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听课稿,分享细菌听课感受和记录
细菌评课稿
细菌
一、概述
本节课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部分第四章的第二节。在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中,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检验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已初步掌握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并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学会区别两种菌落的方法,从感观上对细菌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通过探究实验了解了细菌的分布和生存条件,而本节在第四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微观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生理特点、分布特点等,并为学习“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打下基础,同时这样编写更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突出人与生物圈的思路。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①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②了解细菌的形态类型、基本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特点。
③理解细菌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巴斯德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探究细菌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想。
②通过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②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科学发展的情感。
③重视搞好个人卫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生物学的部分基础知识,掌握了生物学的基本观察方法,对自然界充满了好奇,求知欲旺盛。在前一节课已看见了细菌的菌落,对于生活中只闻其名,不谋其面的细菌迫切想了解其内部结构和生理特点。若向学生提出“想不想亲自看看细菌的形态”,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细菌我们肉眼是看不见的,必须依靠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因此对细菌结构的认识只能利用图片来完成。所以,如何引导学生识图是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争取多用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主要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式,包括“发现式探究”和“推理式探究”。其次个别环节还采用“讲述式”和“谈话式”教学。
2、思路设计:
从生活(外科大夫给病人做手术时为什么要对病人进行消毒?)入手导入新课(板书:细菌)——细菌的分布与大小(我发放的资料介绍细菌分布的实验和细菌的大小,由学生阅读回答)——细菌的形态(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观察)——细菌的结构(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多媒体课件,先独立观察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总结)——细菌的生命活动特点(复习提问、播放多媒体课件,总结归纳生殖特点和营养方式)——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观察总结)——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学生阅读资料和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组成甲乙两队进行辩论,教师补充)——反馈、总结与评价(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由其他同学解答或老师解答;老师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学生从“三维目标”学习收获加以总结。老师作整体评价)——布置作业(课后完成小实验)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生物学教材
2、有关细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专门为本节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演示型课件资源应用计划表
(注:凡是需要用到信息化资源的知识点才需要填写此表)
知识点 资源名称 素材类型 水平 来源 使用时间 应用方式和作用
1、感受细菌的存在 手术前,为何要先消毒? 视频 感知与体验 现有 3分钟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2、细菌的发现 细菌的发现 图片+文档 感知+识记 现有 2分钟 自主阅读,感受技术进步会推动科学的发展。
3、细菌的形态 观察细菌的形态 图片+文档 拓展学习 现有 2分钟 自主阅读,认知细菌十分微小及其形态。
4、细菌的结构特点及其营养方式 观察细菌的结构,比较不同之处。 图片+文档+动画 拓展学习 现有 5分钟 自主阅读,认知细菌的结构特点及其营养方式。
5、细菌的生殖 探索细菌的生殖速度 图片+文档+视频 能力训练 现有 1分钟 培养分析思维能力。
6、目标知识检测 巩固与应用 文档 能力训练 现有 3分钟 拓展学习、延伸课堂。
资源内容描述说明(请详细说明此知识点信息化资源的主要内容,此表需要与教学设计紧密挂钩,同时在收集、下载、处理和开发素材的过程中不断修改与完善):
(样式:资源名称,主要内容)
1、播放视频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细菌的存在,视频保存在素材文件夹下。
2、列文•虎克和巴斯德的形象,以图片的形式保存在素材文件夹下。
3、伴随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的文本,展示电子显微下细菌的形态和结构图片,图片保存在素材文件夹下。
4、探索细菌的生殖速度以填写图表的形式呈现,伴随播放背景音乐,使学生在宽松的心境下完成填写,音频保存在素材文件夹下。
说明:
1)水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2)名称:为此知识点的信息化资源起一个名字
3)类型:指图形/图像、视频、音频、文本、动画(包括flash),或者上述几类的组合,比如:“图+文+声”,注,可以自定义其它类型(一般以超级链接的形式来集成中演示型课件中),如认知工具类
4)来源:开发、现有、现有需修改、下载
5)使用时间:资源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时间
6)应用方式:该资源在教学中如何使用?它起什么作用?
4、学生准备有关微生物学史资料。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流程图:
教学过程
1、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老师:播放课件视频。外科大夫给病人做手术前为什么要对病人进行消毒?
学生:消灭细菌、病毒等
老师:对,回答的很好。他们都是微生物,我们今天就只学习《细菌》的有关知识。
老师:请你们谈谈对细菌的认识?
学生:感冒细菌使人患感冒……
老师:这是细菌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其实细菌对人类还有有益的一面,例如:我们吃的泡菜和酸牛奶都是利用乳酸菌制成的……关于细菌还有很多知识要学习,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细菌世界,揭开其神秘的面纱。(板书:细菌)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学生非常感兴趣,自然引出主题。
2、阅读教材、分析实验、汇报总结。
学生:阅读细菌发现和研究的三个故事
老师:(小结)重大的科学发现,并非科学家的专利;在观察领域,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技术进步对科学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老师:(复习提问)细菌分布在哪呢?
学生:细菌分布极广,遍布地球上的任何踪迹,如:空气、土壤、水、火山、甚至极地的冰雪中和生物体的内和外。
老师:细菌分布如此广?有谁用肉眼看见过细菌呢?
学生:没有
老师:为什么呢?原因是细菌非常小,必须借助于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那么究竟细菌小到什么程度呢?
学生:阅读资料并回答。
老师:播放多媒体课件(10亿个细菌相当于一颗小米粒的大小)。(小结)细菌非常小,10亿个细菌相当于一颗小米粒的大小,仅1毫米左右,2000---3000个并排能穿过缝衣的针线孔。
设计意图:让学生阅读分析得出结论,这样弥补了没做实验的不足,又有证据得出结论。播放多媒体课件(10亿个细菌相当于一颗小米粒的大小),非常直观,有力地说明了细菌确实是很小的。
老师:细菌的形态如何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就是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菌的三种形态——球形、杆形和螺旋形。(板书:细菌的形态:球形、杆形和螺旋形)
学生:观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汇报总结。
老师:细菌的形态不一样,那么它的结构怎么样呢?播放多媒体课件,大屏幕展示《细菌细胞模式图》。下面同学们观察教课书中的《细菌细胞模式图》和屏幕展示的《细菌细胞模式图》及复习回顾植物细胞的结构。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细菌细胞结构包括哪几部分?每一部分有什么作用?
(2)有些个别细菌细胞还有哪些特殊的结构?
(3)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学生:(学生活动)在独立观察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的形式讨论探究、汇报总结上述3个问题。
老师:给予各小组评价。在重点地方给予补充。播放细菌细胞结构的动态分解图,重点讲解细菌细胞是无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生物,从植物界划分出来,属于微生物,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物界。说明了什么?
学生:说明了生物具有多样性。
老师:回答的很好。(板书:细菌的结构特点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成形的细胞核、不含叶绿体)。播放多媒体课件(夹膜、鞭毛和芽孢)并介绍它们的作用。下面继续思考下一个问题:生物体的营养方式有几种?
学生:两种:一种是自养(例如植物),另一种是异养(例如动物)。
老师:刚才我们学完了细菌细胞的结构特点,请同学们推测一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原因是细胞中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老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好。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包括寄生和腐生两种。播放寄生菌和腐生菌的课件。但还有少数细菌的营养方式是自养的,例如:蓝细菌细胞中含有叶绿素a,是自养的,属于光能营养型;还有一些细菌利用化学能把CO2和无机物合成供自己利用的有机物,属于化能营养型。(板书:细菌的营养方式:多数是异养(寄生和腐生两种)的,少数是自养的。
设计意图:老师提出主要问题,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启发和引导下,先独立思考后再进行小组合作与探究学习。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是新课改最为关注的地方。
4、复习旧知,师生互动,引出新知。
老师:生物体的生殖方式是什么?
学生: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出芽生殖和分裂生殖等)
老师:细菌的生殖方式是什么?请看大屏幕(播放细菌细胞分裂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观察、回答是分裂生殖。
老师:同学们观察的很好。(板书:生殖方式:分裂生殖)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分裂的速度是相当快,不到30分钟分裂一次。现在假设你手上有一个细菌,那么一个小时后会有几个细菌?
学生:8个细菌。(学生活动)填写课文中的细菌数目表。
老师: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学生:要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常洗澡、勤换衣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老师:回答的很好。
设计意图:关于细菌的生命活动特点的内容主要采用师生谈话法、观察法进行教学,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丢弃。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具体,达到优化教学的效果。
5、练习与反馈,评价与总结。
老师:播放课件中准备好的练习题。
学生:做练习
老师:点评练习
老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我了解了细菌的发现史,学到了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懂得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老师:给予各小组整体评价。
6、知识拓展,课后延伸。
老师:课后要广泛收集细菌的有关资料,并留一个小实验作业,取一个广口瓶放些土,把一个小动物尸体放入土中,把盖去掉放入土壤中,过一段时间进行观察。
学生:课后完成作业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主要评价学生达到课标要求的程度。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生的及时反馈进行评价,课后主要通过课外延伸的任务进行评价。具体的评价指标还是课标要求的具体化措施。
1.课堂学习成果评价量表(100分)
评价项目 评 价 标 准 等级(权重)分 自评 小组评 教师评
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
知
识与技能 是否了解列文﹒虎克、巴斯德其人,及其发现细菌的过程 8 6 4 3
是否了解细菌的形态类型、基本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特点 10 8 5 3
是否理解细菌的主要特征 10 8 5 3
能否参与巴斯德的实验再现,提高实验能力和科学思想。 8 6 4 3
能否通过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8 6 4 2
操作技能 是否运用网络搜集有关细菌形态结构特点的图片和视频。 8 6 4 3
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 8 6 4 3
能将搜集到的材料用媒体手段清楚的展现出来,而且比较有创新 8 6 4 2
情感态度 课堂上积极参与,积极思维,积极动手、动脑,发言次数多 8 6 4 2
小组协作交流情况:小组成员间配合默契,彼此协作愉快,互帮互助 8 6 4 3
对本内容兴趣浓厚,提出了有深度的问题。 8 6 4 2
课堂调查:书面写出你在学习本节课时所遇到的困难,向教师提出较合理的教学建议。 8 6 4 2
我这样评价我自己:
伙伴眼里的我:
老师的话:
注:1.得分为自评、互评、教师评总分之均值;
2.“我这样评价我自己”、“伙伴眼里的我”以及“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课堂
学习情况的概括性评判和描述。
2.课堂小组协作学习评价系列表(100分)
编号 题目 成员1 成员2 成员3 成员4
1在大部分时间里他(她)踊跃参与,表现积极。(15分)
2他(她)的意见总是对我很有帮助。(15分)
3他(她)经常鼓励/督促小组其他成员积极参与协作。(15分)
4他(她)能够按时完成应该做的那份工作和学习任务。(15分)
5我对他(她)的表现满意。(10分)
6他(她)对小组的贡献突出。(10分)
7如果还有机会我非常愿意与她(他)再分到一组。(10分)
8对他(她)总体上是喜欢的。(10分)
八、帮助和总结
1、在知识上,注重化难为易。通过多媒体课件,努力将课本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在方法上,着重突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自学感知、动手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讨论等手段,给学生提供充分学习的机会,并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让学生愉快全面地接受新知。
3、不能盲目提高难度和深度。对于繁、难、脱离生活的内容,坚决不补充。不要为“学科系统性”而加大学生负担。
4、对于能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教材内容的材料,应该补充。这些资料应该具有趣味性、形象化和科学性并重的特点。例如:“细菌繁殖得比地球重”“月球上的细菌”这样的资料,能给学生很清晰的感受。
5、在情感上,重视教材本身所蕴含的科学思想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健康意识。同时,教师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并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发现、体验与感悟,真正做到愉快地学习,形成和谐、平等、民主以及积极互动的现代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