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会写的字 生字 读音 部首 结构 组词及造句
寒 hán 宀 上下 寒冷 寒冬 寒冷的冬天悄悄来临了。
径 jìng 彳 左右 半径 小径 溪流旁边有条小径。
斜 xié 斗 左右 斜坡 倾斜 她从斜坡上慢慢走了下来。
霜 shuāng 雨 上下 冰霜 霜降 屋子的窗户上覆满了冰霜。
赠 zèng 贝 左右 赠送 赠品 他赠送给我一本精装书。
刘 liú 刂 左右 刘海 姓刘 她留的平平的齐刘海。
盖 gài 皿 上下 瓶盖 覆盖 这座山常年被冰雪覆盖。
残 cán 歹 左右 残疾 残害 这场车祸导致他左腿残疾。
君 jūn 口 半包围 君主 君子 兰花被称为花中君子。
橙 chéng 木 左右 橙子 橙汁 你喜欢吃橙子吗?
送 sòng 辶 半包围 赠送 送别 他要出国了,我们去机场送别。
挑 tiǎo 扌 左右 挑战 挑衅 我们正面临严峻的挑战。
会认字 “径、斜、赠、刘、残、君、橙、挑”见“会写的字”
犹 yóu 犹豫 犹如 傲ào 骄傲 自傲 橘jú 橘子 青橘
多音字 挑 tiāo 挑选 挑食 行 hánɡ 银行 行业
tiǎo 挑唆 挑拨离间 xínɡ 行走 行人
课文解读之《山行》
主要内容:
《山行》描绘的是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著有《樊川文集》。他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字词解释:
山行:在山中行走。 寒山:指深秋时节的山。 径:小路。
生:产生、生出。 斜:伸向。 坐:因为。
古诗大意: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诗文简析:
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石径”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重难点:
1.《山行》的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
前两句写了秋天的深山、石铺的小路和白云缭绕的处隐约可见的人家。
2.停车后,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停车后,诗人看到了经秋霜打过的枫叶简直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表达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
课文解读之《赠刘景文》
主要内容:
《赠刘景文》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人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其文汪洋恣肆,豪迈奔放,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其诗题材广阔,清新雄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字词解释:
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古诗大意: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诗文简析:
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重难点:
1.《赠刘景文》写的是那个季节的景色?从哪里看出来?
《赠刘景文》写的是那个秋末的景色,从“荷尽”——荷花凋谢,“菊残”——菊花开败可以看出来。
2.这首诗明明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为什么题目是《赠刘景文》呢?
这首诗其实是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这种方法叫作借景抒情。诗人抓住“荷尽”“菊残”等景物描绘了秋末的萧瑟景象,在景物中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自然引出赠诗的目的——说明秋景虽然萧瑟景象,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青春已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所为的黄金阶段,从而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希望他能乐观向上、努力不懈。所以题目是《赠刘景文》。
课文解读之《夜书所见》
主要内容: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诗人通过对秋风吹梧叶、儿童捉促织、篱笆下的灯火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作者简介: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龙泉)人,南宋中期诗人。著有《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诗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
字词解释:
见:古同“现”,出现,显露。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古诗大意: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诗文简析:
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这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景凑泊,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
2.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这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重难点:
1.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
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2.第二行诗句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说诗人是“客”?
第二行诗句里的“客”是指诗人自己,因为他身在异乡。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通过借助景物和回忆往事表达了自己思念家乡、怀念情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