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其五)评课稿

时间:2018-11-03 八年级 浏览:

 八年级语文上册饮酒(其五)听课稿,分享饮酒(其五)听课感受和记录

饮酒(其五)评课稿第一篇:

饮酒其五教案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掌握诗的朗读节奏。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教法:

           介绍背景,反复诵读法;联想想像,比较阅读法。

学法:

            诵读、讨论、自主探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导语设计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 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 其是田园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 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 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总 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 吧! 

一、自主学习

1、学法指导:古诗欣赏,先要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其次运用联想和想像再现诗句所要描述的面或形象;接着把握诗所创造出的意境。同时从内容、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方面加以欣赏,以获得自己的感悟。

 2、相关链接 【陶渊明生平】

  陶渊明,东晋大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今江西九江人。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任官,他的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但到陶渊明时,家境衰落。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的冲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渴望干一番事业,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庶族寒门出身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高傲的脾气使他不愿迎合官场中钻营取巧的一套,“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终于辞官归田园,躬耕陇亩,不再出仕,回家乡当隐士去了,与官场彻底决裂。《饮酒》诗一组二十首,就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本篇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学生自由读

  (2)个别同学读,或者小组一起读。

  (3)听录音,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

  (4)补充《饮酒》的注释。

    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④辨:说明。    

 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三、问题探讨

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②“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四、品味名句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四句是写景名句。王士稹在《古学千金谱》中说:“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二片化机,天真自然,既无名象,不落言筌,其谁辨之?”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都属值得一品的名句。

五、课外拓展

通过学习以前的文章和现在我们学习的这首诗你觉得陶渊明是怎样的一个人?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贫,安贫乐道的一个人,不随波逐流追名逐利,,是一个清高的人。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这一首诗

2、以“我心中的陶渊明”为题写一篇随笔

 
 
饮酒(其五)评课稿第二篇: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朗读、背诵全诗。
    2、反复吟诵,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3、感悟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语感的培养和诗的表现手法的学习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以有关饮酒的话题导入课题,然后板书课题《饮酒》(其五)陶渊明。
二、作者、作品介绍:
        1、走近作者:
    展示陶渊明个人小档案,学生齐读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
性格:“娴静少言,不慕荣利”
爱好:“好读书”,“嗜酒”
喜爱的花卉:“晋陶渊明独爱菊”
        2、作品介绍
   陶渊明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                 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饮酒》组诗共有20首,而第五首是他“田园诗”中的一首很有代表性的诗作。
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田园诗人”“平淡之宗”之称。
三、诗韵朗读
 1、学生自由的大声朗读诗歌。
(1)、老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划分五言诗的朗读节奏 
 2、学生自我评价朗读效果,并明确这首诗所适合的朗读语气。
 3、学生以合适的语气和节奏再读诗歌,教师指导。
 4、播放诗歌朗读范文,学生借鉴掌握。
 5、学生个别朗读,师生订正。
四、画面再现——理解诗意
 1、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意境呢?能否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境(用诗句中的一个词回答)?
   明确:悠然
    五、合作探究——品读诗歌
 1、想一想,作者的“心远”主要体现在哪些词语当中?
 2、展示历史背景知识,请学生阅读,以帮助理解。
 3、学生明确: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描绘的语境
   、陶渊明为何对菊花情有独钟?
   、菊花与陶渊明有何相似之处?
   、比较将“悠然见南山”的“见”改为“望”的不同之处。
   、学生讲述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悠然之感”。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学生释义
   、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而无车马喧”?
   、“车马喧”仅仅指车和马的喧嚣声吗?如果不是,还指什么?
   、远离了什么?亲近了什么?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歌描绘的意境
   、作者看到“飞鸟相与还”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想?
 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你觉得“真意”是什么?
六、我的收获
    细品研读诗歌,想想从诗句中,你能感受到怎样的陶渊明?      
    请以“我感受到了_ _的陶渊明”说说看。
七、总结下课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