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口语交际:辩论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时间:2023-02-06 六年级 浏览:

 六年级下口语交际:辩论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辩论的有关知识,掌握辩论的流程。
 
2.“善于倾听,敏捷应对”,学会有针对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掌握辩论技巧,学会辩论。
 
2.通过演练,体会“辩论”中的角色任务,练习有效地辩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辩论应用到日常学习之中,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善于倾听,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难点:掌握辩论技巧,并将之运用到实践中去,增强个人语言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不知道同学们是否看过“诸葛亮舌战群儒”?读过《三国演义》的同学可能都很佩服诸葛亮,佩服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佩服他的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其实还有一点让我们佩服的,就是他雄辩的口才,他舌战江东群儒,战场骂死王朗不可谓不精彩。那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一起来讨论和学习辩论原则、注意事项以及基本技巧。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也能练就一番好口才。  
 
二、交际指导
 
1.分组展开辩论,合理分配辩论小组。
 
2.用简洁的语言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摆事实、讲道理,阐明自己的理由。
 
3.辩论要紧扣以下原则:紧扣议题,言无不尽,包容合作。
 
4.既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又要耐心听取别人的发言。
 
5.可对别人的发言提出质疑,但应把握提出质疑的时机,注意质疑时的语气。
 
6.意见不一致时,争论双方应互相尊重,礼貌地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  
 
三、交际示例  从下面提供的辩题中任选一题,进行辩论实战练习。  
 
【辩题一】
 
正方:逆境有利于成长  
 
反方:逆境不利于成长  
 
正方观点:逆境有利于成长  
 
我方认为,逆境、顺境都可以让人成长,但相比而言,逆境更有利于人成长!理由有二:
 
1.逆境可以有效激发一个人的身体潜能,变得更高更快更强,实现华丽的成长转变。
 
2.为何国家现在大力提倡挫折教育。即使是学前教育也不例外?六个大人独宠一个小孩的现象使顺境中成长的弊端显露无遗。据人民网调查数据显示,在逆境中成长,能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打击能力。孩子在逆境中让心灵接受磨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样的成长不是更难能可贵吗?  
 
反方观点:逆境不利于成长
 
1.逆境使人在成长过程中失去勇气,失去斗志,迷失自己的方向。在《骆驼祥子》中,祥子是一个心怀理想,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可是在黑暗的旧社会,祥子的梦想一次次破灭,祥子不甘失败,也挣扎过,也努力过。可是在当时那样的逆境中,祥子的计划就是不断被破坏。最终祥子成为了一个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祥子成了逆境这把刀下的牺牲者。请问对方辩友,这不是证明了逆境带给人更多的是毁灭而不是重生吗?
 
2.有些人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太多的阻碍与挫折,造成了心理扭曲和病变。马加爵家境贫寒,衣服都是同学捐赠的。虽为当地的高考状元,但他为了节省开支,选择了花费较小的云南大学,家境的贫寒,同学的嘲笑,表白被拒的挫折,使他的心灵蒙上了阴影,他遭遇了重重逆境,但逆境最终有使他成长吗?没有!逆境反而使他的心理产生病变,最终沦为杀害舍友的魔鬼。  
 
【辩题二】
 
正方:现代社会更需要专才  
 
反方:现代社会更需要通才  
 
正方观点:现代社会更需要专才
 
1.分工的细化,体现了更精细地呈现世界的真实,现代社会表现出的是多样性、复杂性、意志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分工需要专才。社会发展简史告诉我们,社会发展是呈螺旋状上升,而社会分工是呈冠状发展,因此社会发展需要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需要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直接要求的就是专才。
 
2.现代社会要求分工,当然也要求整合。难道专才就做不到整合吗?我们说分工不等于分裂。分工要求的是更加有效的合作,大家说到整合,第一个想到的当然是合作,而与谁合作更有效率?当然是专才!所以说,现代社会更需要专才。  
 
反方观点:现代社会更需要通才  
 
不同分工之间需要有沟通,不同学科之间需要融合。那么,具有广阔知识平台、丰富知识储备的通才和只具有单项技能、单项知识的专才相比,谁更能在不同分工之间实现沟通?谁更能在不同学科之间完全融合?是通才!因此现代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更需要通才!  
 
【辩题三】
 
正方:自媒体时代更容易接近真相  
 
反方:自媒体时代不容易接近真相  
 
正方观点:自媒体时代更容易接近真相  
 
自媒体打破了地域限制、专业限制,将话语权交付到更广大的群众手中,其优势有利于我们接近真相。主要理由如下:
 
1.自媒体能够承载更多信息,人们能接触到的事件越来越多,想要隐藏某些事实在现在看来是不可能的。
 
2.越来越多人参与互动,增加了观点,受众的思维不会被一个声音领导,而是从各种观点中进行选择,有利于人们从多方面思考问题,接近真相。
 
3.网民的数目不断上升,网络舆论的力量越来越大,来自各地区、各行业的自媒体使用者可以通过一个平台进行交流,会让“忽悠”者越来越少。  
 
所以说自媒体时代更容易接近真相。  
 
反方观点:自媒体时代不容易接近真相  
 
自媒体时代具有平民化、私人化的特点,信息的发出者良莠不齐,且为了追求利益去争夺信息的时效性,缺乏考证,再加上事后监管不到位的原因,自媒体时代下,平台上发布的接近真相的有效信息十分有限。绝大部分自媒体并不需要用户实名,这就代表着,在一定程度上,人们可以随意发言,因而出现了言论不负责的现象。  
 
在自媒体简单快捷的传播中,人们想要传递一个信息非常轻松,因而往往缺少思考。人们只是因为新闻的趣味性就选择转发,无心对内容是否属实进行思考,因而一个虚假新闻只要够有爆点,往往就能被迅速传播。《新闻记者》每年都会评选中国十大假新闻,据其报导,假新闻的来源大多是自媒体平台。  
 
因此,自媒体时代不容易接近真相。  
 
四、针对训练
 
1.古人读书做学问特别强调勤奋多学。“悬梁刺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无一不强调勤奋、多读、多学。
 
(1)班里要举办一次辩论会,请你为正反两方拟出观点。  
 
正方: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反方: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答案示例:
 
正方:知识源于书本,学问在于勤奋。
 
反方:知识源于实践,学问在于探索。
 
(2)你的观点是什么?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不超过50字)
  
 
材料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至理名言。但也有只读书,不用心思考,不在生活实践中运用,结果一事无成的人。例如,南宋的“硕学”陆澄年轻时博览群书,写《宋书》时却一字写不出,人称“二脚书橱”。  
 
材料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话在过去对我们的学习确实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今天,随着快乐教学和成功赏识教育的普及与开展,这话就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问是一切做学问的人必经的途径,“学问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华罗庚);思是读书做学问的基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材料三:古人很重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辩证关系。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主张“出户”,又主张“读书”。他认为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顾炎武把家乡的书读完后,用四匹马驮着书,十谒明陵,遍游华北、西北,访俗问民,最后写成了有名的《日知录》《肇域志》。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答案示例:真正的学习,要把读书做学问同思考和实践结合起来。只读书,不思考,物我便不能合二为一;只读书,不实践,便是书的奴隶,易被错误思想所左右。
 
(3)请给你的观点补充一个论据。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答案示例:
 
示例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书上读到的、学来的放到实践中去检验,经过辨别和筛选,才会得到有利于工作、学习乃至社会发展的可靠的经验。  
 
示例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也深知读书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2.综合性学习活动。  
 
某中学举行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养成良好气主要靠自律(自我约束)”,反方的观点是“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他律(他人约束)”。辩论时,双方唇枪舌剑,反方突然这样发问:“孙悟空不就被套了个紧箍咒才肯听唐僧的话吗?可见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他律。”作为正方,你该用什么样的话来有力地回击反方呢?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答案示例:
 
(1)那么唐僧为什么不戴呢?
 
(2)孙悟空是猴不是人,作为动物当然主要靠他律,这不是我们讨论的话题。
 
(3)我们强调主要靠自律,并没有完全排除他律。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