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古诗词诵读五: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时间:2022-05-20 六年级 浏览:

【教学目标 】

1.读准多音字“没”,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律,积累并背诵古诗。

2.借助抓取“往来”“但爱”“出没”重点词、想象面等方式,理解古诗大意,通过对比“吃鱼人”的安乐生活进一步体会“捕鱼者”的艰辛不易。

3.通过资料补充,古诗拓展,深入体会诗人对捕鱼人的关切和同情,初步感知诗在反映社会问题上的作用。
【板块一 :勾连旧知,释题导入】

1. 导入诗题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不仅可以用来赞美景物,说明道理,还可以用来揭露一种社会现象。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五言绝句《江上渔者》(齐读),它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

2.解释诗题

我们曾经在很多古文里见过“者”,它一般表示“……的人”,比如在《守株待兔》中学到过“宋人有耕者”意思是宋国有一个耕地的人。我们还在《学弈》中学到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意思是弈秋是全国下棋最好的人。那么渔者就是——捕鱼的人,诗题的意思就是——在江面上捕鱼的人。同学们能联系旧知理解意思,乃善学者。

3.认识诗人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教师出示:

范仲淹  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他关爱百姓,政绩卓著,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精通诗、词、散文、书法等,世称范文正公。其代表作有词《渔家傲·秋思》、散文《岳阳楼记》、绝句《江上渔者》等。

(3)小结:一个普普通通的捕鱼人,为什么会引起大诗人的注意呢?让我们走进诗歌,去一探究竟。

【设计意图】

    勾连旧知,解释诗题,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实现,建立互文见义的系统知识体系,不断提升运用互文手法释义解文的能力,达到融会贯通。

【板块二:朗读古诗,疏通大意】

1.读正确、流利

随机指导 “没(mò)”的读音。

2.读出节奏

根据“前二后三”的基本节奏自由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过渡:这首诗言语朴实,形象生动,范仲淹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呢?

3.合作学习,疏通大意

合作任务和要求:借助注释、课文插图等方式理解“往来人”“出没”“波”“但”“君”等字词的意思,并连起来说一说大意。

4.了解创作背景

微课展示:据说,这首《江上渔者》创作于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当时46岁的范仲淹在苏州做官,为治理水患正察看苏常一带的水情。这一日,范仲淹来到江边的一家酒楼饮酒品鱼,正在观赏风景的时候看到江面上一叶小舟在风波里起起落落,联想到渔民打鱼的艰辛和危险,情动辞发,创作了这首言浅意深的五言绝句。

【设计意图】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教学尤其要注重“读”,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让学生在各种形式诵读中、小组合作学习中解决字词难点,初步理解古诗意思,为后续深度学习打下基础。另外,通过微课展示,让学生了解创作背景,帮助了解诗人及其写作意图。

【板块三:聚焦景物,对比悟情】

1.找景物:你在诗中看到哪些景物?请你圈一圈。

  往来人    鲈鱼     一叶舟     风波   (随机板书) 

2.聚焦“往来人”,想象画面,体会吃鱼之快乐

(1)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读着这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引导想象有哪些“往来人”,他们在干什么、说些什么。)

预设:江边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可能有威风八面的官员,有穿戴华丽的富人,有谈生意的商人……他们在谈笑风生,赞美鲈鱼味美的声音不绝于耳。

这就是诗中所言——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2)鲈鱼到底有多鲜美呢?

微课展示:乾隆皇帝下江南,在松江吃了鲈鱼羹,赞不绝口,称鲈鱼为江南第一名鱼,令松江知府年年进贡。白居易曾赋诗“犹有鲈鱼莼菜兴,来春或拟往江东。”油然而生前往苏州品尝鲈鱼的雅兴。元稹赋诗:“莼菜银丝嫩,鲈鱼雪片肥。”可见诗人面对鲈鱼馋涎欲滴,食指大动的兴奋之态。鲈鱼不仅美味还有文化内涵,怪不得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都对这美味的鲈鱼肉趋之若鹜。难怪诗人说——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江岸上的人一边赏着风景,一边吃着最鲜美的鲈鱼,何等快乐,何等幸福呀!读诗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3.聚焦“一叶舟”,想象画面,感受捕鱼之艰辛

出示: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想象说话:怎么样的船叫一叶舟呢?

学生回答后媒体出示:在茫茫的江面上,飘荡着一艘渺小的、简陋的、像一片孤叶般的渔船,它在狂风巨浪中搏斗,那么孤独,那么令人担忧。

同学们,这就是诗中所言——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想像画面:渔者驾着这么小的船,在这样的环境中捕鱼,可能会发生什么?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是呀,捕鱼人多危险啊,他的小船在狂风巨浪中时隐时现,这可是冒着生命危险在捕鱼呀!与此同时,江岸上的人正在品尝着捕鱼人冒着生命换来的美味,谁也没有在意过捕鱼人。所以范仲淹才这样说——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捕鱼人的关注。

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让我们对比着读一读吧。

(3)出示整首诗对比读:

(男)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女)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4) 情景对话:此时,我不禁想劝一劝捕鱼人,停下来吧,不要再去捕鱼了,太危险了!(随机指生扮演捕鱼人进行对话)

是呀,他们不能停啊,因为要靠捕鲈鱼来养家糊口,读——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他们的家里可能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读——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他们可能有年事已高的老人要赡养,读——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4.板书小结:同学们,范仲淹就是通过“江岸”和“江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的强烈对比,让我们感受到捕鱼人的艰辛,激起人民对劳动人民的关注和同情。(随机板书:对比、关切和同情。)

5. 背诵古诗:吃水不忘挖井人,吃饭不忘耕种者,吃鱼不忘——捕鱼人,让我们把这首诗牢牢地记在心里。

【设计意图】

    通过抓景物、想画面进行对比学习,让学生在反差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进行情景对话,自然而然地走进“捕鱼人”的内心,也走进诗人的内心,情感再一次得到升华。

【板块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过渡:为什么当所有人沉浸在鲈鱼的美味中,唯独范仲淹对江上渔者的处境和生活如此的同情和担忧呢?这跟他的胸怀有很大的关系。

1.再次走进诗人

出示:

     范仲淹年幼时丧父,家境贫寒,数年寒窗勤学,苦读及第,官至宰相。他“文武兼备”“智谋过人”,无论在朝主政,还是出师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他担任地方官时,为政清廉、体恤民情、鞠躬尽瘁。他常常开仓赈济灾民,让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百姓得以活命。范仲淹身居高位,俸禄丰厚,但自己却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他乐善好施,把俸禄拿出来购置义田、办义学,让贫穷者有地可耕、有书可读。

2.配乐朗诵

原来范仲淹是这样一个人,难怪他会写下这首《江上渔者》。(配乐朗诵)

3.拓展延申

范仲淹对民生疾苦的关心在他的散文《岳阳楼记》里也有明显的体现,尤其是这两句:

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理解意思: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全。在天下人担忧之前担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快乐。

(3)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范仲淹?难怪他会写下《江上渔者》,再次配乐诵读。

(4)很多诗人也像范仲淹一样同情劳动者,关心劳动者。

出示: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目睹烈日下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告诉我们粮食来之不易。

 

出示:     

             蚕妇

         【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诗人从养蚕为业的农妇的视角,揭示了触目惊心的社会现实——剥削者不劳而获,劳动者无衣无食,表达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统治阶级的不满。

(5)总结:很多时候,诗是作者精神和人格的折射。只有我们真正走进诗人,才能读懂他们的诗。

【设计意图】

     补充资料,知人论诗,感受诗人合一;联读古诗,横向拓展,升化主题。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