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定会很好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时间:2022-09-20 三年级 浏览:

那一定会很好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那一定会很好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了《那一定会很好》这篇童话故事,文章内容有趣,含义深刻,在教学时我以学生特点及单元目标为依据,做到以生为本,落实目标,提升素养。鉴于此,我的课堂呈现出了以下特点:

       一、抓住主线,凸显主题
      《那一定会很好》一文中,“那一定会很好”这句话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这也就成了文章中的主线,教学时我抓住这一主线展开,引导学生默读找出含有“那一定会很好”的四句话,并弄明白了这四句话分别是种子、大、手推车、椅子的想法,那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自然而然将学生引入课文之中,感受他们为人民服务的快乐与舒服。
       二、引导质疑,促进提升
      常言说:学贵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在学习时引导学生质疑非常重要。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让学生先将课题读两遍,说出初次读课题的想法,此时孩子们的想法是好奇的,也是发自内心的:什么一定会很好?“那”指的是什么?等问题油然而生。学生们会带着好奇走进课文。当读了几遍课文后,又引导学生质疑,此时就不单单停留在对课题的质疑,而是深入到对课文的理解之中,步步深入,了解学情,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孩子们在质疑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提问。
       三、读演结合,激发兴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没有做过多的讲解,而是放手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本组最感兴趣的一次变化历程读一读,演一演,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孩子们兴趣高涨,小组长分工安排,组员们默契配合,声情并茂地朗读与栩栩如生地表演将学生带入情景之中,在读与演中展开想象,亲身体验,感受种子的坚持不懈,大树、椅子、木地板的无私奉献,在评价之中又一次将文本的理解深化。
       四、展开想象,获得启示
       童话故事富有想象,在教学时我也紧抓这一点,在学生读文中引发学生的想象,在想象中受到启示。如课文引导学生想象种子在泥土中的难受及生长时的努力,体会愿望的实现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想象手推车装着东西跑来跑去的快乐以及椅子看似休息,却还给人们提供方便,感受它们在奉献中获得快乐的心情。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读童话中受到启示,这也就达到了童话教学的目标。

 在看到优点的同时我也感到了课堂中的不足:
       1.学生在评价种子的表演时很精彩,不但从动作中体现心理,还从神态上进行了评价,如果此时再让另外一个学生演种子,其余学生朗读,相信种子那种为了实现愿望的不懈努力的精神一定会在孩子们的心里扎根、发芽,学生对读演结合的学习方法也会掌握的更熟练。
       2.因为本节课容量太多,因此对含有“那一定会很好”四句话的朗读上欠缺,致使孩子们不能真切地体会到大树、手推车、椅子的心情。
       3.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长分工明确,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这是一大进步,可在汇报之后,一节课结束时,不能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和小结,使孩子们小组学习仍处于盲目状态,如果在课末留出几分钟时间,让小组长对各组学习进行一个小结,对各位组员的表现进行点评,教师适当引导,相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会得益于法,今后会运用此法,使小组学习落在实处,并走向成熟。


教学反思


我越来越感觉到公开课的意义,名师的意义。

他教得简单:带领学生充分的朗读,读好语气,读出角色的感觉。

他教得直接:目标聚焦,集中在两个问题上:种子都变成了什么?每一次变化,它都有什么心愿?

他教得有效:课的前半节波澜不惊,带着学生一点点地找,梳理变化过程,一遍遍地读,充分熟悉课文;最后才有了精彩的生成。

他教得有趣:何老师的格就是平易近人,让人如沐春风。他让学生组成白雪公主队和青蛙王子队,站起来读、比赛朗读;又让学生评选故事大王。这些举动,在他那里浑然天成,学生接受度高,也很喜欢。

名师就是一种引领。

我从何老师这节课认识到,我们要把目标定位精准,要给学生铺设一层又一层的台阶,最后才能带领他们通往理想的殿堂。

在殿堂的路上,还要带领他们寻找美景,让这一路找寻充满乐趣、欢笑。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感受到、领会到课文的精妙。

《那一定会很好》这篇童话故事略长,但是学生很感兴趣,种子的不断变化、不同的心愿、始终不变的乐观心态,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既是启迪,也是教育。

我的教学流程

1.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2.梳理变化过程,找寻心愿。

3.读好心愿,读出语气。

4.讲述故事,结尾点题。

教学成功之处

1.整个流程下来,每一个环节都很顺利。学生没有畏难情绪,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较高,发言人数较多。

2.把时间留给学生,把话语权留给学生。每一个问题,每一次朗读,都给学生留了充分的时间自学,保证每个人都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都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问题回答正确率较高。

3.巧用学习单,搭建学习支架。这是我第一次在课堂上使用学习单。课堂上,同学们拿到学习单都认真做了起来,等于是又一次熟悉课文,串联种子经过的历程。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