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语文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课堂笔记知识点

时间:2023-02-07 六年级 浏览:

 六下语文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课堂笔记知识点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作者介绍:
 
王建(768-825),唐代诗人,字仲初。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并称“张王乐府”。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
 
主要作品:《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等。
 
 
 
主题:
 
《十五夜望月》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月夜图,渲染了一种清幽寂静、凄凉的气氛,表达了作者中秋望月思远,想念好友的情感。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译文:
 
月光照在庭院地上,树上栖息着乌鸦,秋天的露水无声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在仰望,不知道这秋天的情思会落到谁的一边?
 
 
 
注解:
 
①陂(bēi):池岸。
 
②衔:口里含着。本诗中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③浸:淹没。
 
④漪(yī):水中的波纹。
 
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⑥腔:曲调。
 
⑦信口:随口。
 
 
 
鉴赏:
 
1、诗的前两句:中庭地白树栖鸦”,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借助感受进一步渲染中秋之夜。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
 
2、诗的后两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