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能梳理和回顾课文中的想象故事,交流对大胆想象的体会,感受大胆想象的乐趣。
2. 能画出想象中的事物,能根据故事开头接龙编写故事。梳理、回顾课文中的想象故事,交流对大胆想象的体会。
画出想象中的事物,续编故事。
第 一 课 时
学用结合
1. 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课件:
大胆想象创造出了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和景象,读这样的文章感觉真有意思。
(1) 自由朗读:自由朗读“上面这段话。
(2) 小组交流:概括出想象的特点与作用。
预设:在想象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想象可以创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和景象, 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出示课件:
自己变成了一棵树,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小动物们和妈妈住在鸟窝里。这样的想象很奇特。在宇宙的另一边,想写关于风的习作,要先变成风,在空中飞啊飞,飞得越高,习作的分数
就越高……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大胆想象,可以让我们拥有奇异的经历。
(1) 说一说:回顾《宇宙的另一边》和《我变成了一棵树》,说说你喜欢文中的哪些想象。
预设:《宇宙的另一边》把“宇宙的另一边”想象成这一边的倒影,想象在“宇宙的另一边” 的现象和发生的事情与这一边的相反,那一边的课堂也变得非常有趣。
《我变成了一棵树》主要写了“我”在树下玩耍,不想被妈妈叫回去吃饭,想变成一棵树, “我”就果真变成了一棵树,树上不仅有枝叶还有各种形状的鸟窝,真有意思。
(2) 小组交流:体会想象的作用。
预设:想象是根据现实而来的,要有一定的合理性,又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大胆的想象可以实现美好的愿望,可以让我们拥有奇异的经历。
(3) 《宇宙的另一边》和《我变成了一棵树》是根据什么想象的?
预设:《宇宙的另一边》是根据客观事实产生的想象;《我变成了一棵树》是根据内心愿望产生的想象。
小结:想象有不同的方式,有些是根据内心愿望产生的想象,有些是根据客观事实产生的想象。想象是创造力的源泉,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想象力,才能创造出更新、更美的事物。趣味性是想 象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引人入胜,使人喜读、乐读的重要保证。
2. 练一练,学运用。
(1)交流同类型文章,培养想象力。
(2)交流要求:
①交流的时候,话说要连贯,要把意思表达清楚。
②要学会倾听,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要随着别人的讲述想象画面。
(3)评议谁最棒。
小组评议,评价谁选的文章最符合要求,谁能把文章中最有意思的想象讲清楚。
3. 我拓展,我积累。
搜集其他想象力丰富的故事,说说哪部分想象有意思。
预设(一):我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故事。我觉得,小女孩在又冷又饿时划着火柴看见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和奶奶这部分想象很有意思。
预设(二):我读了《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故事。我觉得小姑娘将水让给过路人的时候,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并且涌出了清澈的水流这部分想象很有意思。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回顾了已经学过的课文中的想象故事,总结了想象的特点和作用,学习了想象的方式,积累了写想象故事的素材,也打开了学生们写想象故事的思路。相信大家一定可以写出 充满趣味的想象故事。
第 二 课 时
课前导入
教师口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想象的方式、特点和作用,这节课我们来看看怎样描绘出想象中 的事物,并尝试续编故事。
学用结合
(一)画想象中的事物
出示课件:
在纸上按出自己的手指印,再把它画成想象中的事物,看谁想得新奇。
提示:先将手指按上印泥,再把手指按在纸上,然后就可以发挥想象把印在纸上的手指印画成 盛开的绚丽的花朵,慢慢爬行的乌龟,贪睡的小猪等。还可以把两个手指印叠加,画上三角帽、条纹海魂衫、两面小旗子,这就是海盗;身后加条尾巴,头上画点儿头发,就是美人鱼。
1. 看一看:自由观察教材中给的三个例子,说说它们分别把手指印画成了什么。
预设:小女孩、小猫、大象。
2. 想一想:相互交流,想一想手指印还可以画成什么事物。
3. 评一评:自己画一画,画完后和同学交流,看谁画的事物最新奇。
4. 出示示例:品评交流,想想怎样将画出来的事物描述清楚。
示例:我画的是拇指姑娘。你们看这个小女孩只有拇指那么大。她的头上有一顶小小的帽子, 手里拿着一朵小小的野花,穿着一双小小的鞋子。因为拇指姑娘个子小,没有人愿意和她玩儿,
她很孤独。于是,我又给拇指姑娘画了两个小伙伴,这样,他们就可以天天在一起玩儿了。
(二)续写故事
出示课件:
选一个开头,展开想象,大家一起接龙编写故事。
夏天到了,瞌睡虫王国一片沸腾。它们纷纷飞出洞口,去寻找自己的朋友……
一阵大风过后,小牧童被吹到了颠倒村。他睁开眼睛,只见树枝和树叶长进土里,树根却张
牙舞爪地伸向天空……
1. 讨论交流:读一读这两段话,想象画面,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讨论。
2. 小组代表发言:说说这两种情景后面可能会发生什么故事。
3. 教师引导:第一个故事的续写可以仿照《我变成了一棵树》。开头写的是瞌睡虫飞出洞口想要寻找朋友,那么满是瞌睡虫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呢?它们的愿望能实现吗?它们会经历哪些趣事?第二个故事的续写可以仿照《宇宙的另一边》,续写小牧童被吹到颠倒村之后发生的一系列奇遇。
4. 出示示例:
故事 1:瞌睡虫找朋友
夏天到了,瞌睡虫王国一片沸腾。它们纷纷飞出洞口,去寻找自己的朋友。
一只最小的瞌睡虫,用力鼓动着翅膀向小树林飞去。它一边飞,一边四处张望。
忽然,小瞌睡虫发现一只小松鼠正坐在枝头吃玉米。它悄悄地飞过去,轻轻地落在小松鼠的肩膀上,轻声说道:“小松鼠,小松鼠,让我们做朋友吧!”小松鼠睁大眼睛,前后左右找了 一大圈,才发现落在自己肩膀上的小瞌睡虫。
小松鼠刚想把手中的玉米送给小瞌睡虫吃,不知怎么的眼皮就开始打架,没等说话,它头一歪就睡着了。
小瞌睡虫没办法,只好继续向前飞,接着去找朋友。
故事 2:小牧童来到颠倒村
一阵大风过后,小牧童被吹到了颠倒村。他睁开眼睛,只见树枝和树叶长进土里,树根却张牙舞爪地伸向天空,苹果长在了泥土里,土豆挂在了树枝上。
小牧童以为自己在做梦呢,他使劲摇了摇头,想定下神来,却发现脑袋磨在地上有点疼。咦, 支撑自己站立的竟然不是自己的双脚,而是自己的脑袋。
双眼扫扫周围,平时飞在天上的布谷、麻雀、燕子、喜鹊……都在地上走来走去,真是太奇怪了!
不对,自己的牛儿怎么不见了,这可怎么办?忽然,天空中一阵“哞哞”的叫声吸引了小牧童的注意。啊,天空中那飞来飞去的“大鸟”不正是自己的牛儿吗!
小牧童吹了一声口哨,那群“大鸟” 都一起向他飞来,那场面真是太壮观了。
5. 自由练习。
6. 小组内互评互改。
7. 全班交流汇报。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将“交流平台”中所学的想象方式运用到写作当中, 可以充分发挥想象画出想象的事物,能够根据情景续写故事。
不足之处:在写作之前,教师要通过小组交流拓宽学生的思路,调动多种感官细致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在小组互评中,教师应关注学生是否运用了想象的手法,是否把想象的内容写
清楚了,遣词造句是否恰当等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互评来修改自己的习作,不断提高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