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星期天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时间:2023-03-06 六年级 浏览:

 那个星期天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读课文,体会出这天里“我”心情的变化。
 
2、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旧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那个星期天》,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理清了“我”心情的变化。首先让我们来回忆一下,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不愉快的童年是一个作家最好的早期教训。历史上也有好多事例证明,一个人一旦遭到厄运的重创,并在其他领域无所作为后往往转而发愤著述。作家史铁生就是其中一例。这个不幸的作家双腿瘫痪时年仅21岁,一个贮满生机的生命从此被缚在轮椅上,开始了漫长的内心焦灼过程。残疾给他带来了生理与精神上的沉重打击,使他痛心疾首、沉默不语,同时也正是切身的痛苦体验,孕育了他写作的成功。作品中,他注重表现对生命、人生和现实社会的独特见解,抒写了浓郁的个人情感。读他的作品犹如品一杯沁人心脾的大碗茶,让人难舍其独特的韵味,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浓浓的情感。
 
3. 那么究竟作家是如何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抒发自己内心真实感受的呢?看看我们能不能从今天的课文中学到一二。
 
二、深入学文,感悟写法。
 
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课文,找一找“我”在等待过程中你从哪里体会到了“我”的心情,出相关的句子,在旁边试着写写批注!
 
2.下面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预设A:融情于景
 
① 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找同学来读读这个句子。再来听老师读一读。你有什么感觉?
 
这句除了写我三个麻利的动作,还写了什么?
 
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要写天气环境呢?王国维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意思是说:人的心情不同,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不同。那你们能不能从这句天气环境的描写中试着揣摩一下我的心情呢?
 
是的,简简单单一句话,透露着我的兴奋与期待。把情感融入到景物中,使情感自然流露,这就叫融情于景。(板书:融情于景)
 
在文中,这样的环境描写还不少呢,再去找找看,还有哪些?
 
(1)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这空空落落的仅仅是院子吗? 
 
(2)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明白了。
 
随着光线暗下去,凉下去,沉郁下去的是什么?
 
(3)我现在还能感觉到光线那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
 
这孤独而惆怅的是黄昏,更是什么?你体会到了吗?
 
(4)男孩蹲在那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我们把这些句子放在一起,这些句子都融情入景,在描写景物环境时,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情感。再请你认真看一看,作者主要是抓住了环境中的哪些元素?光线随着时间在变化,也是随着心情在变化。因此要想写出心情的变化,环境也应该是赋予变化的。那么大家想想看,除了光线的变化这个着力点外,我们还可以抓哪些点来表现环境的变化从而衬托心情的变化呢? 
 
孩子们,生命是一个不断追逐内心,认识自己,突破自己的过程,史铁生也曾说过:“我曾走过山,走过水,其实只是借助它们走过我的生命;我看着天,看着地,其实只是借助它们确定我的位置。”无论是这山水,无论是这天地,都是我们不断了解自己的工具。因此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更用心地去关注那山那水,那天那地,让它们皆为我们所用。
 
预设B:融情于事
 
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
 
看看我在等待的过程中都干了哪些事?
 
表面上看起来我在忙,可实际上呢,你有什么感觉?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我们来看看书中的这幅插图,谁来说说这图片画的都是什么?
 
那请你仔细观察一下,我的神情是怎样的?
 
这段文字,把感情融入到具体的实例中,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我们可以称之为融情于事。(板书:融情于事)
 
其实这样的方法我们也可以运用,比如我们经常会遇到,做错了事情怕被发现,考试完了等待结果等等让我们忐忑不安的时刻,对吗?这样的心情,我们可以用哪些事例来表现呢? 
 
将浓郁的感情集于笔端,表面看是冷静的记叙,而实则表现了作者真挚细腻的感情。只要我们抓住传神的关键细节,重笔渲染,使人可感可触,产生强烈的共鸣。
 
预设C:融情于人
 
(1)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一个日子,都不会错。 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
 
为什么如此令我期盼的一天,我却记不清去哪儿了? 
 
(2)“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
 
这一处是对我的什么描写?
 
你关注到这句中的哪些动词?
 
从这些动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
 
除了同学们关注的动作、心理之外,还关注到这段话中的其他描写了吗?
 
(3) “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您说了去!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
 
想想和我们平常的对话描写有什么不一样?
 
其实这样的句子还有不少,快去文中找找看!
 
(4)“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
 
看看这段话和之前又有什么不同?
 
语言描写和内心独白相互交织,你有什么感受?
 
找同学来读读这个句子,读出念念叨叨,不耐烦的感觉。
 
(5)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看看这段话又多了什么?
 
(6)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把它们碰倒。
 
注意这里追在母亲的腿底下,是因为当时我还没有母亲的腿高,写出了我比较矮小的样子,整个一上午,小小的我就紧跟在母亲的腿底下,写出了我想要母亲停下来带我出去的急切、焦躁的心情。这里又用到了反复的手法,数一数用到了多少“它们”,想一想每一个“它们”的背后是什么?对,是母亲为操持家务的忙碌,是我一而再,再而三的跟随,用上4个“它们”可以看出此时我的眼中只有母亲忙碌的身影,然而母亲越是忙越显示我的着急。
 
3、课文学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作者讲自己的情感融入具体的景、具体的事外,在一些具体的人物描写中,也融入了作者的情。(板书:融情于人)当然,一篇真情流露的文章,表现手法不是单一的,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才能让真情自然流露。才将一个小男孩第一次盼望落空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回归作者,激发写作欲望
 
虽然这节课我们讲了很多的写作方法,但课堂的最后,我还有一段特别想跟同学们分享的史铁生的文字,出自他的《病隙碎笔》,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文学这个词并不美妙,并不恰切,不如是写作,不如是倾诉和倾听,不如是梦幻、是神游。因为那从来就不是什么学问,本不该有什么规范,本不该去符合什么学理,本不必求取公认,那是天地间最自由的一片思绪呀,是有限的时空中响彻的无限呼唤。为此上帝也看重它,给它采,给它浪漫,给它鬼魅与神奇,给它虚构的权力去敲碎现实的呆板,给它荒诞的逻辑以冲出这个既定的人间。”
 
或许是因为身体上的残疾,让他找到了写作这个情感出口。他说:“感谢写作。是写作,让我学会直面自己的愚蠢,和内心深处长久以来无法自视的那部分。它让我坦然接受自己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的不完美,且毫不羞于示人。”
 
也或许是因为身体的残疾,才让史铁生能写下一篇又一篇情感细腻的文字。可是何为残缺?史铁生残缺的是身体,而我们谁能说自己是十全十美的呢?史铁生选择用写作去面对苦痛,温暖人生,我希望写作也能给你带来这样的力量,在你经受人生的重创,内心的孤寂时,写作可以抚慰你心中的创伤,表达你内心的情感。就像他说的:“唯有文字能担当此任,宣告生命曾经在场。”
 
史铁生是一个非常坦诚的作者,了解他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一读他的作品。课下请同学们读一读他的《务虚笔记》吧!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