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说课稿课案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来自江源区实验小学,我叫牟忠杰。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小学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科学精神”主题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题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通过三个科学发现的具体事例,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家是如何敏锐的抓住常见的或不为人注意的现象,不断发问,反复实践探索,进而“找到真理”的。
一、紧扣特点 说教材
本课是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的作品。这篇议论文观点明确,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文本在事例的选取和用事例证明观点方面都有一定的特点,文本的观点是从常见的现象出发,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便不断探索,这样的表述使事例与观点在结构上形成了一致,也就产生了证明的关系。本文由两课时完成,我所讲的是第二课时。
二、据生依文 说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特点我把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默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概括文中列举的三个事例,体会课文是怎样用事例来说明观点的。
3、情感与价值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探索发现的热情。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又确定了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知道每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正确理解课题的含义。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实例说明一个观点。
三、联系实际 说策略
首先我想说说我的教法:特级教师孙双金教授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16个字: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写写练练。我受到他的启发,这堂课我主要采用读、悟、品教学法,读写结合法,设计引读、速读、默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此外,我还设制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接下来,我说一下学法:我先对学生进行分析,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要读通这篇课文并不难,课文的语言注重逻辑性、准确性和严密性,但在概括抽象与生动具体结合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要读懂并不容易。所以我想通过读、悟、议、说让学生走进文本,体验文本,并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理解文意的方法。
四、循序渐进 说流程
(一)质疑激思,自然入题
在这个环节中,我以课题为问题激起学生对真理的思考,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我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带着一种思考,走进文本。
(二)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读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本文是按照“提出观点——举出实例——总结观点”的思路写作的。我设计填空练习,为学生搭建支架,为后面学习做了铺垫。
(三)自主探究 ,体会科学精神
这个环节是作者为了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观点,举了三个事例,第一个是谢皮罗教授发现洗澡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与地球的自传有关。第二个是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中推论出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形成。第三个是奥地利医生发现人做梦时眼球会转动。结合高年段学生的特点,我采用的方法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填完第一个事例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多种方式地读,大胆放手,小组合作完成表格,概括作者写这三个事例的顺序: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的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试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让学生结合实际说说,瓦特从水蒸气推动壶盖的现象中受到启发,改良了蒸汽机。鲁班的手被植物叶子划伤,后来他发明了锯子。牛顿在苹果树下被掉下来的苹果砸到了头,后来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情感是小学语文的灵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体现科学家精神的关键词读一读,使学生心中升腾起敬佩之情。
(四)延伸拓展,交流升华。
这时,让孩子们从文本中走出来对比这篇课文跟以前学过课文写法有什么不同,交流后汇报。文本写法:先点明观点、然后通过具体事例说明观点,最后总结观点。我还设计了仿写练习,“失败乃成功之母”、“团结就是力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志者事竟成”等格言为题写小练笔。这样的设计,即为学生创设写作机会,又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五)综合作业,读写结合。
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教授说:教师应成为学生童年阅读的点灯人,而我很愿意做这个点灯的人。一节语文课的结束,正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我向同学们介绍语文主题丛书上叶永烈作家的《指纹的秘密》、黄全愈作家的《只有科学家才能做研究吗》达到读写相结合效果。最后总结全文,让学生谈收获,出示课件,送孩子一段话,结束全文。
五、画龙点睛 说板书
我以思维导图形式设计板书,中间突出“写作方法”。这样的设计,层次性强,课文内容一目了然,紧扣课题,有助于学生对写作方法把握。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提出观点 —— 证明观点 —— 总结观点
真理诞生于 洗澡水的漩涡 见微知著
一百个问号之后 蚯蚓的分布 善于发问
做梦时眼珠转动 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