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时间:2023-02-06 六年级 浏览:

 六年级下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能理清书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写出作品梗概。
 
2.能用简练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3.能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教学重点:
 
1.能把握书的要点,进行提炼概括。
 
2.能用简练的叙述性语言写出梗概。
 
教学难点:
 
适当补充内容,使得自然过渡,语意清楚连贯。
 
教学准备:
 
课前全班阅读《鲁宾逊漂流记》;简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揭示习作主题
 
    (一)创设情境,引入习作
 
1.亲爱的同学们,遇到下面的情境,我们该怎么办——
 
(1)学校征集最受欢迎的儿童读物,要求高年级每个同学推荐一本最喜爱的书。
 
(2)语文“课前三分钟”老师要求你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书。
 
(3)年级阅读沙龙活动中,老师要你代表班级介绍一下最近班级漂流的图书。
 
(4)你的好伙伴看到你最近读一本书很入迷,很想知道你读的这本书讲了些什么内容。
 
(5)学校举行的图书跳蚤市场,你需要为自己准备推销的书写一份简介。
 
2.议一议,应该怎样介绍或推荐一本书呢?
 
(二)揭示习作主题
 
小结:遇到以上情况,需要我们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提炼,以梗概的形式,用十分简练的语言介绍这本书——即“写作品梗概”。(板书)
 
【设计意图:“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明白,在很多情况下,如向别人推荐、介绍、展示图书时,都要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提炼,写作品梗概,顺势揭示本次习作的主题。】
 
 
 
板块二 讨论交流,明确习作要求
 
(一)明确梗概特点
 
1.什么是梗概?
 
作品梗概又称“内容大要”“内容摘要”“内容简介”等,即简明扼要介绍作品的内容。写作品梗概就是就是概括作品主要内容,当你读过本书后,能用简练的语言把书的主要内容说出来。简而言之,就是将厚厚的书读“薄”,“薄”成一段话。除了书可以写梗概,文章、影视作品也可以写梗概。
 
2.梗概的特点
 
(1)对照《草房子》《窗边的小豆豆》《海底两万里》《汤姆·索亚历险记》等的作品梗概,思考,梗概有哪些特点?
 
(语言简洁,篇幅比较短小。没有细节描写,但是情节非常完整。写作的顺序跟作品一致,一般包含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关键内容。)
 
3.梗概与缩写、读后感的区别
 
  (1)缩写是把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文章压缩,是在中心意思和主要内容不变的前提下,保留其主要情节,把长文章缩成短文章的一种写作形式。缩写要忠实于原文内容和原文体裁,缩写后的文章要有故事有情节,不随意添加自己的看法、感想和体会。
 
梗概就是把作品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记述下来,让读者在短时间内就能够了解其精彩内容。梗概一般只是对内容的概括,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可以有自己的评价或体会。
 
(2)读后感重在“感”,体现的更多的是个人的主观感受。
 
而梗概在把故事的完整情节介绍出来的基础上,也可以加入自己的主观感受,但这些感受是精炼、简明的,一般两三句话即可。
 
(二)明确习作要求
 
选择你最近读的一本书写梗概。写好以后读给同学听,看他们是否能明白书的大意,然后根据他们的反馈,对没写清楚的地方进行修改。
 
【设计意图:对于学生初次学习梗概,借助几本书的梗概展示,使学生有较为直观的感知,明白什么是梗概,梗概有什么特点。同时引导学生明白梗概与缩写、梗概与读后感的区别,便于学生找准写作方向,把握写作整体思路。】
 
 
 
板块三  提供支架,指导习作方法
 
(一)提供参考支架,讨论习作方法
 
1.写作品梗概一般可按照“三字诀”来完成——读,筛,连。
 
(1)读——读懂内容,把握脉络
 
①认真阅读作品,理清书的基本框架,把握一本书的主要故事情节和脉络。
 
②怎样把握作品的主要情节和脉络呢?
 
可以用抓关键事件的方法,梳理故事情节和脉络。请你试一试这种方法,理清《鲁滨逊漂流记》作品的脉络。
 
(鲁滨逊立下邀游四海的雄心——开始冒险——遭遇强盗——海上逃亡——庄园主生活——再次冒险——流落荒岛——建立营地——经营农业和畜牧业——造木船、开挖运河——领地遭入侵——救了“星期五”——岛上有了新居民——营救英国商船船长和大副——离开海岛,回到家乡。)
 
(2)筛——筛选概括,合并成段
 
①“筛”就是去除作品中与主要情节关系不大的内容,保留重要情节。就像一棵大去其枝叶,只留下主干部分。
 
讨论:以《鲁滨逊漂流记》第二章“荒岛生活”为例,说一说,哪些是“主干”,哪些是“枝叶”。
 
(同各种困难作斗争是主干,具体怎样摆脱强盗、海上逃亡,如何制作家具、设置城堡、种植农作物、救“星期五”、写日记等等是枝叶。)
 
②写梗概的时候还应该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对筛选出来的文段中的一些细节描写进行概括浓缩。
 
什么是“叙述性语言”?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比一比。
 
A.1651年9月1日,鲁滨逊开始了冒险生涯。
 
B.1651年9月1日,鲁滨逊乘上了一艘前往伦敦的轮船,脑海里回放着父亲的眼泪和母亲的恳求,他怀着忐忑的心情开始了冒险生涯。
 
对比小结,A句是叙述性语言,B句是描述性语言。
 
请用叙述性语言概括一下《鲁宾逊漂流记》“荒岛生存”部分的内容——
 
在荒岛上,他凭借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顽强地同各种困难作斗争。后来鲁滨孙从食人族手中解救出一个野人,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做“星期五”。
 
3.连——锤炼语言,连贯表达
 
写作时还要反复揣摩,锤炼语言,根据不同题材的作品选择不同的方式过渡,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等。还可用自己的话适当补充内容,使语意清楚连贯。
 
请你运用读、筛、连的方法,试着概括一下《鲁滨孙漂流记》的梗概。
 
(1651年,一个叫鲁滨逊的英国人开始了他的冒险生涯。由于遭遇沉船,鲁滨逊漂流到了一个荒岛上。在荒岛上,他凭借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顽强地同各种困难作斗争。后来鲁滨逊从食人族手中解救出一个野人,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做“星期五”。直到二十八年之后,鲁滨逊才搭乘一艘商船,返回到了自己的故乡英国。)
 
【设计意图:以习作前学生阅读的《鲁宾逊漂流记》为例,引导学生借助读——筛——连“三字诀”,抓住故事主要情节,概括各部分大意,梳理连贯语句。通过给学生提供习作的支架,让学生有章法可循,降低了习作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二)讨论多元写法,丰富习作形式
 
讨论出示曹文轩部分作品的梗概提炼方法
 
1.出示《草房子》《根鸟》的梗概,读一读,议一议,你发现了什么?
 
《草房子》:六年中,桑桑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感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间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体验死亡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
 
《根鸟》:一个少女到悬崖上采花,掉进了峡谷。她出现在一个叫根鸟的少年的梦里。根鸟出发了,一飞冲天,去寻找自己的梦。荒漠、草原、大山、村落、峡谷、小镇……一个个场景奇异而玄妙,一次次经历惊险而又刺激,根鸟成长在现实与梦幻之间,他决定以梦为马,度过他的成长阶段。恍惚、迷乱、摇摆、清醒、执著、一往无前,他在痛苦中品尝着快乐。
 
2.讨论、小结:写梗概还可以根据作品的基调或情节发展或内在逻辑,以排比的手法、精炼的描述性语句进行概括提炼。
 
 
 
板块四  自主习作,书写作品梗概
 
(一)自主习作
 
选择你最近读的一本书按照“三字诀”写梗概。写完后,认真地读一读,看看有没有用错的标点和字词,有没有不通顺的地方。
 
(二)同桌互改
 
1.写完之后同桌交换作品,认真读一读,按照如下星级评分表给同桌的作品进行评分,也在文中和文末批注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或写法。
 
2.请你真诚地给同桌提一提修改意见。
 
3.借鉴、整合同桌提出的意见,再次修改自己的作品。
 
【设计意图:学生按照“三字诀”完成故事梗概后,同桌之间对照星级评分表相互评改,既是对写梗概方法的回顾整理与验证,学生也在相互学习中,提高了互助合作与习作的能力。】
 
 
 
板块五  成果展示,共享作品梗概
 
(一)班级举行好书推介沙龙,每个同学作一次好书推介分享,特别优秀的
 
誊抄或打印出来,张贴展示在班级“好书推介园地”。
 
(二)我们除了可以给读过的书写梗概,还可以为影视作品写梗概,同学们
 
课下尝试运用“三字诀”为你看过的影视作品写一写梗概。
 
【设计意图:通过习作成果展示,学生有了“公开言说”的平台,获得开放性学习的机会,体验了习作的成就感。同时习作教学不能仅停留于课堂,还应通过课外习作活动延续学生的习作行为,实现习作的交际功能,落实大语文观。】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