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学弈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时间:2023-02-06 六年级 浏览:

 课题名称;第五单元第14课文言文二则其一《学弈》

 
难点名称:体会《学弈》所蕴含的道理
 
难点分析:文言文是语文学习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小学生文言文学习基础相对薄弱,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注释及相关资料书理解课文意思,这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比较难的。学生根据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品读分析两人不同的学弈态度,才导致不同的学习结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可小学生文言文功底相对薄弱,对文言文的理解有难度。
 
难点教学方法:通过介绍学习文言文的“三步法”,逐步深入,突破难点。
 
第一步“读”:正确间隔断句,把课文读准读通。
 
第二步“义”: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了解句子意思。
 
第三步“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实际,体会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过程
 
导入师:
 
(展示课题:学弈,介绍作者“孟子”)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师:(课件展示《学弈》原文)有的同学一看到文言文就伤脑筋,其实,文言文的学习并不是很难。你看,这则文言文总共只有五句话,七十个字,是一则简单的文言文。学习文言文也是有方法的,下面老师就给你介绍学习文言文的“三步法”:
 
第一步“读”:正确间隔断句,把课文读准读通。
 
第二步“义”: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了解句子意思。
 
第三步“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实际,体会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学习文言文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课件展示“学习文言文三步法”)
 
师:首先我们开始第一步的学习“读”:正确间隔断句,读准读通。                                        生:(听朗读、跟读)
 
(课件展示《学弈》朗读,朗读播放两遍:第一遍学生听朗读,第二遍学生跟读。)
 
(课件展示《学弈》原文,学生在听读和跟读的基础上,自己再次朗读。多读,多种形式的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师:读准读通课文之后,我们可以借助课文中的注释及相关工具书来理解课文内容。
 
(课件展示《学弈》,以五句话的形式展示出来,方便逐句理解,实施文言文学习的第二步“义”)
 
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
 
师:(课件展示《学弈》原文:去掉现代文理解,回归原文分析,实施文言文学习的第三步“悟”)
 
原文第三句:“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句话告诉我们,这两个一起从师于弈秋的人,最终的学习结果不同:一个学得好,一个学得不好。导致不同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文第四句有一个猜测:“为是其智弗若与?”难道是后一个人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原文第五句给出了回答:“曰:非然也。”导致结果不同的原因并不是智力上的悬殊且他们学弈的老师都是弈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不同的结果呢?原文第二句话详细讲述了原因:“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这句话其实就告诉我们,这两个人学弈的态度不同。看,这幅图还原了两个人学弈的现场,请你根据课文内容,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此时这两人学弈的态度。
 
(课件展示图片,通过观察图片,学生就能知道两人学弈的态度不同,并要学生用两个不同的词语概括二人学弈的态度。)   
 
生:专心致志、三心二意
 
师:“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专心致志学习的人成功了,三心二意的人失败了。所以,孟子的这篇文章是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生:学习(做任何事)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课件展示本文的“启示”,以突破难点)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师:运用“学习文言文三步法”我们学习了《学弈》,读通读懂了课文,理解了课文的意思,还知道了课文所蕴含的道理,接下来,我们通过练习,巩固今天所学知识。请你把右边的选项填入左边相应的空格。填完后,再读一读,直至熟练的背诵。
 
(课堂练习设计同样遵循文言文学习“三步法”,只是课文已经学习,对学生的第一个要求是:熟读直至背诵。)(课件展示“课堂练习--背”)
 
生:(填写、读、背诵)
 
师:文言文中的很多字词解释是同学们要掌握的内容,掌握了这些字词的意思,对以后的文言文学习也是很有帮助的。《学弈》一文中“之”出现得比较多,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呢?老师这里有一道题,你试着做一做!
 
生:(选择题)
 
师:学习了《学弈》这则文言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生:(选择题)
 
师:你能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吗?
 
生:(连线题)
 
小结《学弈》讲述了二人学弈,师从弈秋,在相同的学习条件下,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另一人三心二意,思援弓缴而射之。不同的学习态度最终导致学习的结果不同:前一个人成功,后一个人失败。这说明,做事要想成功就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教师一边小结,一边用课件展示)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