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上学期我听了一堂区名师工作室送教下校的课,教学内容为古诗诵读《十五夜望月》(鄂教版五年级上册),执教者选择在四年级上。这是一首唐诗,描写诗人在中秋佳节的晚上,站在院子里望着圆月,思念家乡的亲人。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好读易懂,但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执教教师努力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诗情流溢、激情荡漾的课堂,把孩子们纯洁的心灵引入进典雅而精美、深邃而隽永、浩瀚而辽阔的经典诗文大世界,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始至终引导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学习古诗,体味诗人表达游子的思乡之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师: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那一个夜晚?
生:我想用“美夜”来形容那一个夜晚。
师:用你的美读来读给我们听,请学生读古诗一、二行。
师:你还能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生:我能用“静谧”来形容。
师: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生读一、二行)。
师:久在异地的亲人他会想到什么?(师请生自由读三、四行,不懂的词语做上记号。生不懂“人尽望”。
师:要想知道“人尽望”,必须懂得“尽”的意思,请大家查字典理解“尽”。
师:在句中选第几种?
生1:应是“都或全”。
生2:所有的人都在望月亮。
师:还有什么不懂?
生3:“秋思”是什么意思?
生4:秋天的思念。
师:他还在思念什么?
生5 :思念家乡和亲人。(师请生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师:平日里你有没有和亲人分别的感受?(请学生谈体会,老师还把自己收集的一首艾青关于月亮的诗《我的思念是圆的》诵读给学生听。)在这圆月之际,你有过亲人不在身边的感受吗?你想对他说什么?
(学生们深思片刻后,有的学生已现出激动神情。)
生:“是啊,我有这种体会。我的爸爸在外地打工,很长时间见不到他,我很想他……”(说到这儿,声音已哽咽。)
师:你能谈出自己的感受吗?
生1:《十五夜望月》,说完已泪流满面。
生2:我的妈妈在孝感打工,好久才回一次,我很想她……(她已不能自持了。)
师:你也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吧!
生2:《十五夜望月》……(读完眼泪直往下淌。)
生3:我很想我的爷爷,待我最亲的爷爷已去世了,每到过节时,我都会特别思念他……说着她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十五夜望月》,读完已痛哭失声了。此时,班上的学生们都哭了,听课的老师眼睛都湿润了。
老师利用学生激起的情感,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谈出感受来。
师:是啊,当人们都在合家欢乐的时候,独在异乡的诗人怎能不更加思念亲人呢?请生再配乐读……(达到高潮)
古诗教学向来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古诗文的课堂教学很少有人给予充分关注并进行深入研究,这也就导致了以前的古诗文教学形式单调,缺少创新,除了让学生读读背背,老师似乎无可作为。再由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大,加上学生阅历背景太浅,他们往往很难与诗人产生共鸣。而在这节课中,执教教师运用了和诗文意境浑然一体的音乐,生动再现诗文意境的图片,有机地结合,帮助学生感悟、理解诗文。在这一案例中,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体会语言,帮助学生更好地迁移情感,与诗人对话,进而达到对诗情有更深切的体会。当平面的诗句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的生活再现,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诗文深深打动了师生,以致在课堂上使学生和听课的老师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
最后,执教教师还引导学生进入诗境,诵读全诗,领悟诗情。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吟诵,读懂了诗歌,领悟了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这堂课中,教师十分注意引导孩子们反复诵读古诗,让孩子们在各种形式的诵读中品赏佳句、体味情感、进入意境。这就是新课标所要求的要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听了这节课,我深刻地体会到在新课改教育理念下,教师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改变,形成了新的教学观、学生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