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回忆玩得特别开心、印象特别深刻的经历,选择合适的作为写作材料。
2.能把玩耍的过程简单地写下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感受习作带来的乐趣。
3.能和同学交流习作,修改同学看不明白的地方。
【教学重点】
能简单地写一次玩的过程,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习作导入
1.引导交流:你平时都喜欢玩什么?说一说,你玩得特别开心的是哪一次活动?
2.学生充分交流。
预设:跳绳、捉迷藏、拔河比赛、荡秋千……
3.引入话题,教师适时板书课题。
二、习作要求
引导学生解读教材,明确写作对象及习作要求:(出示书中写作要求)
1.教师提出要求:让我们读读文本内容,找找本次写作的内容。
预设1:写一写自己玩得特别开心、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件事。
预设2:把玩的过程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回想一遍,然后写下来。
预设3:读一读自己的作文,看看自己的作文有没有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
预设4:要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并且和同学交流习作,跟他们分享自己的快乐。
2.根据学生交流,教师明确写作内容:把一次玩的过程写下来,并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
3.过渡:写作文前,我们首先要学会审题。下面让我们来读一读题目,看看里面隐含了哪些要求。
4.引导学生拆分题目“那次玩得真高兴”,分析其中隐含的要求。
预设1:“那次”隐含的意思是要记录一次活动,要有时间、地点和人物。
预设2:“玩得”是要把“玩”的过程写详细、具体。
预设3:“真高兴”是要表达愉悦的内心体验。
小结:是的,这次作文就是要写一件自己觉得特别高兴的事,把玩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表达自己高兴的心情。
5.明确写作要求:能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引号等标点符号,写一件简单的事情,并写出玩时快乐的心情。通过朗读,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审题,培养学生在写作中养成审题的好习惯,让他们有所思、有所想。
三、习作指导
合作探究
过渡:本次习作“玩”在题目中并没有限定时间、地点和人物,所以选材的范围比较宽泛。不过要注意的是写自己亲身的经历,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表达出自己高兴的心情。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1.探究任务
(1)你选哪次快乐的活动?
(2)活动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
(3)玩的过程是怎样的?
(4)玩时的神态和动作有哪些?
(5)当你玩得高兴时,你心里在想什么?
(6)你打算拟个什么题目?
2.探究活动
(1)引发思考:我们可以写哪些活动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1:写“跳绳”——时间是周二下午课外活动,地点是操场,人物是三年级(2)班同学。
预设2:写“捉迷藏”——时间是下午放学后,地点是小区里的花园,人物是邻居家的孩子们。
预设3:写“拔河比赛”——时间是上午大课间,地点是教学楼前,人物是同学们。
预设4:写“荡秋千”——时间是周末上午,地点是植物园,人物是我和弟弟。
小结:写清楚一件事情,别忘了先交待这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板书:简要交代玩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2)指导把玩的过程写清楚。
①以写“捉迷藏”为例。
写清楚:
a.先做了什么?(先抽签决定谁捉谁藏。)
预设:我们约定了游戏规则,用石头、剪子、布来决定谁先捉!不一会儿,结果出来了,我的运气最差,输了,于是陈欢就用红领巾蒙住我的眼睛,让我数一百下,再开始捉。
b.接着做什么?(接着捉的人蒙住眼,开始寻找小伙伴。藏的人跑开去四处躲避。)
预设:小伙伴们四处散开了,有的藏在柜子里,有的藏在桌底下,有的藏在纸箱里。我开始找了,东看看,西望望,都没找到,这时我看了看那个篮子,想了想,那里面一定有人,我故意说:“先在篮子上休息一会儿再去找他们。”“别坐,别坐,我在里面。”我大笑起来:“我只是骗骗你而已,没想到‘大鱼’真的上钩了。”王婷摸着脑袋笑了。
c.最后做什么?(最后藏的人被捉住了,开始下一轮游戏。)
预设:轮到王婷捉了。我心里很着急,不知道藏哪里好,突然,我的目光停在了我的床上面,我眼珠一转:“有了,我可以藏在床底下呀,我的床单又大又长,几乎可以把床底给挡住,我躲进去肯定万无一失!他们谁也别想抓住我,太好了!”我一阵狂喜,马上钻进床底,将床单还原成原来的样子,不动了。哈哈!他们真的没找到我。
②以写“荡秋千”为例。
写清楚:
a.先做了什么?(先坐到秋千的木板上,双手紧紧抓住绳子。)
预设:我跑到滑梯最高的地方,一会儿就望见了那些秋千,我想,好久都没荡过秋千了,趁着现在没人赶紧去玩一会吧。于是我就跑了过去,坐在秋千的木板上,双手紧紧抓住绳子,我坐上去用脚往后走,一下子放开,我荡得好高呀。
b.接着做什么?(然后腰和腿同时发力,秋千前后荡了起来。)
预设:可是一会就降了下来,旁边来了一个小姑娘,我停了下来,坐在秋千上观察着,她一开始也是像我那样,先往后走,接着忽然一放,威力比我大多了,但她还有一个小细节,在荡的时候脚还时不时地碰地,大腿上的肌肉都在用力,可过了好长时间也不见小女孩的速度慢下来,我忽然明白了那个小女孩是用脚的力量来保持速度,有时也利用惯性来增加速度,我明白了这个道理后信心大增,调整好姿态,准备开始了,我把脚往后,三二一,我像飞似的,我幻想好像穿过云层和鸟儿们一起飞翔……
c.最后做什么?(最后越荡越高。)
预设:随着前后晃动越来越快,我的身体越荡越高,我不由自主地喊叫着。可现在这种速度实在是太快了,我把脚放到地上,经过一番折腾终于停了下来,哈哈,这倒挺有趣的。
(3)过渡: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下面我们一起来演练一下。
①写“跳绳”。
预设:先分工,分甩绳人和跳绳人;接着,绳子甩了起来,同学们随着跳跃;最后,脚踩到绳子,本轮跳绳结束。
②写“拔河比赛”。
预设:先分成两组;接着,用力往后拽绳子;最后,决出胜负。
(板书:用“先”“接着”“然后”等写清顺序)
(4)指导表达出快乐的心情。
事情的过程写清楚了,那么要表达自己玩得特别高兴的心情,该怎么做呢?
预设1:用动作描写表达快乐的心情。比如,手舞足蹈、欢呼跳跃……
预设2:用神态描写表达快乐的心情。比如,眉开眼笑、欣喜若狂……
预设3:用心理描写表达快乐的心情。比如,我是多么激动;鸟儿在空中鸣叫,好像在为我祝贺……
小结: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可以加上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这样就能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自己高兴的心情。
(板书:表达快乐的心情)
3.交流分享
教师总结本次习作技巧:
(1)先写事情是什么:时间、地点、人物。
(2)再写事情的过程:用“先”“接着”“然后”连接词写清顺序。
(3)最后边写过程边表达心情:注意运用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4.方法小结
教师提问:关于这次习作,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预设1:写清楚一件事情,别忘了先交待这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预设2:一定要表达出高兴的心情,可以加上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这样就更加形象生动了。
预设3:我想写那次拔河比赛,过程真是紧张啊,最后我们胜利了,我真高兴。
设计意图: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根据老师提示进行口语表达,让学生感受到玩耍的快乐。再接着引导学生开展进一步交流,回忆自身的经历,在小组内交流分享自己玩的最高兴的一件事。在交流的过程中,开拓了学生选材的思路。先说再写,填写“习作思维表”提示学生把一件事的要素写下来。学生在填写习作思维表的时候,最后两项“经过”“心情”是难点。接下来,指导学生突破难点。在这个环节中,使用“举例子”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总结“写好一件事情的经过”的技巧。引导学生结合第八单元的精彩细节描写,总结出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刻画,来表达人物心情的方法。为完成习作做好铺垫。
四、习作演练
1.出示习作要求,学生独立习作,教师巡视。
习作要求:
①选择自己玩得特别开心,印象特别深刻的一次写下来。
②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玩的过程,表达自己当时快乐的心情。
③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教师关注到写得比较精彩的习作,为下节课的讲评、修改做好准备。
结束语:希望没写完的同学课后继续完成自己的习作,把你喜欢的活动推荐给大家,让同学们都爱上你推荐的活动。
设计意图:根据习作要求,进行习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那次玩得真高兴
简要交代玩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用“先”“接着”“然后”等写清顺序
表达快乐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