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竹石教学说课稿课案

时间:2023-02-06 六年级 浏览:

 六年级下竹石教学说课稿课案

 
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面试小学语文的4号考生,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竹石》,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首先,说教材
 
《竹石》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古诗。本单元共包含四篇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理想和信念”,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竹石》是清代郑燮的一首题诗,这首诗主要写生长在岩石破缝中的竹子经受各种磨难艰难地生长,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学习本文有助于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的高洁情怀,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学古诗的方法,能借助工具书或注释从表面理解古诗的意思。但是由于本人阅历不够,理解诗人刚正不阿的内心世界仍然是一个难点,因此需要教师从作者的资料,时代背景入手,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与交流,领悟古诗的含义,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感悟诗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和本课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特点,科学的确定:
我的教学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
我的教学难点:感悟诗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说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主要采用了朗读法、情景设置法、点拨法,配合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走进诗文,品味意境。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学习新知识,我共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开课之初,我会以轻松愉悦的语调引导学生围绕“花中四君子”、“岁寒三友”展开交流,学生会发现两者都含有“竹”,体会“竹”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进而引出本课课题《竹石》。
这样的导入,既消除了学生上课的紧张感,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探究的欲望。
 
环节二:初读梳理,知情入境
 
叶圣陶说,“非读无以训练语感,非读无以激发美感”。因此,在这一环节,我会带领学生以诵读为主,边读边解决相关问题:
比如,课题的理解,诗人的相关介绍,朗读节奏的把握。
读毕,我会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进行汇报学习,我会适当的进行指导。
诗题方面:竹石,指的是竹子从岩石缝中长出来。
字词方面:我会针对学生易读错、易写错的字词进行重点强调,比如“劲”的读音。
诗人简介: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清代书画家,尤其擅长画竹、画兰。
最终,通过点名读、齐读、名家范读等阅读方式,读准确读通顺课文。
这一环节,在回顾人物背景和题目意思的基础上,初步把握诗文的主题,为后面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环节三:析读课文,援疑质理
 
在这一环节,我会再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竹石最打动你的地方是什么?我预设学生会找到如下内容:
 
内容一:竹子坚韧不拔的特点
 
这主要体现在古诗的前两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当学生汇报到此处时,我会首先询问学生:文中的哪个字用的极为用力?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找到“咬”字,体会到这里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坚韧不拔的性格,并在表演中加深感悟。接着我会继续提问:“破岩”是什么?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不难想到,这里写出了竹子的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在此基础上我会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两句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最后在朗读中加深体会。
 
内容二:竹子顽强斗争的精神
 
学生汇报到此处时,我会引导其读出相关内容,就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顺势提问“坚劲”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汇报,是坚定强劲的意思。通过提问:竹子遇到哪些磨难、打击?学生会找到东西南北风。
接着询问学生:风吹来,雨打来,竹子害怕吗?引导其找到“任尔”,并体会到其不畏艰难的风骨和坚强不屈的信念。到此,学生对竹子的特点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悟,我会继续进行点拨,请他们发挥想象,说说竹子还会遇到哪些磨难?学生可能会想到霜冻和雪落。最后通过提问,诗人仅仅是在写竹子吗?你还看出了什么?在师生交流中明确: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喜爱之情,作者是在借竹子表明自己坚韧不拔、刚毅正直的信念。
析读环节,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指导学生开展有效诵读,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实践中感受诗文的意境美。
 
环节四、品读课文
 
朱熹认为,“读诗之法,只有熟读涵味,自然和气从胸中流出,其妙处不可得而言”。因此,在这一环节,我会引导学生再次回归诗文本身,指导学生进行配乐诵读。
这样的设计,通过音乐刺激学生的感官,引导其再次走进诗文,入情入境。
 
环节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我会在课堂即将结束时,以教师小结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加以回顾,并布置这样一份作业:搜集古今中外具有同样高洁情怀的人物资料,下节课分享。
 
七、说板书设计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