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经典诗篇。全诗二十八个字将西湖的晴、雨两种美态描绘得生动而富有意境。王翠翠老师细致解读文本,熟悉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学情为首要,为我们呈现了一堂充满诗意的课堂。
一、以读为主,发现美
小学诗歌教学向来被认为是难题,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孩子的诗歌欣赏引导,因为孩子们没有生活积累,所以诗歌教学经常变成了诗歌背诵课或者诗歌字面意义的解释课。这样的课堂,只能使孩子们欣赏诗歌的兴趣慢慢磨灭了,也就对诗歌意境美和情感美趋于麻木。
课始,王老师的问候让学生倍感亲切,也让学生消除了与诗歌接触的紧张感。温故知新,随着引导学生背诵描写风景的古诗词,将学生轻松地带到 “千里莺啼绿映红”的西子湖畔。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从“诗题”入手,并且教给学生读诗的方法:第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第二,要读出诗的节奏;第三,要读出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
王翠翠老师并没有急于去让孩子们去背诵,而是重视读诗。诗歌本身就是和着音乐而生、而长的文学珍宝。课堂上有自读、领读、范读、引读等多形式、多层次、多梯度的读。诗歌特有的音乐美与孩子们天生的韵律感达成共鸣,因此孩子们读得充分,读得多样,读得入情,也读出了古诗的韵味。教师的指导非常到位,引导学生读准确、读通顺、读出节奏、读出理解,看着老师的手势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王老师的引读和范读带领孩子们读得入情入境。
二、紧抓词语,品味美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赏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例如,在教学“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这句诗时,“潋滟”一词的理解,在诗中是个难点,王老师就抓住“潋滟”、“方”两个词,做足文章,结合图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想象,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西湖在晴、雨两种气候下的迷人风姿,王老师还引导学生用常见的事物做比,更好的理解了诗意,更好地引导理诗人苏轼当时的那种美好的心情。
师:“水光潋滟晴方好”,“潋滟”我们根据注释知道了它是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那么生活中你见过这种景象吗?
生:见过,就是像白云一样。
师:啊,像白云一样,是风吹过的白云?对不对?好,请坐。
生:我见过,像星星的碎片洒在湖里一样。
师:像星星的碎片洒在湖里,特别美的比喻。水面波光粼粼、潋滟的样子还像什么?
生:就像水被风吹过的样子。
师:嗯,大家的观察能力都很强,想象力也很丰富。
生:像很强烈的阳光照在湖面上。
师:很好,再现了那个场景。
生:就像钻石磨成粉,撒在湖面上。
师:啊,金光闪闪的钻石,磨成粉,撒在湖面上,想象力很奇特。
生:就像金片撒在海里。
师:像金片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还有吗?
生:像海里游的鱼,鱼身上的鳞片撒在海里。
师:鱼在海里游,鳞片就映在海面上。同学们的想象力特别奇特,而且丰富。我们知道了“潋滟”的样子,我们来看一下水光潋滟的湖面到底有多美。
(PPT呈现“水光潋滟”的图片)
“水光潋滟晴方好”,一个“方”字将诗人心中晴日西湖恰到好处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足见诗人文学和文字的造诣之深,不禁让人联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西湖的美,在诗人心中,也许就是这种唯美的感受吧。
这是再典型不过的读诗的方法!没有以词解词的呆板,没有概念界定的机械,一切都是“象”的激活、提取、呈现和叠映,一切都是情趣、情味、情韵的自然流露。
三、诗化语言,享受美
王老师带领学生从欣赏美景自然过渡到走进诗人的情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品出诗人比拟的精妙,品出古诗语言的魅力。
师:晴空朗日下,苏轼与友人泛舟湖上,西湖山美水更美,于是苏轼禁不住感叹——
生(齐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苏轼远望青山,一片苍翠葱茏,近观湖水,荷花满池,晴天的西湖这样美妙多姿,苏轼再一次感叹——
生(齐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一阵微风吹来,湖面水光荡漾,波光粼粼,苏轼又一次感叹——
生(齐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但是啊,天公好像不作美,忽然飘起了蒙蒙的细雨,青山隐隐,绿水悠悠,这样的西湖雨景,却让苏轼惊叹道——
生(齐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雨水打湿了诗人的衣裳,却丝毫没有消减诗人的兴致,雨西湖真是别有一番韵致在里面啊!苏轼又一次感叹道——
生:(齐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苏轼与友人,在雨中饮酒、赏景、作诗,提笔写下了这句—
生(齐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它都这样美。晴天的艳丽,雨天的淡雅,就像女子的浓妆和淡妆。西湖这样美,美得像谁啊?
生:西子。
师:所以诗人感叹——
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四、启发引导,方法美
王老师在引领孩子体会每一句诗的意境时没有空洞的讲解,而是入情入境的引导。如,老师:同学们看这就是“水光潋滟”,“水光”就是“日光”洒在湖面上,映出的这种波光闪闪的样子。“水光潋滟晴方好”,“方”字能换一个词吗?师:特别棒,还可以换成什么?师:还有吗?“晴刚好”“晴方好”“晴正好”,还有?师:“水光潋滟晴方好”,“方好”就是“刚刚好”,西湖晴天的美,美得刚刚好,增之一分则太多,减之一分则太少。晴天这么美,那么雨天的西湖呢?我们来看第二句,雨天的西湖,你通过哪个词感受到了雨西湖的美?
在老师一步步引导鼓励下,学生思考有深度了,对西湖的美,理解的表达的也很到位了。三年级的孩子能有这样的表现非一日之功,我想与王老师平时这样启发教学方法是密不可分的。
五、安排练笔,体会美
王老师在让学生感受西湖的雨天和晴天的美景后,安排了一次的小练笔:西湖的景很美,但是它毕竟离我们比较遥远,我们生活在美丽的生态城,生态城是不是也和西湖一样,“晴方好”“雨亦奇”呢?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笔,写一写你心目中的生态城的美景。
图片
我爱生态城____________的美景。晴时,___________________,雨时,___________________ 。
无论晴雨,生态城都这样美,
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呀!
这个环节的设置,不但能让学生更深的理解诗歌反映的内容,更是升华了中心,由对西湖的赞美到对身边美景的赞美,写出了对生态城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纵观王老师的课,是一节饱含“美”的课,她用诗化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授,把学生难理解的古诗讲得简单化、形象化,让学生能够真正读懂古诗,理解古诗,直至喜欢上古诗。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情感美。西湖美,王老师的课像西湖一样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