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课文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燃烧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街头的故事。
段落大纲:
全文共11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4):写讲在下着雪的大年夜,一个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
第二部分(5—9):写讲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和她看到的幻景。
第三部分(10、11):写小女孩冻死在街头。
词句赏析:
1.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这里交代了时间:大年夜,这个特殊的背景下,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富人家都在忙着过节,而小女孩却“赤着脚在街上走着”。这是多么不合理,不公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穷人的悲惨生活。
2.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这里交代了小女孩卖火柴的悲惨命运。一整天没卖过一根火柴,自然也就没得到一个硬币。可见小女孩已经冻了一整天,也饿了一整天。
3.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小女孩长着一头金黄的头发,那头发打成可爱的卷儿披在肩上,可以看出,这是个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没有心思去关心自己的美丽,她一心想的是今天是大年夜——一年的最后一天。在这样一个本应幸福温暖的夜晚,她却赤着脚,走在又冷又黑的街上,眼巴巴地看着有钱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无可奈何地闻着街上飘着的烤鹅香味。只因为她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即使在这样的夜晚,也必须出来卖火柴,为家里挣一点钱维持生活。多么“可怜的女孩”啊!这段描写,深深地透露出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
4.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这里交代了小女孩不敢回家的原因。“爸爸一定会打她的”,说明打她是必然的,进一步说明没有人关心、疼爱她,在家里也得不到温暖。这是一个多么可怜的小女孩!
5.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这句话讲小女孩想从许多火柴里抽出一根来,擦燃了暖暖手,但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自己却燃掉一根火柴,她爸爸会打她的。从“终于”这个词可以体会到,小女孩抽出这根火柴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她实在是冷得支持不住了。
6.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这是描写想象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情况。这道“奇异”的火光,使小女孩看到暖烘烘的大火炉,得到了短暂的温暖和满足。因为她太冷了,渴望得到温暖,才出现了这种幻象。作者的想象十分合理。
7.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这是小女孩第二次擦燃火柴看到的情况及幻象。“她又擦了一根”,是为了留住那个烧得旺旺的大火炉。“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正冒着香气”是第二次擦燃火柴看到的。为什么看到了这些?是因为她太饿了,她渴望得到食物。可当那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向她走来的时候,火柴灭了,烤鹅也不见了,幻象消失了。
8.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
这是小女孩第三次擦燃火柴后出现的幻象。“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是为了得到那喷香喷香的烤鹅。但在第三根火柴发出的亮光里,她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并“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为什么她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圣诞树”是圣诞节必不可少的。在松树、枞树等常绿树上点缀着小蜡烛、玩具和赠送的物品等。圣诞节是一个快乐的节日,基督教传说中圣诞老人在这天晚上到各家分送礼物给儿童。从小女孩的幻象中我们可以看出她没有欢乐,她渴望像别的孩子那样得到快乐,得到圣诞礼物。然而这一切终究是幻象,火柴一灭,圣诞树上的烛光升上天空,成了闪烁的星星。
9.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这是小女孩第四次擦燃火柴出现的幻象。因为她看到“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想起了奶奶活着的时候说的话“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这样,第四根火柴擦着后,唯一疼爱她的奶奶自然会出现在亮光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小女孩是多么想念疼爱她的奶奶啊!然而这又是她平时渴望得到而又根本无法得到的,只是在她临死以前的幻觉中才出现。这些幻象与小女孩的现实处境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衬托出小女孩的可怜和悲惨。
10.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是小女孩第五次擦燃火柴时的幻象。从“赶紧”,“一大把”这些词语可以体会到,小女孩见到奶奶时的心情是多么激动,留住奶奶的心情是多么急切。从“搂”字可以看出奶奶是多么的疼爱她。“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就是死亡,就是离开这个世界。这句话说明,小女孩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死了才能摆脱寒冷,摆脱饥饿,摆脱痛苦。小女孩是在产生幻觉的时候死去的,仿佛是奶奶搂着她一同飞走的,所以课文中说“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这是怎样的“光明”,怎样的“快乐”啊!从这两个词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
11.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这句话中,两个“曾经”表明小女孩是怀着多么美好的愿望死去的。而这样美好的愿望却又是“谁也不知道”的,说明了谁也不关心她。这些美好的愿望,与“谁也不知道”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课文重难点探究:
1.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后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
小女孩擦燃了五次火柴。第一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一个烧得旺旺的大火炉,因为她太冷了,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喷香的烤鹅,因为她渴望得到食物;第三次擦燃火柴,她看见了美丽的圣诞树,她渴望在大年夜里得到节日的欢乐;第四次擦燃火柴,她看见了奶奶,说明她孤独、痛苦,她渴望得到亲人的疼爱;第五次,在整把火柴的亮光里,她看见奶奶把她带走了,带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我觉得这是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她的内心深处藏着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能够生活在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世界,这预示着小女孩即将死去。
2.小女孩为什么死了,嘴角还带着微笑呢?
因为小女孩在临死的时候出现了那么多美好的幻象,她是在美好的幻想中死去的,特别是见到了最疼爱她的奶奶,所以她死了嘴上还带着微笑。
3.怎么理解课文中最后一句中的两个幸福?
第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临死时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许多美丽的东西的幻觉中死去的,从“嘴上带着微笑”可以看出;第二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了。这两个“幸福”的实际意义就是受罪和死亡。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悲愤心情,感受到他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深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的强烈不满,这正是这篇童话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