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船的鸟评课

时间:2022-11-12 三年级 浏览:

 搭船的鸟评课

 
 曹老师执教的<<搭船的鸟>>一课,是一节很有语文味道的课,是一节语文与思维,语文与表达相结合的好课.《搭船的鸟》作为习作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就是直指学习作者是如何仔细观察,在观察中感受缤纷世界的美好,体验到观察的好处与乐趣,从而学会把生活中观察到的印象深刻的事物或者场景写下来。曹老师明晰这篇精读课文所承载的教学意图,定位精准。我觉得曹老师在这节课中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教学目标确立精准。
 
     曹老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三个,分别是:
 
1.会认本课“父”、“啦”等5个字,会写“搭、父”等13个字,认识多音字“啦”,理解文中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不同的感官进行细致观察的。
 
3.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作者对翠鸟外貌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这三个教学目标的设定非常精准,是基于本单元为统编版教材设定的“习作单元”设定的。这个单元是统编教材中第一次出现习作单元,主题是“留心观察”。观察是写作的核心能力,养成观察的意识和习惯,掌握一些观察的基本方法,就可以解决学生写作的素材问题。本单元综合性强,以“观察”为主线,开展阅读的习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完整的体系中体会“仔细观察”的好处,激发观察生活的意识和兴趣,并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基于这个单元的分析,我们可以体会到这篇课文的使命感和价值感。除了阅读教学的任务之外,更重要的是承载着作为本单元习作的范例之重任。
 
二、重点环节设计巧妙。
 
     在曹老师这节课的教学中,重点环节设计巧妙。
 
1.紧扣“观察”。在引导学生发现作者通过视觉观察写翠鸟的外形特点这个环节中,曹老师专注了颜色的词语,巧妙运用了翠鸟的标本让学生来观察与发现,而且还把学生的实体观察与作者的观察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发现作者的观察是特定情况下的观察。这个环节的教学始终是扣着“观察”来进行的。
 
2.教学层次分明。在引导学生观察翠鸟的动作这一部分教学中,曹老师分为了好几个层次,首先让学生找到这个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关注了动词,还引导学生发现了表示时间的词语,运用了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更充分体会到翠鸟动作的敏捷性,然后通过视频对视觉的冲击让学生体会到翠鸟动作的敏捷。
 
3.习得观察方法。这篇文章和我们常规写观察的课文不一样,不仅是常规的视觉与听觉观察,还伴随着作者的思考。如何让学生对这一段产生兴趣?所以曹老师在这一段的教学中,先把看到的听到的进行理解,然后通过“这一段能不能删掉”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让学生讨论,促进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一段,学生通过讨论很快就会发现,我们不仅要看、要听、还会有思考,这样一直鲜活的少见的搭在自己船上的翠鸟一定会激起一个孩子的好奇,这就是说视觉和内心是同步进行的,在这篇课文的写作中,作者用文本呈现的淋漓尽致。但是我们要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去发现。在这个基础上,曹老师又让学生去反复读。
 
4.重视学以致用。我们的教学不能止于内容,止于观察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初步运用这些观察方法,进行浅层的迁移运用。这样就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解、分析、朗读、口头的层面,而是进入到语言的实践层面。曹老师后半阶段的教学就进行了一个比较深度的推进,这个深度的推进中,运用了松鼠吃东西的视频。从学生说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学生基本掌握了观察的方法,能够说出自己看到的松鼠的外形、动作,当然,他们在观察中也有自己的思考,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前面内容的学习得到了一个有效的检测和反馈,如果说前面一部分的学习是观察方法的习得,那后面一部分就是观察方法的迁移和运用。翻阅这一单元的习作,就是写眼中的缤纷世界,习作要求就是用各种感官去观察,我想,今天曹老师的这种课型应该是很好的完成了习作单元的教学。
 
三、教学氛围轻松愉快。
 
    曹老师的课堂就像一块磁铁,把每一个孩子都深深吸引在其中。曹老师非常注重评价学生,鼓励学生,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与鼓励,极大带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每一个孩子都不甘落后,每一个孩子都忍不住揉入其中去认真思考、学习......整个课堂形成一个和谐、乐学的场,我想,这是老师的个人魅力所在。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