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种方式学习三轮对话,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体会贝多芬创作过程中的情感变化。
2.借助语言文字,联系生活、绘制波形图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月光曲》的美妙,背诵第9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走进贝多芬,把握文章内容
1.轻柔的音乐,如同潺潺的细流,洗涤我们的心灵;激昂的音乐如同灿烂的阳光,照亮我们的心扉。跟随子期领略了伯牙琴声中的恢弘气势,我们今天将要走进一首举世名曲——《月光曲》。(板书:月光曲)
2.生自由交流对贝多芬的了解,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适时补充介绍贝多芬的生平。
被誉为“交响乐之王”的贝多芬对贫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说,“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能做到这点该是多么幸福。”他的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被广大人民所喜爱。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贝多芬在莱茵河边遇到了谁?发生了什么故事?
4.抽生交流,师适时点拨。
设计意图
提前补充相关背景资料,尽可能地开阔视野,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用问题支架帮助理清文脉,整体感知内容,培养概括能力。
二、体会情感变化,了解创作经过
贝多芬究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月光曲》的呢?细读三段对话,体会人物情感。
(一)学习皮鞋匠和兄妹俩的对话,感受手足情深。
1.重点指导朗读“那该有多好啊!”“随便说说”。
2.结合生活经验,想一想自己在什么时候会说“那该有多好啊!”体会妹妹想听贝多芬弹奏的强烈愿望以及对音乐的热爱。
3.思考:妹妹真的是“随便说说”吗?体会妹妹既热爱音乐又善解人意。
(二)学习皮鞋匠和贝多芬的对话,感受贝多芬对兄妹俩的同情。
1.师生合作分角色读。
2.如果你就是贝多芬,此刻,你是怎么想的?
3.结合贝多芬的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能做到这点该是多么幸福。”体会贝多芬对兄妹俩的同情,对底层人民的关怀。
(三)学习盲姑娘和贝多芬的谈话,感受贝多芬情感的变化。
1.反复朗读,从盲姑娘的话中感受到什么?
“多纯熟呀!”赞叹了弹奏技巧的高超。“感情多深啊!”赞叹情感表现得充分。再次表现了盲姑娘十分热爱音乐。
2.聚焦指导读好两个“您”。小组交流:盲姑娘在说两个“您”的时候分别在想什么?
第一个“您”,表示猜想,读出疑问,语调可拖长。后面根据贝多芬在附近旅行演出,做出判断,这样高超的技巧,应该只有贝多芬。第二个“您”,就读出肯定。
3.练习朗读,进一步领悟。
4.贝多芬遇到了爱音乐、懂音乐、懂自己的盲姑娘,回顾21课《伯牙鼓琴》 ,体会贝多芬此刻的心情,由对兄妹的同情转换为了偶遇知音的兴奋,给了贝多芬创作的灵感。因此又准备弹奏一曲。
设计意图
通过分角色朗读三段对话,置身情境,走进贝多芬的内心,讲述自己的感受,同时表达贝多芬的感动,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了解贝多芬创造《月光曲》的经过。
三、根据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美
(一)根据两个“清幽”展开想象,感受创作前茅屋的朦胧与安静。
1.齐读第8自然段,说说这段文字带给自己怎样的感受?
2.联系生活理解两个“清幽”。
第一个“清幽”,指在皎洁的月光下,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
纱,那么白,那么亮,那么美。第二个“清幽”,指月光的柔美,令人动容。
3.围绕“清幽”,闭眼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此刻小屋子里的情景。
预设:一阵风拂过,把蜡烛吹灭了。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照亮了茅屋。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月夜呀,贝多芬望着身边的穷兄妹,想着,他们是这样的穷苦,他们同样需要音乐,音乐能给他们带来快乐,给盲姑娘带来光明,借着月光弹起琴来。
(二)根据文字变化展开想象,感受乐曲美妙的变化。
1.读文字,想象画面。
(1)享誉世界的《月光曲》在幽静中诞生。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仿佛看到了什么?用横线把皮鞋匠想到的勾画出来。
(2)自由朗读皮鞋匠想象到的内容,说说他看到了哪些画面?
预设:看到的第一个画面是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预设:月亮升高,从薄云间穿过。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这是第二个画面。
预设:第三个画面是海面刮起大风,浪花快速涌来。
(3)你在读皮鞋匠想到的画面时,你的眼前又有怎样的景象呢?
(4)小结:边读文字边想象画面,脑海中的情景不断变化着,我们仿佛已经听到变化万千的乐曲,感受到它的美妙。(板书:文字 画面 想象)
2.想象体会,绘制波形图。
(1)想象第一个画面,绘制波形图。(出示句子)
月亮从大海上慢慢升起,这是一个平静的月夜,这时感觉贝多芬轻轻地按起琴键,节奏比较缓慢,曲调悠扬。给人舒缓的感觉。这时候如果用我们音乐中的波形图来表示这段乐曲,我会用比较平缓、起伏较小的线条来表示。(师绘制波形图)
(2)想象在另外两个画面中,贝多芬弹琴的状态是什么样的?你会用波形图怎么表示呢?小组互相交流一下吧。(出示课件。播放《月光曲》)
3.交流汇报。
预设:在第二个画面中,我联想到贝多芬此刻可能也开始跟着音乐慢慢晃动,节奏也会稍微快,力度加强,给人感觉更热烈欢快。所以我们小组画的波形图比老师的起伏稍微大一点。
预设:在第三个画面中,海上刮起大风,卷起巨浪,我想,此刻的贝多芬应该更加激动,音乐节奏应该比之前更快、旋律充满力量、力度更强了,所以我们的波形图又增强了起伏。(师相机在黑板上补充完整)
4.小结:明月升起,高悬于空,大海时而平静、时而汹涌,我们根据文字的变化想象了贝多芬弹奏乐曲的状态变化,感受到乐曲美妙的变化。
5.让我们伴随着这变化丰富的美妙乐曲,再读这段文字。
6.播放《月光曲》,在情境中朗读第9自然段。
7.小结:通过绘制波形图,感受音乐从悠扬舒缓、气势渐强再到高昂激越,进一步体会了乐曲丰富的变化。在想象中去体会乐曲变化的美,真妙呀!这美妙的乐曲和景象在你脑海中留下印记了吗?根据波形图的提示,试着还原皮鞋匠的想象吧。(根据板书提示,一边想象,一边背诵第9自然段)
设计意图
分解想象步骤,搭建想象支架,降低想象的难度。从文字想画面,使学生融入课文意境中,绘制“波形图”使思维可视化,更好地体会音乐节奏、韵律、情感的变化美,从而感受艺术的魅力。
四、想象画面,回味艺术美
旋律和节奏在变化,脑海中的画面也随之变化。这就是想象的魔力。课后你也可以一边听你喜欢的音乐,结合自己的感受把想到的画面变成文字写出来。
设计意图
从文字中来,回到文字中去,自我感悟,运用学习到的方法,在音乐中尽情地徜徉、想象,体会艺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