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底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不知什么时(候侯),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抓捉)害虫。
1.用“√”选择括号里恰当的汉字。
2.从哪些字词可以看出小蝌蚪已经长成青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一填。
① 小蝌蚪找到妈妈时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的。
② 从“笑着”“好孩子”等词可以看出青蛙妈妈对小蝌蚪的________之情。
③小青蛙天天跟着妈妈去____________。
④从文中划线的句子我们可以看出青蛙很__________,他们是人类的_____________。
(二)
孩子如果已经长(cháng zhǎng)大,
就得(de dé děi)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牛马有脚,鸟有翅膀,
植物旅行(háng xíng)又用什么办法?
……
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
不信(xìn xìng)你就仔细观察。
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
粗(cū chū)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
1.用“\”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读音。
2.文中的“孩子”是指()。
A.植物B.小朋友们C.小动物们D.植物种子
3.文中划线“得”字的意思是()。
A.需要 B.应该 C.舒服、满意
4.植物妈妈的办法有__________。
5.我们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获得那许许多多的知识。
6.选文最后的“它”是指()
A.植物妈妈 B.植物种子 C.知识
(三)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1.给文中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山峰()的云海()地啼叫
3.选文出自课文《_____________》。
4.用横线划出文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把__________比作了__________。
5.文中给我们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
_________这几块奇石的样子。
(四)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到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的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同话中的仙境。
1.文中有三个错别字,请用横线划出,并改正在括号里。
()()()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清楚——模糊——
3.这几段文字给我们介绍了日月潭________的来历以及日月潭____
_____和________的景色。
4.作者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方面描写了日月潭中午的景色。
5.从作者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五)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1.这一节共有____句话。
2.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这些词语描写了葡萄的颜色。
3.“准”在字典中有这样几种解释:①准许;②准确;③一定。
你能正确找到下面句子中的“准”字的不同含义吗?
(1)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
(2)老师批准我成为他的小助手了。()
(3)我们家的钟走得特别准。()
4.这一段话主要告诉我们什么,在括号里用√表示。
(1)葡萄种的地方。( )
(2)葡萄沟的老乡热情好客。( )
(3)葡萄长得十分茂盛,成熟后景色十分美丽。()
(六)
细长的葫芦藤上爬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1.这一节共有____句话。
2.选一选。
(1)文中描写葫芦藤样子用的词语是()。
A.可爱 B.雪白 C.细长
(2)从“每天都要去看几次”可以看出种葫芦的人很()葫芦。
A.喜欢 B.讨厌 C.不在乎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葫芦藤()的小花()的小葫芦
4.第____句写了葫芦藤和葫芦花的样子,第____句写了小葫芦的数量,第_____句写了那个人关心小葫芦。
5.联系全文说说最后那个人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1.选文出自《___________》,第一段共有____话。
2.连一连。
穿 斗笠
戴 粮食
挑 草鞋
3.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用“____”在文中划出。
4.战士们再也不藏朱德同志的扁担是因为他在扁担上写下了:_____
___________。
5.经过藏扁担这件事,战士们越发________朱德同志了。
6.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朱爷爷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狐狸__________,__________;老虎__________,__________。
森林里的野猪啦,小鹿啦,兔子啦,看见狐狸__________地走过来,跟往常很不一样,都很纳闷。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__________。
老虎__________。其实他受骗了。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1.按原文填空。
2.狐狸和老虎往森林里走去,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百兽看到看到狐狸和往常不一样,都很________,说明他们_____(A.害怕B.不怕)狐狸。
4.百兽看到看到狐狸后面跟着一只大老虎,吓得___________,说明他们_____(A.害怕B.不怕)大老虎。
5.结合全文,说说“狐假虎威”这个词语常常用来形容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