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笔记
多音字 圈 quān 圆圈 圈套 号 háo 号叫 北风怒号
juàn 羊圈 圈养 hào 号码 符号
嚼 jiáo 咬文嚼字 细嚼慢咽 扎 zā 包扎 捆扎
jiào 倒嚼 zhā 扎破 扎眼
jué 咀嚼 耐人咀嚼 zhá 挣扎 垂死挣扎
字词解释 追掉:沉痛地怀念(死者)。 致敬:向人敬礼或表示敬意。
爱戴:敬爱并衷心拥护。 爱抚:疼爱抚慰。
慈祥:(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羞愧:感到羞耻和惭愧。
囫囵吞枣: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经消化理解,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比喻名实不符,弄错了对象。冠:帽子。
饱经风霜:比喻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的磨练。
接连不断:一个接着一个而不间断。
恍然大悟:一下子完全明白了或觉悟过来了。
近反义词 近义词:追悼——哀悼 惊异——诧异 爱戴——尊敬
羞愧——惭愧 悔恨——懊悔 慈祥——慈爱
枯瘦——消瘦 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囫囵吞枣——一知半解 张冠李戴——颠倒是非
饱经风霜——饱经沧桑
反义词:羞愧——自豪 爱戴——憎恶 团聚——离别
慈祥——严厉 深奥——浅显 枯瘦——健壮
详细——简略 囫囵吞枣——细嚼慢咽
恍然大悟——百思不解 饱经风霜——养尊处优
词语搭配 两本书 复杂的内容 报警风霜的脸 详细地解说
一摊血 艳丽的色彩 紧张动人的情节 马马虎虎地读书
一些钱 慈祥的表情 自然而和谐的美 匆匆忙忙地赶回家
一滴泪珠 愉快的表情 又高又直的鼻子 清清楚楚地记得
一条皱纹 低微的声音 难以忍受的痛苦 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作者简介 周晔,浙江绍兴人。鲁迅三弟周建人和王蕴如的大女儿,鲁迅先生的侄女。代表作《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鲁迅故家的败落》。
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段落大纲:
全文共2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1):写人们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
第二部分(2—3):写伯父和“我”谈《水浒传》并教育“我”要认真读书。
第三部分(4—13):写伯父鲁迅先生和“我”笑谈“碰壁”。
第四部分(14—16):写除夕的时候,伯父和爸爸替“我们”放鞭炮和花筒。
第五部分(17—25):写鲁迅先生救助黄包车夫。
第六部分(26—27):写伯父关心女佣。
词句赏析:
1.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许多、数不清、大大小小、堆满、各色各样”等词语表明鲁迅先生深受人们的爱戴,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极高。
2.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这句话是小周晔失去伯父时的所想所感,也是文章的情感主线,文章以此为情感轴心,回顾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小事,排比句式刻画了“我”非常难过的心情。
3.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句话表面看是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太马虎。这简短的语言描写,透出鲁迅先生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
4.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我”听出了伯父的话中之意:伯父之所以“记性好”,是因为他读书,而“我”并不是记性差,主要是读书马马虎虎,所以“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所以“我”决定端正学习、读书的态度。
5.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
《表》是前苏联作家写的儿童小说,《小约翰》是荷兰作家写的童话,这两本书,以及还有其它一些儿童读物,都是鲁迅先生在百忙之中为少年儿童翻译的。伯父送“我”书,一方面是鼓励“我”多读书,多读好书;另一方面是帮助“我”培养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6.“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四周黑洞洞的”指旧社会的黑暗;“容易碰壁”说明革命者随时都会遭到迫害。鲁迅先生在旧社会经常碰壁,说明受迫害很深。这个句子用反问和比喻的手法,既真实生活在反映了旧社会人民没有丝毫的自由,革命者处处遭受迫害的社会现实,又表现了鲁迅先生幽默的性格和勇于跟黑暗势力进行斗争,不怕挫折的乐面主义精神。
7.“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恍然大悟”是指全部明白了,写出了“我”的天真可爱。“我”自以为明白了伯父的话的意思,其实根本没明白真正的含义。
8.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大家笑鲁迅说得风趣;笑周晔回答得天真,亲人间格外融洽,气氛活跃。
9.我们都胆小得很,没有一个人敢放,伯父和爸爸就替我们放。
伯父和爸爸替“我们”放爆竹和花筒说明他们都很喜欢孩子,表明“我们”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10.我突然注意到他脸上的表情,那么慈祥,那么愉快,眉毛,眼睛……都现出他心底的欢笑来。
这是对鲁迅先生的细节描写(神态),展现了伯父慈祥乐观的一面。
11.有一天黄昏,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
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为下文表现伯父对劳动人们的同情做铺垫。
12.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难以忍受的痛苦。
“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两只手……”、“地上淌着一滩血”、“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车夫家里穷,连一双鞋都买不起。天气那么冷还在拉车,说明他要拼命挣钱养家糊口。车夫的处境是旧社会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一个缩影。
13.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短短的两句话,用了九个动词,具体准确地写出了鲁迅先生兄弟俩救治受伤车夫的感人情景。在旧社会,受伤者是拉黄包车的,救助者是鼎鼎大名的作家和他的弟弟,而且在“呼呼的北风怒号”中吃力地“蹲着”“半跪着”,这行为真让人肃然起敬,深受感动。“拿、夹、洗、敷、扎”这几个动作,表现出救治车夫时两人的认真细心、动作准确利落,表现了两位救助者对车夫的深切同情和关心,对劳苦大众的热爱,同时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高大。
14.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
写自己身体对室外严寒的感觉,再次强调天气冷,一方面为了说明车夫生活的艰难,另一方面也可突出鲁迅冒着严寒救护车夫的精神,再一方面为下文写自己的思想活动作铺垫。
15.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心理描写,反问句,既表现了“我”对黄包车夫的同情,也反映了黄包车夫生活的悲惨。
16.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这里的两个“清清楚楚”强调了当时的情景给“我”印象之深;他“变得那么严肃”,手“半天没动”,“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等表情、动作的描写,说明鲁迅先生看到了旧社会的罪恶,他无法控制对它的憎恶之情而怒形于色。他可能想到这位车夫冒着严寒出来拉车,家庭生活是多么困苦。伯父由这位车夫又想到了千千万万的穷苦人,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这都是社会制度不合理造成的。伯父知道根源所在,然而又无法解除穷苦人的痛苦,因而脸色变得严肃。这句话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劳苦人民的极大同情。
17.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不叫我干重活儿。”
“三更半夜、接连不断地咳嗽、不在乎”说明伯父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而且病得很重,但并不注意自己的身体。“倒常常劝我、不叫我”说明伯父非常关心女佣阿三。女佣的话,从一个小小的侧面勾画出鲁迅严于律己、宽厚待人的品格和战斗不息的可贵的精神。
课文重难点探究:
1.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先生”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之既是具对亲属怀念,又是对鲁迅崇敬的感情。
2.课文写了关于鲁迅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
① 趣谈《水浒传》 ② 笑谈“碰壁”③ 喜放烟花 ④ 救助车夫 ⑤ 关心女佣。
3.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参加追悼念的人多;②送来的花圈挽联多;③送花圈挽联的有各种各样的人。
4.联系上下文,从“囫囵吞枣、张冠李戴”这两词中你有什么体会?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两个词用得准确、形象,从中可看出“我”读书不认真,只注意故事情节,不分析人物的个性。
5.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还难受”?
伯父年纪这么大学习还非常认真,对学过的知识记得牢,自己与伯父对比,学习太马虎了,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认识到伯父的话是对自己学习态度婉转的批评。
6.“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联系查找的资料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鲁迅先生一语双关,既幽默地解答了“我”的问题,又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碰壁”比喻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和迫害。从这谈笑似的话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7.救助车夫后鲁迅先生为什么脸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脸变得严肃是因为想到车夫在那样严寒的天气里还光着脚拉车,受了伤也没钱治,这是黑暗的旧社会造成的。他无法控制自己对旧社会憎恶的思想感情。“吧一口气”是对在旧社会苦难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给劳动人民造成如此痛苦的黑暗社会的憎恨。
8.课文中的鲁迅先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作为一个长者,他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作为一个革命者,他为人民说话,为劳苦大众呐喊而四处“碰壁”;作为一个先生,他救助车夫、关心女佣,同情劳动人民。同时,他又有着美好的憧憬,向往光明、美好、快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