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23课父亲、树林和鸟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时间:2022-07-08 三年级 浏览:

三年级上册23课父亲、林和鸟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成功之处】:

1.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情感。我抓住文章的父亲对我说的话进行重点教学,引领孩子们感悟。多次让学生合作讨论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学会与文本对话,抓住重点词句,深入感受父亲知鸟爱鸟,促使学生达到感情的熏陶。

2.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大胆想像,创意表达的能力,加深了对课文中爱鸟护鸟这一主题的深刻认识。

【不足之处】:
    首先,教学时还是有些紧张,准备的仍不够充分,课堂上出现了离不开讲稿的现象。总感觉课堂还有牵着学生走的痕迹,仍然放不开。如果换一种思路,又怕自己把握不住。比如:这样设计: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你还有哪些疑问?合作探究,解决难点。由于准备不好,教学中的引导语,仍然需要修改完善,加以精练。其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朗读较少,使不能充分体会人物的情感。

教学反思2

关注语文要素:

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这一训练点是对2011年版课标中提出的“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的细化与落实,又是“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一要求在这一单元教学的具体操作。

基于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理解“感受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在教学中的实施要求应该这样把握:教师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经验,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关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体会、交流等手段或形式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获得对语言文字美的体验。

确立教学要点(非教学目标):

1.生字词教学:读准生字词,尤其注意“凝”、“热腾腾”的读音,写好“蒙、鼻、吸”等生字;通过注释理解“滹沱河”的意思,找近义词理解“喃喃”,联系上下文理解“茫茫然”,借助图片理解“兀立”。课堂范写“蒙、鼻”。

2.走进父亲和“我”:借助鱼骨图梳理父亲知鸟的本领,通过父亲和“我”的对比,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品读20-23自然段,体会“我”的形象。

3.走进树林:关注“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借助图式,情景朗读等方法体会形容词连用的特点。

4.关注鸟:找出写鸟的句子,情境朗读感受鸟的欢快。角色转换,仿写文章。

5.关注标点:引号。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