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课堂笔记

时间:2022-12-12 六年级 浏览:

 灯光课堂笔记

 
多音字 划  huá  划船  划算          华   huá  华丽  华灯
huà  计划  规划               huà  华山  
字词解释 宏伟:(规模、计划等)雄伟壮大。  漫步: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
挺进:(军队)直向前进。          憧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阻击: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
暴露:(隐蔽的事物、缺陷、矛盾、问题等)显露出来。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课指天安门广场灯光耀眼。
围歼战:包围起来歼灭敌人的战斗。
黑魆魆:状态词。形容黑暗。
千钧一发: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近反义词 近义词:倚——靠          宏伟——雄伟      赞叹——称赞 
沉思——深思      沉寂——沉静      暴露——显露 
憧憬——向往      浓密——茂密 
反义词:挺进——撤退      漆黑——雪白      沉寂——喧闹 
      短暂——漫长      暴露——隐蔽      浓密——稀疏 
词语搭配 一声赞叹    一根火柴    一片沙柳林    宏伟的建筑    静静地照耀
一个村子    一星火光    三发信号弹    深深的回忆    紧紧地包围
一位英雄    一位战友    一片喊杀声    微弱的亮光    默默地沉思
一幅插图    一个缺口    一个整编师    璀璨的华灯    深情地说
一盏电灯    一个孩子    一个突破口    茂密的沙柳林  举得高高的
作者简介 王愿坚,中国电影编剧、作家。1945年1月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等。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题材的小说。著名的有《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等。
 
主要内容:
本文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讲了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由广场的千万盏灯回忆起的一桩关于灯光的往事,表现了革命先烈为了后代的幸福欢乐,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段落大纲:
全文共12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讲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听到“多好啊”的欢叫,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3—11):叙述关于灯光的往事。
第三部分(12):写在璀璨的华灯下,“我”又想起了这位年轻的战友。
词句赏析:
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感到光明,感到温暖”是作者每次看到天安门广场夜空中的千万盏灯时的感受。这种感受表达了作者幸福、自豪的心情和对伟大祖国真挚的热爱。
2.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
“一声赞叹”,指“多好啊”这句话平白朴实。“我心头微微一震”,指“我”对这赞叹的反应。“震”,震动,说明这种反应还比较强烈,将引起对激动人心的往事的回忆。
3.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
“倚、坐、拿、夹、划”等一系列的动作反映了郝副营长的平静,说明他身经百战,对这次战斗充满了毕生的信心,表现了以郝副营长为代表的革命先烈的宽广胸怀。(动作描写)
4.听说一按电钮那玩艺儿就亮了,很亮很亮……
这句话是郝副营长的想象。他从小生活在农村,没有看到过电灯,现在看到书上的电灯,产生了这种想象,说明他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向往。(语言描写)
5.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这句话是郝副营长“注视”那本书上的插图并“默默地沉思”后说的。让孩子们能在电灯底下学习是他看图后的联想,这联想是他的愿望,也是他对未来的憧憬,更是他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强大动力,表现了郝副营长宽阔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语言描写)
6.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是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向往光明和幸福前景时的神态。从这种神态里,我们理解了他英勇战斗的伟大动力,感到他那颗为解放中国人民、为造福人民而跳动的心。“漆黑的夜空”,是实在的景象,在这里正好衬托郝副营长对光明的向往。(神态描写)
7.半个小时以后,我刚回到团指挥所,战斗就打响了……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这段话写出了战斗的激烈和后续部队所面临的困境,同时也为郝副营长的英勇献身埋下了伏笔。
8.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魆魆的围墙。
“焦急地钻出”说明情况十分危急,“黑魆魆”不仅写出了当时的环境,还暗示了此时战士们焦急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9.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这句话感情深沉,含义深刻。话中称“年轻的战友”,是对年仅22岁就在战斗中牺牲的郝副营长的痛惜。可他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后代的幸福和安乐,“孩子们在电灯底下学习”成了“幸福与安乐生活”的一种象征,强调了郝副营长是为了理想而英勇献身。最后一句话既是对前面的情节的呼应,也是作者在由衷地赞叹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
10.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本文开头运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现在结尾又回到写灯光,与开头照应,显得结构紧凑。当然,除了写作技巧上的意义,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这句话里寄托的哀思和愿望,那就是无论过去多少时间,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也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不要忘记那些革命先烈。
 
课文重难点探究:
1.作者怎么会想起这件往事的?
天安门广场的夜晚,华灯齐放,衬托出祖国首都的雄伟壮丽。看到这种情景,作者感到光明,感到温暖。这种幸福、自豪的心情,和对祖国的热爱,勾起他对往日艰苦环境的回忆。由天安门的灯光想起了一个有关灯光的真实事情。
2.“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些什么?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出现,是在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由看到千万盏灯引起的。正是这一声赞叹,引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第二次出现,是郝副营长在战斗前看一本书,由书中的插图──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读书,发出的自言自语。战争时期,条件极其艰苦,很多人从没有见过电灯,郝副营长也没有见到过,他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第三次出现,是在郝副营长憧憬未来,所说的充满深情的话语中。郝副营长看着书上的插图,他相信:等革命胜利了,孩子们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有明亮的教室,孩子们可以专心地认真地去学习。
3.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战斗中的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从中可以体会到他怎样的精神?
后续部队在进攻中遭到了敌人炮火的阻击,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在这危急的时刻,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郝副营长明知一旦点燃书本就会暴露自己,但为了战斗的胜利,他毅然选择了牺牲自己来顾全大局,从中我们可以体会郝副营长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奉献精神。
4.文章为什么以灯光为题呢?
灯光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这也是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灯光”其实象征着英雄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不会熄灭,必将永远闪耀在人们的心中。
结构图解:           
 
广场  灯光  一声赞叹  (多好啊)  幸福生活
 
阵地  火光  憧憬未来  (多好啊)  生命换取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