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形统计图评课稿

时间:2018-11-02 六年级 浏览:

 今天我们来学习六年级数学上册扇形统计图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扇形统计图

第1课时扇形统计图(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67页例1,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十五1,2题。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情境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利用扇形统计图的特征获取有用的信息。

  2.体会数据对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利用扇形统计图的特征获取有用的信息。

【教学难点】

  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1.回顾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师:同学们,为迎接奥运会的到来,班集体准备发动大家折幸运星的活动,我们要买合适的颜色纸就需要调查我们班喜欢各种颜色的同学人数,可以怎么办?你会用到什么方法?

  2.揭示课题

   教师:刚才,大家想到了可以用已经学过的统计表和绘制统计图来反映喜欢各种颜色的同学人数。今天我们将在以前学习的统计知识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统计图。板书课题:统计图。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填写统计表,并计算百分比。

   教师:刚才大家说到可以用统计表,我们一起来填写,同时我们要结合前面所讲的百分数知识,计算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

   在word中制作统计表,并根据计算出来的百分比填写相关数据。

   提问:填写“红”这一栏的百分数是怎样得到的?又表示什么意思?

  2.选择统计图,感知特点

   教师:根据统计表我们可以制作出什么统计图?为什么? 

   引导感知特征:只需记录数量的多少,因此选用条形统计图,没有记录增减变化的需要因此不选折线统计图。

   教师引导:与统计表相比它能更加形象直观地反映出什么?它有什么不足之处呢?

  3.教学扇形统计图

   教师利用word,直接生成扇形统计图。

   教师: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从中能发现什么?比一比谁的发现更多?

   引导学生观察这幅扇形统计图,整个圆表示什么意思?能不能说一说每一部分扇形所表示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见解。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并引导学生关注整个圆的含义以及每块扇形的含义。

  反馈:教师请几个同学到屏幕上去指一指自己的发现。

     三、课堂活动

  1.完成第67页“试一试”的题目

  学生先独立操作,教师巡视并检查同学是否已经掌握。

  教师:我们一起来判断以下这几位同学的方法是否正确。(展示两三位同学的计算以及提出的数学问题和解答)

  教师:从同学们的解答中我们不难看出,整个圆代表全班总人数(课件强调),每块颜色代表参加每类活动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率(课件强调)。

  2.认识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教师: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比较全面地学习了三种统计图。

  课件出示三种统计图。

  教师: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应结合图示,并结合具体情景来进行理解。

  教师:根据我们对三种统计图特征的认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下列数据。

  (1)红光小学2002~2006年木总数情况统计表。

   年份20022003200420052006

   总量(棵)100120150180200

  (2)红光小学各种树木所占百分比情况统计表。

  树种杨树柳树松树槐树其他

  百分比(%)2520151525

  (3)红光小学各种树木数量统计表。

  树种杨树柳树松树槐树其他

  数量(棵)5040303050

 课后小结:

第2课时扇形统计图(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例2,第68页课堂活动第2题及练习十五3~5题。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情境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扇形统计图前后的变化获取相关的数据和有用的信息。

  2.体会数据对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扇形统计图前后的变化获取相关的数据和有用的信息。

【教学难点】

  会根据扇形统计图前后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今天我们将在以前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扇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2

  (1)先后出示两个统计图。

   先出示第一幅扇形统计图。

   教师:从这幅图中我们能获得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中点出相关部分。

   教师:这些都是什么时候的数据?

   再出示第二幅扇形统计图。

   教师:从这幅图中我们又能获得哪些信息?这些又是什么时候的数据?

   教师:耕地、森林、果园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千米呢?没有改造的荒山还有多少平方千米?请你们算一算。

   将两幅图放在一块观察。

   教师:看了这两幅扇形统计图,你想说些什么?看看谁的发现最多,最有价值。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部交流自己的发现(“退耕还林”前与2006年底相比土地的变化情况)。

  (2)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教师: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部互相交流了自己的发现,现在哪位同学能代表你们小组进行发言?

   请一两位同学相互补充,找到统计图中发生变化的项目。

   小结:对比两幅扇形统计图,同学们强调最多的是有许多项目发生了变化。有没有没发生变化的量呢?(课件重点强调:土地总面积没发生改变)也就是两个圆所代表的都是靠山村的土地总面积。

   教师引导:结合我们的发现思考:森林面积的增加与荒山面积的减少会给这个村庄带来怎样的变化?如果你是村委会的领导面对2006年底的统计图你又会作哪些思考?

  (3)根据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教师:观察扇形统计图,你还能提出并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答,教师巡视找出典型的问题并进行解析。

  2.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扇形统计图)你又有什么收获?

 三、课堂活动

  教师:刚才我们分析的两个扇形统计图的圆都代表相同的含义——土地总面积,(课件点出“课堂活动”第2题——改变题目增加两个参数——美国、俄罗斯的面积和人口)现在呢?

  教师:仔细观察这些统计图,你有哪些发现?

  教师引导:重点分析中国人口多耕地少的基本国情。

  教师:面对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的局面,你会做哪些思考?

 四、练习应用,促进发展

   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出示题中的两幅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对比。

  (1)从两幅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算一算:从1996年到2006年,工业用地、居住用地、绿化用地分别增加或减少了多少平方千米?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抽几个学生上台板演,集体评议。

  (3)议一议:你对这种变化有什么看法?

课后小结:

 

 

综合:统计活动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72页例1,第72页课堂活动及练习十六。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统计表和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和反映情况,能利用统计图的特征获取有用的信息。

  2.体会数据对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并能利用统计图的特征获取有用的信息。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在学校已经学习了6年时间,同6年前刚进校时相比我们自己有哪些变化?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教师进行适时引导。

  教师:是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同时我们的身体也在发生着变化,今天我们就利用已经学过的统计知识来展示我们的身高变化吧!

  板书课题:综合统计活动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汇总搜集的资料,填写统计表。

   教师:我们课前已经从医务室的档案里查到了自己这6年来的身高数据,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换自己的身高资料,一起填写书71页的统计表(一)。比一比哪组同学协作得最好,完成得更快。

   学生合作完成,教师巡视并指导速度比较慢的小组合理进行分工合作。

   教师小结:在刚才的合作中,有的小组团队协作意识很强,而且有比较明确的分工,两个同学为一个单位,本单位填好后立即与另一组的两个同学互换资料。这样既合理地安排了时间,同时又避免了合作中的混乱。

  (2)完成每组中平均数的计算。

教师:现在我们再次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我们手中的计算器,计算出组内同学在每个年级时的平均身高。想一想我们该怎样合理地安排人员,才能更快更准确地计算出平均身高?

引导:两人一组,同时计算同一个年级的平均身高,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汇总全班同学的身高并计算出平均数。

   教师引导:在刚才的合作中,我们进行了有效合理的安排——谁与谁同时计算一、二年级,谁与谁同时计算三、四年级……这样既节约时间,又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现在我们想要汇总全班同学的身高并分别计算出同学们在每个年级时的平均身高,大家想想又应该怎样合理地安排呢?如何有效利用其他小组整理的结果呢?

   让同学各抒己见,教师梳理出合理的方案。

   教师:正像同学们所想的那样。我们首先要计算出自己小组同学在各年级的身高总数,然后指定各年级的平均身高计算,我们就指派各对应小组成员同时计算。

   指派计算各个年级的平均身高计算的小组,每个小组依次汇报本组各年级的身高总数。

   汇报计算的结果完成教科书71页统计表(二)。

    (4)制作统计图。

   教师:根据同学们在各个年级时的平均身高制作成统计图。三种统计图你会怎么选?(强调为什么不会选择扇形统计图,从而突出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反映部分属于总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引导:实际上关于平均身高的统计图我们既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又可以选择折线统计图,因为它们都能直观看出数量的多少。两种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呢?

  (5)看图和看表分析

   教师:观察这幅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平均身高每一年各是多少,平均身高在发生怎样的改变?

   教师:6年来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增加了多少?

   教师:观察统计图你能否发现小学身高增长的关键期是什么时候?此时你会给学校伙食团长以及家长提出什么建议?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学生注重锻炼和营养搭配。

  (6)然后解决教科书72页第(4)题的第②个问题。

   教师:如何才能知道现在班上有多少个同学的身高不低于全班的平均身高?(回顾最简单的数据收集方法——点数)算一算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2.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综合统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小结: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