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毛虫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小毛虫》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是意大利著名的艺术家达芬奇为小朋友写的寓言故事。众所周知,一个学生课堂上愿不愿意发言,除了其主观原因外,与他对所授内容是否感兴趣,教师的提问是否准确、语言是否优美都有很大的关系。本次活动我总的感受是:又一次体会众师课堂的精髓,自我心灵受到启迪,获得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反思中有了新的思考。下面我对徐思园老师授课《小毛虫》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低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传诵千古的古诗,有朗朗上口的诗歌,有充满乐趣的童话,有蕴含深刻道理的寓言,也有文笔优美的散文。通过统计,其中童话占的比重最高,在统编版已经出版、使用的教材中,把童话放在首位,确立了童话在第一学段语文教学、阅读材料中的首席地位。童话是以儿童的视角不断发展的,它通过儿童化的语言配以形象的图画来展示儿童想象中的世界,通过生动的人物故事以及夸张的手法推进整体故事情节的发展,它是孩子心理的需要。我们本次教研的主题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童话故事教学”。
徐老师所执教的《小毛虫》是一篇极富童趣的课文。根据本单元阅读的主目标是读短文理解词句,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理解有关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在教学本课时,徐老师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上,学习边读、边思,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伙伴间的交流从而理解课文寓意,增强对文章的感悟。新课标指出,阅读应“有所感悟和思考”。但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还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人生阅历,很难对经典的童话有深刻的感悟。童话的语言是浅近、生动、简练、质朴的,教师只有以语言文字为基础,引导他们去品读文本,理解文本,体会文本,感悟文本,进入童话的世界。
徐老师的这节课就是以语言文字为基础,引导他们去品读文本,理解文本,体会文本,感悟文本,进入童话的世界。徐老师的这节课就是以语言文字为基础,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的。比如在教授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时,徐老师明确了任务:“小毛虫是怎么想的?”用横线画出来;
第四自然段“想一想,它又是怎么做的?”用波浪线画出来。有效问题的设置,可以很好地让学生集中了注意力,带着思考和眼力去读书,同时兼顾学习方法的丰富性。去除了过去老师上课总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或用生硬的语言强迫学生关注课堂,费力不讨好,课堂原本可以和谐变成师生双方情感的对立,如此状况学生怎么能学好呢?所以师生课堂有效对话尤为重要,徐老师这一环节落实很好。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到了小毛虫的努力及编织茧屋花了很长时间;在教授课文最后,学生读出了小毛虫变成蝴蝶后的惊喜,很容易就在脑海中浮现了蝴蝶轻盈欢快飞舞的画面。视频展示小毛虫到蝴蝶的演变过程,进一步帮助学生更深理解。板书设计上徐老师结合二年级孩子认知能力和生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性,将小毛虫原来的生活环境演变至蝴蝶飞行的空间这一变化过程形象的设计。让学生理解起来变得直观。
童话教学中,靠教师口头上的讲解来使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词语,是很难达到目标的,同时也是学生很反感的一种形式。在这节课中,徐老师边示范读边做动作,孩子们从“慢慢挪动”到“更快的移动”的动作对比中正确理解了“九牛二虎之力”的意思。通过课外延伸,学生真正认识了小毛虫从结茧到破茧羽化成蝶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