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课文解析笔记

时间:2022-12-28 六年级 浏览:

 少年闰土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是“我”对三十年前和闰土之间的一段生活的回忆,刻了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反映了两人之间儿时真诚的友谊,表达了“我”对闰土的喜爱、佩服和怀念的情感。
段落大纲:
全文共1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写“我”记忆中的闰土勇敢机敏。
第二部分(2—3):我盼望见到闰土。
第三部分(4—18):闰土和我讲了雪地捕鸟,瓜地刺猹,海边检贝壳和潮汛看跳鱼的事,我非常羡慕,他的见多识广。
第四部分(19):闰土和“我”分别了,友谊也中断了,但“我”很怀念他。
词句赏析:
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是课文第一自然段,运用了环境、外貌和动作描写。在“蓝”天与“碧绿”的西瓜地之间,勾画出一轮“金黄”的圆月,作者生动地描绘了“蓝”“绿”“黄”三色交相辉映的一幅彩图,对描写勇敢、机智的少年的出场起了烘托作用。同时,为后文闰土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知道无穷无尽的希奇事埋下了伏笔。
2.这少年便是闰土。
过渡句,承接上文“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引出下文。
3.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我便飞跑地去看。
“日日盼望新年”“好容易”“飞跑”反映了“我”急于见到闰土时的心情。
4.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紫色的圆脸”说明闰土经常参加劳动,脸被吹日晒才变成了紫色。“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是当地的风俗,人们认为用圈子套住孩子,孩子就不会死。这虽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但说明闰土的父亲很疼爱他。
5.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
这句话写了海边的贝壳种类很多,颜色各异,形状各异。同时,闰土邀请“我”夏天到他们那里去做客,表现了农村孩子们的热情好客。
6.“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轻轻地走去……”
    闰土向我描绘了看瓜刺猹的惊险紧张而又神秘的场景,这个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开头一段“我”对闰土的形象的回忆相照应。
7.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无端”,没有来由,说不清原因。“便是”,就是。“状如”,形状像。这句话暗示了“我”知识贫乏,对闰土说的事感到新鲜希奇。句中前一破折号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后一破折号表示意思发生了转折。
8.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新鲜事”,指闰土讲的那些事。“素”,向来。“如许”,如此,像这样。“危险的经历”指西瓜还要防止獾猪、刺猬、猹的咬食破坏。“先前”,指闰土给“我”讲故事以前。“我”向来不知道许多新鲜事,因为“我”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来未接触过这些事。这句话表达了“我”对少年闰土的羡慕和钦佩。
9.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写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明闰土的知识丰富、 见多识广。而“我”和“我”的朋友“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说明“我们”只能在一个小天地里活动,看不见更广阔更生动的外面世界,闰土知道的事,“我”和“我”的朋友都不知道。通过如此鲜明的对比,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出“我”对农村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向往之情。
10.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
    “急得大哭”“躲到”“不肯出门”都说明“我”与闰土之间已经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彼此之间不忍分别。
课文重难点探究:
1.课文围绕闰土写了哪些内容?
课文写了记忆中的闰土、初次相识时的闰土、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
2.“我”与闰土有哪些不同之处?
①生活环境不同:闰土生活在海边农村,“我”生活在高墙大院里。
②阶层不同: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我”是一个少爷。
③见闻不同:闰土见多识广,“我”却孤陋寡闻。
虽然生活环境不同、阶层不同,但“我们”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是多么难得啊!
3.闰土向我讲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闰土怎样的特点?
①雪地捕鸟——聪明能干,见多识广;
②看瓜刺猹——机智勇敢;
③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生活丰富多彩。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