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课文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燃烧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想;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街头,安徒生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人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学情分析:
课文的语言朴素自然,极其生动,文章的语句除了表面的意思外,还蕴涵着作者深切的同情、强烈的悲愤。由于小女孩儿的生活境况离现代学生生活较远,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在读中理解、体会非常重要。基于现实展开合理想象是学生难于把握的一个方面,教学中应致力于情境创设,挖掘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领悟故事的深刻思想内涵,初步感受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激发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2.引领学生逐层深入品读并理解课文内容,关注人物的悲惨命运,体会作者现实与虚幻相结合的表达方法 ,结合具体语句、段落深刻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深入到字里行间已获得情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产生的合理想象,感受不同时代的同龄人命运的悲惨引导学生区别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珍惜社会主义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年吗?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吗?
2、看到同学们这么高兴,让老师仿佛也回到了新年的喜庆节日中,可是高兴之余让老师想起了一个可怜的小女孩。你们想知道她是谁吗?她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9课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这是一篇童话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童话故事。
2、(出示课件)借助阅读提示自由读课文。
3、谁能根据阅读提示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是按发展顺序写的,由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分别又是哪些自然段写了“卖火柴”,哪些自然段写了“擦火柴”。哪些自然段写“冻死了”呢?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课文,然后用笔在文中标出来。
5、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老师看出同学在课前预习得非常好。
三、朗读课文,品味理解
1、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女孩“卖火柴”的这部分内容。
请同学们自由读这部分内容,看看读过之后在你面前呈现的是怎样的一个小女孩?
生:我看到了一个非常寒冷的小女孩。
师: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师:这么冷的天,小女孩光头赤脚,可见小女孩却实很寒冷,谁还能说说,你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小女孩?
生:我看到的是一个非常饥饿的小女孩,因为她连自己长得那么美都没注意,她偏偏忘不了街上烤鹅的香味。
师:她那么美,她究竟有多美?
师:多么美的小女孩呀,可是她却没有注意是因为她忘不了这是大年夜,即使想忘可街上那股烤鹅的香味也让她忘不了是吗?那么作者在这里写小女孩的美丽,其实是为了衬托小女孩的什么?
师:除此之外你还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生:非常穷,那么冷都没有鞋。
师:那是一双什么样的鞋?
师:此刻小女孩被吓得连鞋都跑掉了,这时候你看到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
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句话,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师:如果你是那个小男孩,你会怎么做呢?
师:可惜同学们这么善良,小女孩没有遇到你们。
同学们猜猜这个没同情心的男孩会是什么人家的孩子?
生:(富人家的孩子)
师:再猜猜驾着马车横冲直撞的又会是谁呢?
生:(有钱人)
师:这就是那些有钱人的所作所为,同时这也是小女孩当时所处的社会,在那个社会只有有钱人才做得起马车,可他们一点同情心也没有。再看看课文,还有哪句话写出了哪些人非常冷酷。
师:老师不明白,当她没卖掉一根火柴,也没有人给过她一个钱的时候,她还要忍饥挨饿,她为什么不选择回家呢?
师:那么此刻你看到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
2、那么等待小女孩的最终命运如何呢?我们来看第三部分,谁能给大家读一下这部分内容。
师:最后小女孩的命运如何?
师:她死的时候什么样?
师:(出示课件)冻死了是很难过很痛苦的,可小女孩的脸上却偏偏带着微笑,通过微笑你看出了什么?
师:在那个冷酷无情的社会,没有人买她的火柴,也没有人给她钱,更没有人同情她,她的幸福和快乐是从哪几来的呢?
生:(火柴,一次次擦火柴)
3、是的,因为此时,小女孩身上除了火柴之外,已经一无所有了,那么是几次擦火柴呢?从中又感受到怎样的幸福呢?现在我们来学习“擦火柴”这部内容。
师:(出示课件)请同学看自学提示,谁能读给大家听。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
师:小女孩一共几次擦火柴?现在按顺序汇报。
哪个小组学习的是第一次擦火柴。
生: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很犹豫。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终于”这个词可以看出。
师:(出示课件)是的,从“终于”这个词我们看到了小女孩是经过了犹豫才擦燃第一根火柴的。
师:小女孩手里有那么多火柴,她为什么还要犹豫呢?
生:怕爸爸打她。
师:那么她第一次擦火柴看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书中是怎样描写火炉的?想不想看看火炉?
师:此刻小女孩的心情怎样?读看到火炉的句子要用高兴的语气。
师:当火柴灭了,手中只有一根火柴梗时,心情又怎样?
(出示课件)那么同学们能读出惊喜和失望的感情吗?
(一名同学读,其他同学闭眼感受)
师:火柴虽然熄灭了,但她心中的希望没有灭,他又擦燃了第二根,这次又看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书中是怎样描写烤鹅的?
师:此刻的小女孩真是感到了满足,得到了食物,可是这么好吃的烤鹅也不过是一场幻景而已,因为当火柴又灭了时候,小女孩的面前只有一堵墙。这时小女孩依然希望不灭,又擦燃了第三根火柴中,小女孩又看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师:书中是怎样描写圣诞树的?
师:每年的12月25日是西方国家的新年,在丹麦只有有钱人家的孩子才能在圣诞树下玩耍,但这对小女孩来说却遥不可及,因为当火柴又灭了的时候,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变成了星星,当流星划过天空的时候,小女孩想起了谁?
师:为什么想起了奶奶?
生:因为奶奶是唯一疼爱她的人。
师:那么奶奶出现在烛光里了吗?奶奶什么样?
师:此刻小女孩见到了奶奶,对奶奶说了什么?
师:这是全文中小女孩唯一的一次内心独白,在这一刻,如果小女孩就是你,你会对奶奶说什么?
师:同学们,听了你们的话,老师也很难受,其实安徒生和你们一样,和我一样,他知道小女孩要说的话太多,所以,他就把小女孩的千言万语凝成这一段话,现在就让我们带着感情来读。
师:此刻小女孩担心奶奶会像前几次出现的幻觉一样,一闪而过没有了,所以,当他第五次擦火柴时,不敢一根一根擦,而是一下子擦燃了一大把,为的就是留住谁?
师:(出示课件)连续出现了三个没有,同学们这个地方好不好?什么地方?
生:快乐的幸福的地方
师:(出示课件)文章的结尾处也是这样说的,同学们看有两幸福,第二个幸福指什么?第一个幸福呢?
师:小女孩带着微笑含笑而死去了,结局怎样?
四、总结升华,课外延伸
1、同学们安徒生爷爷含着辛酸的泪写下了这个故事,让我们认识了旧社会的黑暗与丑恶,那么让我们把内心深处最真切、最美好的祝福送给飞向天堂的小女孩吧!
2、和小女孩相比你觉得你们幸福吗?那么老师希望你们在这样舒适、幸福的,生活中,好好学习。
五、板书设计
9 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 可怜
火炉 — 温暖
烤鹅 — 食物
擦火柴 圣诞树— 快乐 黑暗 丑恶
奶奶 — 疼爱
飞走了— 幸福
冻死了 悲惨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从最后二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3、感受小女孩在残酷的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体会“幸福”的真正内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读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西方,把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做“大年夜”,也就是我们中国的“除夕之夜”。那么,同学们,你们每年的除夕之夜是怎么度过的呢?(学生畅所欲言)
2、是呀,大年夜本来是很高兴的,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但是,你们知道此时此刻却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那么,在这个大年夜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去看看这位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
3、请大家看多媒体,听老师朗读。(配乐:火柴天堂,师朗读第一部分。)
4、好的,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第十页,找到老师刚才朗读的是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1-4自然段)
5、请同学们默读1—4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引起你注意的句子,并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6、找出一句最能概括对小女孩评价的话。
(可怜的小女孩!)
二、学习第二部分, 走进火柴的幻想里
1、明确擦燃火柴的层次。
小女孩一共擦着了五次火柴,分为五个层次。
2、讲读第一层(第五自然段),默读思考:
(1)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擦燃第一根火柴的?
(2)透过火柴的亮光,小女孩看到了什么?她为什么会看到这些东西?你可以用课文里的话来述说吗?(指名同学朗读)
(3)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分享小女孩这一刻的温暖吧。(女同学读)
是啊,她渴望火炉正是她的现实需求,多么合理的想象啊!我们把这种想象中的景象叫做幻象(板书)。
师:幻象中,小女孩是多么幸福啊!(板书:美好)
但现实是什么样的呢?(男同学读)
出示: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小女孩一下子从美妙的幻境跌到残酷的现实面前(板书:现实残酷)
师:幻想太美好了,读—(女同学)
现实太残酷了,读—(男同学)
(4)小结:小女孩美好的幻象就像这熄灭的火柴一样破灭了,这样虚实结合,更让我们感受到小女孩的可怜。
3、讲读第二-三层(第六-七自然段),自学第二-三次点燃火柴。
(1)学法指导:第一次擦燃火柴作者是怎样写的?
(现实、幻象、结果三个部分。)
(2)分小组讨论学习第二-三次划燃火柴的部分,用横线画出描写现实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幻象的句子。
(3)下面请一个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同学们思考:小姑娘眼前的现实是什么?眼前出现什么幻象?结果怎样?
小结:现实就像这堵墙一样冷酷无情,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可怜,
(4)学习第三次点燃火柴。(第七自然段)
师相机点评并指导朗读。
师:这么美的圣诞树究竟有多大,有多美呢?请大家用你的朗读来给老师描绘一下吧!
分组朗读描写圣诞树的句子。
出示句子: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天空之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小结:美好的幻象就像这天空划过的一颗流星,转瞬即逝。也暗示了小女孩走近死亡。
4、学习第四五次擦火柴的内容。
(1)自由读,出示句子:“奶奶!”小女孩叫起来,“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2)师:注意是“叫”!这是撕心裂肺的叫呀,再来一次好吗?(角色扮演读)
(3)角色扮演朗读。读前指导:见到奶奶,小女孩的心情是多么高兴,因为奶奶是唯一疼她的人,这种高兴的心情集中在“奶奶!”这一感叹句上,所以这一句声音要响,音要上扬,带着惊喜。“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这些话表现出小女孩害怕火柴灭了,见不到奶奶的心情,所以要读得快些。
(4)师: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又一次擦然了火柴,这一次与前四次相比,特别是与第一次擦火柴有明显的不同。
(5)出示句子:
a、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然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b、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6)师小结:从不敢到敢,从一根到一把,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比起温暖、食物、快乐,她更渴望的是见到奶奶,更渴望亲人的关爱,所以她已经不顾一切了。(全班读)
(7)这里的“光明”和“快乐”指的是什么意思?“飞走了”指什么?为什么又说“她俩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呢?
三、学习第三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1.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的最后两部分。(分男女生朗读课文,配乐:天鹅)
2.出示课件: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学生可能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3.理解两个“幸福”的意思。
4.师小结。(配乐:二泉映月)
播放音乐二泉映月:每一次幻想都那么美妙,但是每一次幻想后,小女孩的面前仍然是那堵又厚又冷的墙,实写与虚写交替进行,美好的幻象与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层层递进,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也让小女孩那可怜的形象深深地烙在我们的心中!
四、介绍安徒生,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这个感人的童话是十九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安徒生写的,他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出生在丹麦中部的一个小镇上,祖父是个农民,父亲是个鞋匠,他们常给幼年的安徒生讲故事,这对他后来的创作影响很大。1835年初,安徒生决心为孩子写作童话。自此,每年圣诞节,他都献出一本“给儿童们看的童话”。你们看过安徒生写的哪些童话?(出示幻灯片,推荐《安徒生童话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