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教材分析
《桥》是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是中国作家谈歌写的一篇小小说。学生此前接触的大量的记叙文(记实文)。相对于记实文,虚构性是小说最大的特点。虚构,来源于真实生活,是对真实生活进行了文学加工。
抒情性是这篇小说显著的文学特点。这课文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坚决而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让读者备受感动。体验式阅读,既是对作品文学性的整体感知,也是在夯实革命传统教育。
作品篇幅尽管短小,但是一篇典型的小说,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人物形象生动,为了村民顺利逃生,主人公老汉最后牺牲了自己。让我们感受到了老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支部书记,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塑造了老汉伟大的形象;大量环境描写既渲染气氛,又推动情节发展;情节一波三折,尤其是结局出人意料。小说的结尾揭示人物关系。让我们对之前父子临死前互相推让的动作恍然大悟,原来老汉揪出来的年轻人是自己的儿子啊,这一“揪”一“推”,让我们感受到了父子情深,也烘托了老汉高尚的品质。
学情分析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为“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本单元第一篇小说就是《桥》,学生平时会读一些儿童小说,对小说的人物形象和中心的把握不难,但是学生对小说这种文体的了解不多。对小说基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不了解。所以预计学生阅读本文时,在感悟小说基于现实的情节虚构性会面临困难。因此将“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关注小说的环境、人物、情节。”作为本课教学难点。
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呢?是让学生去一个个地体会欣赏什么是情节?什么是环境?什么是人物形象吗?这样的教学,难免让学生失去了主动性,探究性。我们能否换个思路,先让学生在读懂小说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小说基于现实的情节虚构性。创设情境,跟着作者来一次构思创作之旅呢?在构思的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作者安排的环境、人物、情节,对于烘托人物形象,凸显小说的主题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历了构思的过程,学生在以后读小说的过程中,就能更加自觉地关注小说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读懂《桥》这篇小说,感受老汉的形象。
2.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关注小说的环境、人物、情节。
【教学重难点】
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关注小说的环境、人物、情节。
【教学流程】
一、引入小说,明确学习目标
喜欢读小说吗?说说看。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小说《桥》,我们的学习目标就是读懂《桥》这篇小说,并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
二、讲述故事,形成差异化认识
怎么读懂这篇小说呢?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高老头),你会用什么词形容这个老头?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里也有个老汉(板书),他又是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带着思考自由朗读课文。
三、对比故事,迅速读懂小说
1.读懂作品主题。
对照课前故事里那个吝啬的老头,这篇文章里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舍己为人。舍的是谁?为的又是谁呢?让我们通过生词和难读的句子,来回顾一下课文,再回答这个问题。
2.学习生字词,理清人物,解释中心词。
3. 借助生字词,再次熟悉作品内容。
小说通过什么事来体现老汉的舍己为人呢?学生汇报。
四、代入阅读,深入理解作品主题
1.设身处地读小说。
假设自己是文中的儿子,老汉是你的父亲。师生合作读片段。
2.情感渲染,你能理解你的父亲吗?
五、评价故事内容、铺垫虚构
你觉得这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吗?为什么?和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
学生汇报。
小结:小说最大的特色就是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但为了烘托人物形象,凸显中心,我们需要在真实的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添加或是调整。这就是小说最大的特点:虚构。
六、换位阅读 ,体验虚构,发现小说三要素
假设你就是那时候的作者,你是怎么在这个思路的基础上,一步步上进行虚构,添加,来烘托老汉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呢?请小组同学合作讨论,进行1-3处添加,把关键词大大地写在卡片上,并在小组学习单上写清楚添加的理由。
1.添加环境描写。
(1)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小结: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背景,为后文做铺垫。
(2)体会文中的环境描写。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变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环节1:你会用什么词语形容洪水?
环节2:作者正是用环境描写制造了紧张的气氛。朗读感受。
小结:洪水越来越凶猛,水位越来越高。这些就是作品中必不可少的环境虚构。
2.添加老汉的儿子。
环节1:采访学生:既然描写老汉就能体现他的精神,为什么还要描写儿子呢?是不是多此一举呢?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小结:添加了儿子,烘托了老汉的高大形象,升华主题。
环节2:读课文片段: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前因)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后果)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小结:本来洪水已经让人心惊胆战了,老汉与儿子之间的冲突又推动着情节向前发展。
3.添加老太太。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采访学生:本来老汉的故事在一片白茫茫的世界,这里就可以结束了,为什么在结尾添加了一个老太太?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作者在之前设置悬念,让结局出人意料,让情节更加曲折。
4.其他添加。教师相机指导。
5.教师小结。优秀的小说家就好像一个魔术师,通过添加环境、人物等,用本来平淡无奇的素材,将情节安排地曲折起伏,扣人心弦。生动的情节又让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凸显主题。
七、强化认知,推荐阅读
1.学生谈收获。
2.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