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课文解析笔记

时间:2022-12-27 六年级 浏览:

 故宫博物院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共有四则材料。
材料一向我们介绍了故宫博物院这座“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突出了故宫博物院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
材料二讲述的是太和门经历的一场火灾及修复的史实。
材料三是一则游览须知,简单介绍了故宫博物院及参观路线。
材料四是故宫博物院的平面示意图。
材料一段落大纲:
全文共1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位置,历史和在古代宫殿建筑中的地位。
第二部分(2—15):具体介绍故宫各宫殿的位置和功能。(分为四层)
第一层(2):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的总体特征。
第二层(3—10):写故宫的主要建筑:前朝三大殿,突出了故宫的雄伟壮丽。
第三层(11—15):略写故宫的后三宫和御花园,突出了故宫的雍容华贵。
第三部分(16):写介绍景山并记述从景山回望故宫全貌之所见。
词句赏析:
1.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
“北京的中心”“城中之城”写出了故宫博物院的规模之大以及地位的非同寻常。
2.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米宽的护城河。
      这两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故宫建筑物的布局,将“规模宏大”具体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格。
这句话写出了故宫建筑群的总体特征——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是全文的中心句,下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中心展开的。
4.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二十八米,面积两千三百八十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写出太和殿的大和高,突出其雄伟和壮观。
5.三大殿建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这几句话介绍了三大殿建筑在中轴线上,再次点明紫禁城的建筑设计突出皇权至上的思想。
6.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合称“后三宫”……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
    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后三宫和前三殿作比较,鲜明地写出后三宫的特点。
7.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借助登上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前文的具体介绍作总结,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布局的和谐统一,让读者对故宫的印象更明确,更完整。
8.现在见到的太和门,是清末光绪十五年(1889)重修的。
开篇告诉我们现在见到的太和门是后修复的,引起读者兴趣。
9.于是,宫中请来市面上扎彩棚的能工巧匠……也看不出真伪,且高逾数丈竟风吹不摇。
“惟妙惟肖”“看不出真伪”“风吹不摇”说明工匠们的修复非常成功,体现了古代劳动人的高超技艺,表达了作者对能工巧匠的赞美之情。
 
课文重难点探究:
1.材料一中作者的参观顺序是怎么样的?
参观顺序:天安门——端门 ——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
2.材料一中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
(1)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
(2)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
(3)位置和功用(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
3.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分清主次,有详有略,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课文以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作为重点,详细介绍它的方位、外观、内部装饰以及功用,使读者既对故宫的“心脏”──太和殿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又能由点到面,对故宫的整体特点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
4.揣摩文中写“龙”的句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文中写龙的句子有:“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写龙,大概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曾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它的建筑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二是龙有象征意义,历朝历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是皇权的象征。
5.材料二中太和门被毁的原因和经过分别是怎样的?
原因:贞度门值夜班的护军富山、双奎把旧洋油灯挂在贞度山后墙后檐柱上就睡了觉,时间一久,灯油烧着柱子,继而引发大火。而且,当时消防器材不全及灭火水源不足。
经过:贞度门失火,向东延烧至太和门、昭德门以及整个太和殿南庑。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