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两小儿辩日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主要内容:
本文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字词解释:
东游:向东游历。 见:看见。 辩斗:辩论,争论,争辩。
其:代词,代“两个小孩”。 故:缘故,原因。 以:认为。
始:刚刚,才。 去:离。 日中:正午。 初:刚刚。
及:到,到了。 则:就。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 决:判断。
孰:谁。 汝:你。 为:说,通“谓”。
知:同“智”,读zhì,在这里指智慧。
译文:
一天,孔子向东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时热而远时凉吗?”
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
词句赏析: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这是一小孩在争辩时的观点,他是凭自己所观察到不同时间太阳大小的变化所做出的判断。
2.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这是另一小孩在争辩中的观点,是根据不同时间太阳照在身上的凉热感觉得出结论的。
3.孔子/不能决也。
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表现了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不可耻,这也是孔子提倡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道理所在。
4.孰/为汝/多知乎?
这是两个小孩见孔圣人不能裁决,笑着说的话──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本句采用反问的句式,表现出两个小孩的天真可爱。
重难点探究:
1.这则文言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叙述的?写了那几层意思?
这篇文言文是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来叙述的:
第一层,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日”,是故事的起因。
第二层,写两小儿对争论的问题所持的观点和各自的依据,是故事的经过,也是主要部分。
第三层,写孔子不能决断两小儿谁是谁非,这是结果。
2.为什么一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而另一儿却认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你感受了什么?
一儿是从大小角度“视觉”看问题,另一儿是从人对阳光的感受“触觉”看问题。由此我感受到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
3.“远者小而近者大”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
是视觉误差、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显得小了。
4.近者热而远者凉”中午气温高,是否此时的太阳教早晨离我们近些呢?
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相关资料:
1.列子,原名列御寇,中国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著有《列子》。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宗教影响深远。
2.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东南) 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