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评课稿听课记录

时间:2018-09-29 三年级 浏览:

 一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听课稿,分享司马光听课感受和记录

司马光评课稿第一篇:

司马光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司马光》是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课文第20课,一篇历史人物小时候的故事。本单元的主题是“只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故事通过司马光小时候急中生智救出小朋友,教育学生遇事要动脑筋,才能想出办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我分两课时教学本课。第一课时主要是认识13个生字,第二课时是感悟课文和会写6个生字。

我教学的是本课的第一课时。在导入新课时,我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由故事导入,引出课题《司马光》,再简介司马光。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知道他小时候很聪明即可。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13个生字,余下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让生字从课文中来,再回到课文中去。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给本课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二、说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

  2、能正、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和识字。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说教法、学法:

我的教研课题是《多种方法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由于一年级学生接受能力有限,短时间内会认13个不常见的生字难度很大,必须让这些生字在学生的眼前反复出现,形成条件反射。在教学生字时,我先由范读引出生字,让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并组词,我再领读。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采用个人读、男女生比赛读、开火车读的方式,及时评价,鼓励学生。为了加深印象,师生一起分析字的偏旁结构。最后点名认生字,检验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提示课题。
  1、师述: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还有一个特别聪明的小伙伴,他是谁你们想知道吗?
  2、生回答,师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

3、随课题认识“司”。

4、师简介司马光。(司马光是宋朝的文学家,“司马”是复姓,“光”是名。)

5、简介古代几位著名的人物。
  【生动有趣的故事,对低年级儿童具有特别的吸引力。这一设计,旨在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示范读课文,生思考:故事主要讲的是谁干什么的事?
    2
、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
  3、学生自由读通课文。
  4、检查朗读。
  (1)指名分自然段读。
  (2)读完后学生互评。(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4、课文讲的是谁干什么的事?你觉得故事中的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故事情节简单,通俗易懂,在引导学生主导通课文的同时,初步体会司马光的品质。】

    三、指导学生识记生字词。

1、课件逐个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学生认读并说出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2、去掉拼音认读有生字的词语。

3、爬山比赛。

四、我来猜字谜

师课件出示,提醒学生这些字就藏在我们刚才认识的字里面。

字上面两个口           

字掉在框框里。         

另有立刀旁。               

这个同学真马虎,

同字丢掉一小竖。             

五、回归课文,朗读理解

1、学生齐读课文。

2、简单的讲述课文内容。

 

司马光评课稿第二篇:

 

《司马光》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上午好!

   我是***小学的***。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司马光》的第二课时。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

   《司马光》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三篇讲读课文。本文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故事的插图生动、形象,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助于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的意思。课文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的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一定的感召作用。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懂得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给第二课时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说目标

1、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2能从课文的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教学,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我将采用看图法、质疑法、讨论法、情境演练法等多种方法层层推进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一)、从课件中质疑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课件的出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进入课堂情景。

     1从课件中都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看到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人瞪大眼睛张大嘴巴,一脸惊慌的样子。

     2)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近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2.是谁救的他,他是怎样救的?

      学生所提问题正是目标1要完成的任务,通过看图了解当时的情况,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读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导入新课。

    (二)、通过自读、讨论,突破重点解疑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围绕两个问题,学生自读1—3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带着问题读课文,可以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读书习惯,提高教学效率。

      2)读文后讨论,孩子是不小心没留神掉进缸里的,启发学生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紧急。

      3)再读课文4—6自然段,解疑第二个问题以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1.经过自读,学生从“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一片慌乱的情景,知道当时其他小孩的束手无策。

       2.再次读课文,独立思考当时司马光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从“搬起大石头”、“使劲砸”知道司马光救小孩的过程,说明了司马光是一个沉着、机智、聪明的孩子。

   (三)情境表演

     1你们能把当时的情境表演出来吗?

      组织学生表演体会司马光救小伙伴时的表情动作,同学之间互相评议。

      (课堂表演时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全身心感受,让学生自由组合,当堂表演是达成学习目标的有效措施。)

     2拓展思维:如果你身边发生了意外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呢?如:在超市里和亲人走散了;或者忽然有可疑的陌生人到你家里,而大人不在家……

      以上教学的设计,目的是鼓励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冷静思考,想办法解决。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想象思考,联系生活,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遇到紧急情况,要沉着冷静。)

         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五、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最精华的体现。在这堂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这个式板书,力求突出重点,做到简明概括,让学生获得更鲜明的印象和有关知识。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