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美美地读
师:同学们,这节课咱们继续去寻找秋的足迹。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 ,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师:在这篇课文中,有些生字词特别难读,你们想挑战吗?
生:想!
师:好!一起来试试,每个词语读两遍,齐。
【课件出示:
明朗 平展 熨帖 凌乱 规则 院墙 雨靴
映着 粘在 印着 排列 增添
棕红色 金黄金黄
亮晶晶 湿漉漉 闪闪发光】
师:第一个映着是后鼻音,后面一个印着是前鼻音,读好这两个词可不容易。再来读读这一组。
生:映着、粘在、印着、排列、增添。
师:词语我们都会读了,课文你们会读吗?让我们美美地读起来。
打开课本第十六页,请大家自由地美美地读课文。
生:(朗读全文)
【点评:散文学习,首要的是朗读。这样的开课,简单、务实,不绕弯子,不费时间。好!我们听课,不仅要看老师做了什么,还要看老师没做什么。这节课开课,毛老师就没有任何浪费时间的花哨的导入。这是课堂教学效率意识的觉醒。】
二、美美地说
师:同学们,读完课文后,你们觉得课文写得美吗?
生:美。
师:没错,老师也觉得很美。在这篇课文中有许多写得美的词句,咱们一起找一找吧。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写得美的句子,并试着用“这个地方写得真美——”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
【出示句式:这个地方写得真美: 。】
生:(默读,圈画。)
师:谁给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的美。
生:这个地方写得真美——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师:这棕红色的小鸟是什么呀?
生:小雨靴。
师:多可爱呀!接着分享,请你来!
生:这个地方写得真美——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师:你能简单的说说你喜欢的原因吗?
生:他把水泥道比作彩色的地毯,特别美。
师:这个比喻句写得美。大家想想,作者为什么把水泥道比作彩色的地毯呀?
生:因为上面粘着金黄的落叶。
师:你们走过红地毯吗?如果你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天我们都要走过校门口的红色地毯,踩上去是什么感觉?
生:软软的。
师:是呀,踩上去特别的舒服对不对?一夜秋风,一夜秋雨,让原本光秃秃的水泥道铺上了一层又一层的落叶,现在踩上去也是什么感觉?
生:舒服、柔软。
师:多贴切的比喻呀。还找到了哪些美?你来说。
生:这个地方写得真美——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师:你能说说你喜欢它的原因吗?
生:因为这不仅有亮晶晶的水洼,还有小小的蓝天。
师:对呀,蓝天现在在哪?
生:在水洼里,倒映在水洼里。
师:亮晶晶的小水洼就像一面小镜子,它能倒映出整片蓝天吗?
生:不能。
师:只能倒映出蓝天的——一小部分,所以作者用到了“一角”这个量词,写得真美。继续分享。
生:这个地方写得真美——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师:你喜欢这句,为什么?
生:因为法国梧桐树的叶子是金黄色的。
师:你感受到了色彩美,金黄色的叶子像什么一样?
生:像金子一样。
师:多么纯的颜色呀,真美!你接着说。
生:这个地方写得真美——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师:来说说原因吧。
生:因为法国梧桐树的叶子上面闪着雨珠,像加了闪粉一样,特别漂亮。
师:一闪一闪的,像有魔法一样,真美!你来分享。
生:这个地方写得真美——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师:你看这块地毯多亮呀,能不能这样读“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女生像老师这样缓缓地读。
【点评:散文很“散”,跟叙事文本不一样,所以我们必须尊重文本来展开教学。散文“散”着写,我们不妨“散”着教。这里的“散”,是围绕着“神”展开的。毛老师抛开传统的问答式教学,用话题组织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对于一个年轻教师而言,是很有挑战的,因为对老师的理答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推进到这里,我感觉欠了一点什么,哦,是朗读。如果毛老师把第三个板块里的小诗放到这里,那就太完美了!】
三、美美地品
师:同学们,你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课文中的美都被你们找到了,下面我们接着来品一品这些美。一起来读读这几句,齐。
【出示:
1.水泥道像是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2.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3.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师:你们发现没,这三句有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
生:比喻句。
师:这就是作者笔下的比喻之美。接着读。
【出示:
1.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2.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3.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师:这些标红的词语都是描写——颜色的词。这就是作者笔下的色彩之美。
师:你们再看看这组词语都有什么特点。
【出示:
1.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2.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3.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4.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生:都是ABB和ABAB的词。
师:这样的词被叫作——叠词,这就是叠词之美。
师:这些空你们都会填吗?
【出示:
1.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2.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师:刚才填的都是什么词呀?
生:动词。
师:这就是动词之美。看这个“铺”字,用得多妙呀,毛老师换个字你们看看好不好,把铺换成落。哪个字用得更好?
生:我觉得“铺”字用得更好,读上去更好听。
生:我也觉得“铺”字更好,因为树叶不会一直落,如果一直落就变成公路森林了。
师:“落”是一种什么状态?
生:很自然。
师:对,自然而然的状态,而“铺”呢,就像能工巧匠用手铺成似的,特别精致、漂亮。带着理解,再来读读。
生: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点评:这是第三板块的第一个活动,品课文的表达之美。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小朋友而言,难度是非常之大的。但是,毛老师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她将一类一类的表达之美罗列出来,再让学生去发现,这样难度就降下来了。到了高年级,学生就可以自己去归类、去发现了。良好的语感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
师:在这篇课文中,有两个词特别难理解,这两个词你们理解了吗?遇到不懂的词,你会怎么办?
【出示:熨帖、凌乱】
生:查字典。
师:毛老师已经给大家查出来了,谁看着字典给大家说说熨帖的意思。
生:贴切、妥帖。
师:用词用句贴切才可以叫熨帖,显然在文中不是这个意思。
师:你们看看还有一个读音,读——
生:yùn。
师:熨斗的熨。熨帖就像妈妈用熨斗烫衣服一样,把衣服烫得平平整整,不留缝隙。这些落叶就像是秋姑娘烫过的衣服,平平整整不留缝隙地粘在水泥道上。查字典我们常用的理解词语的好方法,还有一种方法老师也很想告诉你们——联系上下文,读读蓝色字的句子,你能结合这两句话理解熨帖的意思吗?
生:粘在路上。
师:结合文中的句子,说完整。熨帖就是——
生:熨帖就是紧紧地粘在水泥道上。
师:你联系了上文,有没有人联系下文说说。
生:熨帖就是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地面上湿漉漉的,薄薄的梧桐叶也被雨水打湿了,它们便紧紧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了,这就是——熨帖。
师:用刚才教过的方法,来说说凌乱的意思吧。
生:非常乱。
师: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我根据“乱”字猜想出来的。
师:借助熟字“乱”也可以理解这个词,有谁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个词。
生:凌乱就是排列得并不规则。
师:是呀,凌乱就是杂乱无章,我们通常把凌乱看作贬义词,可为什么作者却说这凌乱增添了水泥道的美呢?
生:因为这是一种凌乱美。
生:因为如果排列得特别整齐的话,就不像是自然飘落下来的,而像是有人可以摆放的,就不漂亮了。
师:太好了,自然而然产生的结果,看上去没有秩序,但是姿态各异,合在一起产生了凌乱之美。在生活中,凌乱之美还有很多很多,你们看,乱石铺路、雨滴洒窗、云卷云舒是都凌乱之美。来,让我们把大自然的凌乱之美读出来。
生: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点评: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法理解两个词语,将本课的语文要素落到了实处。我们在落实语文要素时,选好点非常关键。这里又有一个“老师没有做什么”的情形,值得我们注意。】
师:一位诗人还将这些美藏进了一首小诗中,你们想读吗?
生:想!
师:读!
【出示:
一夜秋风,
一夜秋雨。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
落下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它们闪着雨珠,
紧紧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
仿佛——
给水泥道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师:这首诗还有一小段,我想请一位小诗人帮我们读一读。请你读。
【出示:
地毯上印满了金色的小巴掌。
它们那么平展,
那么熨帖,
那么凌乱,
然而,却又那么美丽。
忽然,
小巴掌间飞来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愉快地蹦跳、歌唱……】
师:还有想读的吗?一起来读读,齐。
生:(齐读第二小节)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就走在这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真是太美了!难怪作者在最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读!
生:我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师:对作者来说,每天都要走过这条水泥道去上学,每年秋天这里都铺满了落叶,为什么他却说第一回觉得水泥道美呢?为什么他去年没感受到。
生:因为他第一次走这条路。
师:这是你的理解,谁再来说说。
生:因为他走得很小心,还仔细地观察了落叶。
师:是呀,正是因为作者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细心观察生活,才写出了这篇美文。
【点评:小诗的出示,让课堂充满了诗意。如果把握好出示时机,效果会更好。】
四、美美地写
师:生活中的美处处都有,只要你用心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你也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美。请用几句话写一写你在早上上学或者下午放学时见到的美景。写之前,先用老师给出的句式来说一说。
【出示: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 】
生: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碧绿碧绿的大树真美呀。
生: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我发现穿着红马甲的叔叔阿姨真美。
师:上学路上不仅风景美,还有人情美。接着说。
生: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墙角的小花像是跟我打着招呼,真美!
师:课后,请大家把自己路上见到的美写在作文本上,我们下节课再分享。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点评:这个板块的活动,是对教材后面习题的落实,也是教学走向的必然。时间仓促了一点,希望下一个课时让学生充分写、充分地分享。】
总评:
这是一节非常大胆的课。
开学初,给毛老师布置这个任务,离上课只有两个星期的时间,毛老师很果断地接受了这个挑战。
毛老师参加工作才三年,没有教过三年级,这是第一次上三年级,面对余老师这样的专家上课,其中压力大家可想而知。
这节课用的是板块式教学,板块式教学,毛老师接触不多,略有一些感性认识。当第一个方案被推翻之后,毛老师毅然选择用板块式,大胆!
以前,我们的教学为何效率不高?原因在我们老师身上,因为我们的教学方式出了问题、我们的教学内容出了问题。现在,统编教材对“教什么”规划得比较系统、明确,但是,“怎么教”却是教材解决不了的!这得靠我们老师自己!
“碎问碎答”式的教学,应该休矣!
“满堂问”“满堂灌”式的教学,应该休矣!
“满堂灌”,可能不多见了,但是“满堂问”,似乎披着“启发式教学”的外衣,顽固地盘踞着我们的课堂。
今天,我们看到的毛老师的课堂,尽管还显得稚嫩,但是,已经与“满堂问”“碎问碎答”诀别了!若这样坚持下去,学生语文能力必定得到充分锻炼!教师专业能力势必得到快速提高!这样的课,要上好,没有对文本的深入研究,怎么做得到?这样的课,要上好,没有对活动的精心安排,怎么做得到?这样的课,要上好,没有对学生的灵活引导,怎么做得到?
这节课,处处见老师的匠心。看似简单的四个板块,却是千辛万苦方获得。为毛老师这节大胆尝试的课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