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段落大纲:
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2):说明地球是人类的母亲,但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只有很小很小。
第二部分(3、4):说明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如果随意毁坏,就会使资源枯竭,就会给自身的生存带来严重威胁。
第三部分(5—7):说明人类别无去处,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第四部分(8、9):说明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词句赏析:
1.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开门见山,介绍了我们美丽的地球。
2.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这是作者对地球的赞美,突出了地球的可爱与美丽,体现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句中将地球比作“母亲”“摇篮”,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阐明了地球与人类及万物生存的密切联系。
3.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渺小”是微不足道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就如同大海里的一叶扁舟般微小,由此可见,人类的活动范围是非常有限的。从而说明了地球对于人类而言是多么的珍贵,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
4.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提醒人类应该珍惜自然资源。
5.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这句话把地球拟人化,赞美了地球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6.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本来”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它准确地点明了可再生资源已遭受破坏,强调了“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结合前文“矿物资源”的阐述,再一次证实了自然资源的有限及面临的危机,从而给读者以警示、提醒。
7.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这是一个过渡段,承上启下,提出问题,引出下文。
8.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这句话引用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40万亿千米”直观地表明了范围之大,大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至少”一词是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40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的严谨性。同时,“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又进一步说明了距离的遥远,从而简洁有力地证实: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易于理解,又让人信服。
9.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但是”表示转折,引起读者对下文的重视,“即使”表示假设,明确告诉读者科学家的设想能不能实现是一个未知数。“又有多少人”强调假设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能实现,上去居住的人数也是极少的。再一次强调“只有一个地球”。
10.“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这句话引用了宇航员的感叹,与前文照应,简洁、形象地概括了地球的特征,突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地球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孕育着万物。而“破碎”一词,一般用来形容玻璃、瓷器之类的易碎品,在这里可理解为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对地球的伤害,如,文中提到的资源枯竭的危机。这样表达不仅使句子生动形象,同时又能引起人类的警觉,突出了保护地球的紧迫性。
课文重难点探究:
1.课文围绕地球写了哪些内容,你怎么回答?
地球美丽,但很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所以要精心保护。
2.导致自然资源不可再生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二是人们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3.本文的写作特色:
课文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用词严谨,表达生动,是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课文多处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体现了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全文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启迪读者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