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三衢道中》是宋代诗人曾几所作,描写了梅子成熟时节诗人游三衢山的见闻感受,展现了浙西山区明媚清丽的风光。前两句写出游的天气和路线。后两句写游玩归途中的所见所闻。全诗有声有色,以动衬静。晴空、舟行、绿阴、鸟鸣,构成一幅清新明丽的画面。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2. 认识生字“减”,会写“梅、溪、泛、减”4个生字。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词的意境,理解、感悟、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入情入境。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学段和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古诗的学习要求已有一定的了解,学生从二年级上学期开始,就有借助插图了解诗句意思的能力和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的学习训练,因此,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诗中描绘的景象,虽然有难度,但是教师适当地进行引导,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多了。
教学准备:
课件、积累古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春天到了,到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鸟儿在空中翱翔,虫儿在花间嬉戏,到处都有迷人的景色。出示图片,看到这样的美景,你会想到我们学过的哪一首古诗?(《惠崇春江晚景》《绝句》)指名背诵,齐背。
2.大自然的美景总会令人心荡神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曾几,走进三衢山。请同学们举起右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三衢道中”,提醒学生读准“衢”的读音。指名读,齐读课题。
二、理解诗题,了解诗人。
1.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题的意思。
诗题的意思大家能读明白吗?指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三衢:即浙江衢州,境内有三衢山,所以又称“三衢”。道中:就是路上的意思。题目的意思:在去三衢山的道路上。
2.接着让我们来了解诗人曾几,课件出示:曾几(1084--1166),南宋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曾几为人正直,勤于政事,学识渊博。其诗句律严整,有一种清新活泼、明快流畅的风格。
三.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不少的古诗,相信大家一定积累了一些学习古诗的好方法,谁能来说一说吗?
(1)指名说,把古诗读通读顺,读准字音。师相机出示:读通诗句。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师:由字到句再到整首诗,就可以理解诗意了。相机出示:理解诗意。
(3)还要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师:诗人借助诗歌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相机出示:体会诗情。
(4)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还要反复吟诵。相机出示:诵读积累
2.让我们赶紧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出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请同学们根据自读要求自由地读读这首诗。
3.检查自读情况。
(1)这首诗中生字大家能读准吗?出示生字:梅 减 溪 泛 指名读,字音读准了,字形能记住吗?说说自己的发现(四个字都是左窄右宽......)记忆字形:“梅、溪”右边部分体现了两个字的读音,左边表示这个字的意思。(你是借助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方法记忆这两个字的。)泛——眨 (形近字比较记忆)
重点指导写“溪”,学生观察字形(左边三点水,右上爪子头和中间的幺要写得紧凑,下面的大写得扁),师范写,生临写,师指导,展示评价,。
(2)生字会读了,读通诗句应该难不倒大家。出示古诗,指名读(评价,相机正音,注意读好后鼻音“晴、行、声”);再请一名学生读,适时进行指导。
4.我们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还要读出诗歌的节奏。课件出示: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再次练习,体会古诗鲜明的节奏。
师:古诗就要这样读,读着读着,我们就读出了节奏,读出韵律,才能读出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四.诵读感悟,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边读边思考(课件出示):(1)诗人是什么时间游三衢山的?(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你是从诗中哪些关键字读出的?
2.学生自主学习。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预设:
(一)梅子黄时日日晴
(1) “梅子黄时”点明此行的时间,相机补充相关资料:梅子黄时是农历五月,正是初夏,也是江南梅雨时节,江南这一带会出现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多日不见太阳。这一时段的空气湿度大,温度高,人也感觉不舒适,器物极易获潮霉烂,故又称“霉雨”,简称“霉”;又值江南梅子成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
同学们,梅雨时节,由于长时间阴雨天气,草地上、树根部都会长满青苔;有时家里的地板总是湿漉漉的;晾晒的衣服都不容易干透,这样的天气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那诗人这次游三衢山与往年不同的是——“日日晴”,江南梅子黄时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诗人此次出游的心情吗?(欣喜、开心、愉快)相机板书:愉快
(2)同学们真会学习,抓住一个关键字“晴”字让我们读懂了诗人心情大好。你来读,你通过声音的延长和语调上扬来表达开心;再指名读,你通过自己的表情来展现开心;下面我们比赛读,男生读,(男生读出了内心的喜悦)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女生的朗读,同学们越读越欢快。再让我们一起读,同学们读得有声有色。
(二)过渡:在这样的好天气出行游玩,真是一件乐事。
出示诗句:小溪泛尽却山行 你读懂了什么?(你借助注释理解了诗句的意思,真会学习。)
诗人乐而不返,你来读,通过你的表情,老师猜这里一定是风景美如画。
出示图片,假如你在这么美的地方游玩,会有怎样的感受?
你已经到了小溪的尽头,为何不返回呢?一个“却”道出了诗人游兴高涨。指名读(读出诗人开心之态),齐读前两行诗。
(三)三衢道中,其乐无穷,其雅无穷,其趣无穷。
出示: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指名读。诗人又有什么意外的收获?指名说,教师总结:真是不虚此行呀。
2.相机出示黄鹂的图片和播放黄鹂的叫声,说说自己的心情。
3.绿树成荫,爽静宜人,伴着黄鹂的叫声,怎能不让人心情舒畅、愉悦呢。黄鹂是诗人经常歌咏的对象,在古诗词里也经常出现,指名学生说,老师相机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齐读后两句。
4.小结:一“减”一“添”带给诗人多少情趣啊,这次出游他不仅收获了美景,还愉悦了心情,真是不虚此行。
5.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景?指名说,教师相机板书:梅子 小溪 绿阴 黄鹂。师小结:作者正是借助景物来抒发自己愉悦的心情,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
6.让我们带着愉悦的心情齐读整首诗(配乐读)。
7.学到这里,谁能背一背这首诗?指名背诵,齐背。
四.想象画面,入情入境。
这首诗是一幅出行图,也是一幅风景画,如果让你来为这首诗配一幅画,你会画些什么?指名说,师评价:画面有声有色、动静相间。
五.经典咏唱,传唱经典。
诗歌那么优美,可吟可诵,可读可唱,最后让我们一起唱一唱《三衢道中》。
六.作业布置。
1.用自己的画笔为《三衢道中》这首诗配一幅画。
2.再积累几首写景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