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课堂笔记
会写的字 生字 读音 部首 结构 组词及造句
政 zhènɡ 攵 左右 政府 政策 我们不赞成目前的政策变动。
府 fǔ 广 半包围 官府 学府 逆境是磨练人的最高学府。
宾 bīn 宀 上下 来宾 贵宾 他站起来代表来宾致答词。
栏 lán 木 左右 栏杆 围栏 他把废弃的栏杆修理好了。
汇 huì 氵 左右 汇聚 汇合 几条河流在这里汇合了。
爆 bào 火 左右 爆发 爆炸 一声轰鸣,敌机在空中爆炸了。
宣 xuān 宀 上下 宣布 宣告 这家工厂宣告破产。
阅 yuè 门 半包围 阅读 检阅 部队已排成检阅队形。
制 zhì 刂 左右 制作 制造 这个车间正在制造玩具。
坦 tǎn 土 左右 坦克 平坦 他周围的田野一片平坦。
距 jù 足 左右 距离 相距 这场误会使他们产生了距离。
隆 lónɡ 阝 左右 隆重 隆冬 我们得隆重接待贵宾。
射 shè 身 左右 射箭 发射 我国又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
多音字 横 héng 横竖 横七竖八 倒 dǎo 推倒 排山倒海
hèng 蛮横 专横 dào 倒车 倒退
词语
表 政府 外宾 汇集 预定 爆发 排山倒海 就位 宣告 雄伟 肃静
旗帜 语调 完毕 检阅 制服 坦克 一致 距离 高潮 次序
字词解释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幕典礼、结婚典礼、毕业典礼等。
协商:共同商量以便取得一致意见。
汇集:聚集。 雄伟:雄壮而伟大。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庄严:庄重而严肃。
瞻仰:怀着敬意看。 飘拂:轻轻飘动。
排山倒海: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倒过来。形容声势巨大,不可阻挡。
近反义词 近义词:成立——创立 挺立——耸立 汇集——汇聚
宣布——公布 庄严——庄重 雄伟——雄壮
瞻仰——敬仰 飘拂——飘荡 率领——带领
反义词:汇集——分散 庄严——随和 雄伟——渺小
欢呼——哀叹 激动——平静 光明——黑暗
排山倒海——风平浪静
词语搭配 一根旗杆 庄严的宣告 各式各样的炮 不断地欢呼
一门大炮 雄伟的声音 雷鸣般的掌声 不断地鼓掌
一阵掌声 雄壮的国歌 排山倒海的掌声 不断地挥手
一辆坦克 鲜红的国旗 迎风招展的红旗 不断地高呼
一支礼花 热烈的欢呼 五颜六色的火花 整整齐齐地前进
时代背景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主要内容:
本文所描绘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天安门国庆典礼的盛况。
段落大纲: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第一部分(1—4):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
第二部分(5—10):典礼开始,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
第三部分(11—13):阅兵式盛况。
第四部分(14、15):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散场的情况。
词句赏析:
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达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文章开头向我们清楚地交待了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以及参加大典的总人数。参加人数之多,行业之广,说明了全国人民对这次大典十分期待和重视。这样写突出了开国大典的隆重。
2.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呈丁字形。丁字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这段话介绍了广场的形状,按照先横后竖的顺序详细地介绍了会场的不知情况。
3.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这几句话是场面描写,描述的是群众队伍人场的热闹情况。“擎”是举,往上托的意思,“六点钟”说明人们来得早,“直奔”反映了人们激动、急切的心情,他们迫不及待地要去参加开国大典。最后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介绍了广场上的热闹场面,从侧面反映了前来参加典礼的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
4.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排山倒海”表示声音很大,气势宏伟,写出了人们迫切想见到毛主席的心情。
5.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一齐”表示一起的意思,三十万人的动作一致,表达了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6.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一段运用了反复的手法,表达了全场及全中国人民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的词语相对,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
7.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连用两个“一齐”和“瞻仰”表达了对五星红旗的无比尊重和热爱的情感。
8.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人民被反动派踩在脚下,没有独立、自由。现在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代表中国人民推了反动统治,翻了身,“站”起来了。
9.他读到“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掌声。
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是人民群众心目中最敬爱的领袖。人们期盼他成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选举他为主席正合民意。所以当听到毛泽东当选为新中国的主席时全场热烈鼓掌。
10.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挺着”是描写战士们雄纠纠、气昂昂的样子,“钢铁巨人”给人以坚强高大的印象。这句话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
11.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抛”是描写群众情不自禁地把帽子、报纸等东西向高处扔去。“盖过”是描写群众的欢呼声之大,超过了飞机的隆隆声。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群众在观看阅兵式时,看到自己的飞机飞上蓝天时的激动喜悦的心情。
12..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这是写人民群众看到人民解放军部队接受检阅时的举动,因为我们的军队是如此威风凛凛,纪律严明,坚强壮大,人民的国家有了钢铁长城,人民的幸福有了可靠的保障。这里用夸张的笔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13.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场面描写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14.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这句话是写毛泽东面对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回应。一方面说明毛泽东对人民的热爱,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非一般人所为,直接表现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
15.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这是人民群众心里的光明。
课文重难点探究:
1.开国大典的“大”主要体现在哪里?
大典的“大”主要体现在: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得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的海洋ꎻ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2.作者是如何来介绍阅兵式的?展示出了人民军队怎样的风采?
用“开头” “接着” 等表示顺序的词语,详细地介绍了“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空军”这些部队在阅兵式上的出色表现,展示出了人民军队的威风凛凛、纪律严明。
3.作者为什么反复写广场的“红旗” “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表现了什么?
反复写“红旗” “红灯”,是为了写出开国大典的欢庆气氛,反复写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则表现出了人民群众喜悦、激动的心情,更表现出了其对毛泽东的无限爱戴,对祖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4.课文是怎样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的?又是怎样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的?
作者通过场面描写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如“一齐欢呼”“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把手掌都拍麻了”“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等。更多的是通过侧面描写来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如当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