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在哪里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时间:2022-11-03 二年级 浏览:

雾在哪里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单元内容构成
我们老师都知道,每个单元,既有较为宽泛的人文主题,又有非常明确的语文学习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编排了《曹冲称象》《玲玲的》《一封信》《妈妈睡了》4篇课文。围绕“儿童生活”展现他们多彩的生活场景、真实的内心世界,以及日常生活中不同的情感体验。

 

纵览几册书,不难发现,其实各个阶段都有关于这个人文主题的踪迹:一上第七单元的“儿童生活”、二下第四单元的“童心”、三上第一单元的“学校生活”、三下第六单元的“多彩童年”、四上第六单元的“童年生活”、四下第六单元的“七彩童年”、五下第一单元的“童年往事”,都是围绕“儿童的生活”编排课文,学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生活经验来理解课文内容。虽是同样的人文主题,但是低中段与高段的展现的侧重点不一样,低中段侧重感受有关“儿童”的纯真故事而高段侧重于回忆美好的童年。除去四篇课文,还包括口语交际《做手工》(也是儿童熟悉的生活)、语文园地(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栏目)。识字加油站中弹钢琴、练舞蹈等都是学生熟悉而又喜爱的课外活动;写话《写自己喜欢的玩具》这个话题贴近儿童生活;《日积月累》《小儿垂钓》也是描写儿童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我爱阅读《王二小》讲述的是抗战小英雄王二小和敌人斗智斗勇而英勇献身的故事。

 

通过研读课后习题,不难发现,本单元要落实的语文要素有:

学习朗读课文;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借助词句,尝试讲述课文内容。

语文要素解读

 

(一)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低年级学生朗读的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篇课文课后第一道题都是朗读课文,很好地体现课标要求。虽然都是朗读课文,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4《曹冲称象》指导学生读好对话,一是读好文中的三个对话,二是读好曹冲说的话;

5《玲玲的画》读好对话,读出人物的心情变化;

6《一封信》依据不同的提示语和标点读出不同的语气;

7《妈妈睡了》读好叙述性语言,读出停顿、节奏、画面、情境。


(二)“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阅读中,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关注的是:读者意义、文本对读者自我意义的建构、读者通过阅读所领悟的实际意义。

 

课后习题体现了课标的要求:

4《曹冲称象》画出课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

5《玲玲的画》读下面的句子,再联系生活说说你的体会。

6《一封信》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

 

站在单元教材的角度来看,关注语文要素在单元内的有机联系。

在引导学生针对问题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时,引导学生学习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要依据文本特点侧重教给学生适切的体会方法:

——《曹冲称象》针对两种称象的方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

   《一封信》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

两篇课文适合通过比较,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玲玲的画》读下面的句子,再联系生活说说你的体会。

  这篇课文适合联系生活谈感受和想法。

  ——《王二小》读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适合联系生活和相关资料谈感受和想法。

除去关注单元内的联系,还要关注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衔接与发展。

在第四单元中,10课《日月潭》课后习题:你觉得日月潭美在哪儿?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11课《葡萄沟》课后习题:你喜欢葡萄沟吗?说说你的理由。

第七单元19课《雾在哪里》课后习题:课文说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在你眼里,雾又是什么呢?第三单元:以课文为依据说想法;第四单元:以课文为依据说体会;第七单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更具开放性。

站在学段(低段)教材的角度来看,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是小学生必备的阅读能力,是整个阅读能力培养序列中承上启下的一环,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和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借助圈画的方法提取文中明显信息”以及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和第八单元“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要求的提升和发展,同时,又为本册第七单元学习“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奠定了基础。

 

在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也提出了“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的看法。”的学习重点,和本单元的“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从字面看本单元侧重在谈谈自己读了课文故事后的直观感受和较为简单的想法。二下则要求学生依托课文内容,表达自己某些简单的认识和观点。这样就形成一个完整的语言训练体系,阅读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三)借助词句,尝试讲述课文内容

借助词句,尝试讲述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是阅读学习的重要方法;借助关键词句,了解故事内容,是复述课文的重要基础。

 

从本单元来看:

《曹冲称象》的课后习题:在画出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办法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先借助关键词句排序,再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玲玲的画》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这3个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一封信》要求学生把第二封信的内容从文中圈画出来,再整理成完整的一封信读出来;

《妈妈睡了》让学生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口语交际《做手工》选择自己的一件手工作品,能按照顺序介绍制作的过程;

这些课后题着重训练学生提取相关信息,借助词句信息进行讲述的能力

从单元与单元联系来看,就“尝试讲述课文内容”这一训练重点,

本册第一、第三、第六单元的“阅读要素”中也分别都提到了。

这三个单元分别位于二年级上册前、 中、 后三个阶段, 将 “了解课文内容” 这一单元语文要素分解成三个梯度:根据图片,了解大意;借助词句, 提取信息;依照线索, 讲述故事。各个单元语文要素环环相扣, 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因此,教学中,有效落实单元之间的梯度训练就显得十分重要。

与“抓关键词句”或“复述课文”有关的语文要素在统编教材中分布如下:

从以上表格中可以看出,“抓关键词句”作为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体现在小学的各个阶段。一年级学习标注关键词的方法;二年级,能借助关键词,简要讲述课文;在中年级,借助关键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进而能了解故事情节、体会思想感情;到了高年级,能抓住关键词句,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这样的编排体现了语文要素的纵向联系和梯度发展。


3  教学建议
1.单元是教学的最小单位,要站在单元整体上进行备课。
2.认真研读课后习题,明确语文要素,厘清语文要素的关联。
3.精心设计学习活动,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4.在落实语文要素同时,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能力。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