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时间:2023-02-17 三年级 浏览:

 陶罐和铁罐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教学目标】
 
1.认识“陶、罐”等11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2个字,会写“国王、骄傲”等16个词语。
 
2.朗读课文,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
 
3.分角色朗读第1—9自然段,结合课文相关语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第1—9自然段,结合课文相关语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第1—9自然段,结合课文相关语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新课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新朋友,它们分别是陶罐和铁罐。(出示图片)
 
2.交流讨论陶罐、铁罐的特点。
 
预设1:陶罐是用黏土烧制成的罐子,容易破碎。
 
预设2:铁是一种金属,铁罐是用铁做的罐子,坚固,不易破碎。
 
3.揭题读题: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陶罐和铁罐》,看看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一起读课题。(板书:陶罐和铁罐)
 
4.作者简介:黄瑞云,1932年出生于湖南娄底,1958年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先后在多所中学和高校任教,曾任黄石师范学院副院长、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副会长。1981年,《黄瑞云寓言》出版,后获得了湖北省屈原文艺奖、中国新时期优秀少儿读物奖、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金骆驼奖。黄瑞云编有《历代寓言选》。另有专著、诗人传记、幽默故事、散文、诗歌、学术论文及民间文学发表或出版。他的寓言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在国外广为流传。  
 
设计意图:开课伊始,引导学生了解陶罐易碎、铁罐坚固的特点,为后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整体感知
 
1.自读任务。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2.初读反馈。
 
(1)随文识字:字词检测,读准字音。
 
陶(táo)罐(ɡuàn)  橱(chú)柜(ɡuì)   骄(jiāo)傲   奚(xī)落   
 
兄(xiōnɡ)弟   谦(qiān)虚(xū)   懦(nuò)弱(ruò)   轻蔑(miè)   
 
争辩(biàn)   恼(nǎo)怒   碎(suì)片   和睦(mù)相处   羞耻(chǐ)   
 
流逝(shì)   覆(fù)灭   宫(ɡōnɡ)殿(diàn)   倒塌(tā)   遗(yí)落   
 
废(fèi)墟(xū)   掘(jué)开   哟(yō)   惊讶(yà)   朴(pǔ)素(sù)   
 
古代(dài)   价(jià)值   立即(jí)
 
(2)集中识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táo  ɡuàn   jiāo   qiān   xū    nuò   ruò   nǎo   yà    dài    jià
 
陶    罐    骄    谦    虚    懦    弱    恼    讶    代    价
 
预设:
 
①我知道“陶、罐、骄、谦、虚、懦、恼、讶、代、价”是形声字,可以根据它们的声旁来读准字音。
 
②我知道“陶、罐、谦、虚、懦、弱、代、价”能组成词语:陶罐、谦虚、懦弱、代价。
 
③我会用加一加的办法记住“骄”和“讶”:马+乔=骄;讠+牙=讶。
 
④ “恼”的本义为“发怒、生气”。组词:恼怒、恼火。
 
(3)借助课文插图,了解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①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给课文分段。 
 
过渡:故事中出现了两个场景。(出示图片)。这两个场景分别对应了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呢?
 
    
 
预设:第 1—9 自然段              第 10—17 自然段
 
②这两个场景中,陶罐和铁罐之间分别发生了什么故事?
 
预设:第1—9自然段:在国王的橱柜里,铁罐看不起易碎的陶罐,奚落和蔑视陶罐。第10—17自然段:许多年后,在荒凉的废墟上,陶罐依然光洁、朴素、美观,而铁罐连影子都看不到了。
 
③请你根据这些词语,挑选几个来说说课文大意。
 
铁罐:看不起、奚落、骄傲、影子也没见到。
 
陶罐:谦虚、不再理会、光洁、朴素、美观、很有价值。
 
预设:国王的橱柜里有一只陶罐和一只铁罐,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陶罐很谦虚,争辩几句后,不再理会铁罐。但多年之后,陶罐依然那么光洁、朴素、美观,而铁罐却连影子也没见到。
 
设计意图:随文识字,出示含有生字的词句,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语境中巩固生字识记。集中识字,师生交流识字方法,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整体感知环节,引导学生借助图片,分清课文层次,并分别概括两部分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 
 
三、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自由朗读第1—9自然段,结合课文相关语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
 
2.过程安排
 
(1)学生自由朗读第1—9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描写陶罐、铁罐神态和语言的语句。
 
(2)全班交流阅读感受,结合课文相关语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
 
(3)教师引导、总结,学生分角色朗读。
 
3.探究活动
 
(1)引导: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奚落”是什么意思?
 
预设:用尖刻的话讽刺别人,使人难堪。
 
(2)启发:哪几个自然段写了铁罐奚落陶罐,哪几个自然段写了陶罐的回应?
 
预设:第2、4、6、8自然段写了铁罐奚落陶罐;第3、5、7、9自然段写了陶罐回应铁罐。
 
(3)明确学习任务:学习第2—9自然段,借助对话,感悟人物形象。
 
①梳理:铁罐和陶罐之间进行了几次对话?(板书:对话)
 
预设:三次。
 
②思考比较,发现事物特点。
 
提问: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预设:因为陶罐易碎,不敢碰铁罐,所以铁罐认为自己比陶罐更高一等。(板书:铁罐 坚固 陶罐 易碎)
 
③引导:圈出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动作的词语,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神态  动作)
 
预设1:我从“傲慢、轻蔑、恼怒”这些表示神态的词语中,我感受到铁罐很骄傲,看不起别人。(板书:傲慢)
 
预设2:我从“谦虚、争辩、不再理会”这些词,我感受到陶罐和铁罐的性格不一样,陶罐十分谦虚。(板书:谦虚)
 
④提升: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两个人物不同的性格?
 
预设1:铁罐称陶罐:“陶罐子”和“懦弱的东西”,但陶罐却称它 “铁罐兄弟”。从称呼中可以看出铁罐傲慢无礼,而陶罐彬彬有礼。(板书:称呼)
 
预设2:铁罐一味奚落和攻击陶罐,自认为高人一等,总想把陶罐碰成碎片。陶罐先是据理力争,希望和睦相处,最后见和铁罐无法讲理,就不再理会。从它们说话的内容中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礼,陶罐的谦让宽容。(板书:内容)
 
预设3:铁罐的话多用感叹号,这个标点说明铁罐说话气势汹汹。(板书:标点)
 
(4)同桌练读对话,读出两个人物不同的语气。
 
相机提示:读铁罐的话时可以按照“傲慢——轻蔑——恼怒——怒不可遏”这样的情感线索来体会朗读时不同的语气;陶罐自始至终是谦和、宽容的态度,所以读的时候语气要自然平稳。
 
①读“你敢碰我吗”时,语调上扬,有挑衅的意味。
 
②读“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时,语调下沉,突出“懦弱”,表示看不起。
 
③读“住嘴!”时,铁罐此时恼羞成怒,因而声高气粗。
 
④读“你算什么东西!”“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时,语调要紧促、高扬,读出铁罐不讲理、怒不可遏的心态。
 
⑤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中,读“但并不是懦弱”时语气要加重,以表达自己不与之相碰的原因,以及内心的坚强。
 
(5)班级展示读,指名三组学生,分别朗读展示三次对话,师生评议。
 
第1组:第2—3自然段。
 
第2组:第4—5自然段。
 
第3组:第6—8自然段。
 
(6)同桌再次分角色朗读对话,鼓励加上适当的动作、表情进行朗读。
 
(7)班级展示读,带上头饰表演朗读。
 
(8)想象练说,深化理解。
 
拓展:请你根据人物的性格补充对话中的提示语。
 
预设1: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斜着眼睛)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预设2:“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气势汹汹地)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预设3“何必这样说呢? ”陶罐(温和地)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9)学生齐读第1—9自然段。
 
设计意图:课文以对话形式推动故事的发展,读懂人物的对话,是体会这篇寓言故事所蕴含道理的关键。本环节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读懂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感受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为之后学生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做好铺垫。
 
四、生字书写
 
过渡:同学们,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是否关注了本课的重点生字呢?它们是什么结构?怎么书写才美观?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1.教师出示写字表,引导学生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并交流书写注意点。
 
骄  傲  谦  虚  懦  弱  提  尘  讶  捧  代  价
 
(1)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笔画。
 
(2)教师点拨:
 
①“骄、傲、谦、懦、弱、提、讶、捧、代、价”是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骄”第二笔竖折折钩的折写在横中线上;“傲”中间不是竖撇,要分两笔写;“谦”的第七笔横写在横中线上,第九笔竖写在竖中线上;“懦”右半部分“需”的第五笔点、第六笔点和第十三笔竖都写在竖中线上;“提”右半部分 “是”的长横写在横中线,撇从竖中线起笔;“捧”左边是提手旁,不要写成“棒”;“代”的右边是“弋”,不要写成“戈”。
 
② “尘”是上下结构,上半部分中间是竖,而不是竖钩。
 
③ “虚”是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是横钩。
 
2.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书写要点。
 
3.学生在方格纸中练习书写,每字两遍。教师提醒:书写要正确、端正,力求美观,注意写字和握笔姿势。
 
4.教师选择学生的书写作品进行展示,全班交流评价。针对本班的书写问题,教师示范书写易错字。学生把自己写得不满意的字再写一遍。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规范书写,明确生字笔画及笔顺。写字指导是在分组归类的基础上,就重点字进行指导。
 
五、课堂小结
 
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重点读懂了陶罐和铁罐的对话,通过对话了解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它们的结局又会有什么不同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六、布置作业
 
1.当堂练习:抄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美观。
 
国王  骄傲  傲慢  谦虚  懦弱  神气  住嘴  相提并论 王朝  尘土  惊讶  光洁  美观  古代  价值  动手  
 
2.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陶罐和铁罐》。
 
(2)分角色朗读第1—9自然段。
 
【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
 
                             称呼
 
铁罐  坚固   傲慢   对话    内容
 
陶罐  易碎   谦虚   神态    标点
 
             动作
 
  
 
《陶罐和铁罐》教学方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2.能说出“阅读链接”中的北和课文中的铁罐的相似之处。
 
【教学重点】
 
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教学难点】
 
能说出“阅读链接”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的相似之处。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 复习旧知:出示词语,齐读,想一想这两组词语分别介绍了谁?
 
第一组:骄傲  傲慢  恼怒
 
第二组:谦虚  争辩  并不懦弱
 
预设:第一组词语写的是铁罐,第二组词语写的是陶罐。
 
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还了解了铁罐的优点是坚固,所以它如此傲慢,陶罐的缺点是易碎。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读故事,看看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这则寓言蕴含了什么道理呢?(板书:铁罐 坚固 优点  陶罐 易碎 缺点)
 
设计意图:复习词语既检查了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还帮助学生回顾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有助于学生把握前半部分的故事情节,为本课时的学习做好了铺垫。联系结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问题探究
 
自主探究
 
1.探究任务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第10—17自然段),了解故事结局,明白寓言蕴含的道理。
 
2.探究方法
 
(1)默读第10—17自然段,了解故事结局。
 
(2)全班交流阅读感受,联系生活,体会寓意。
 
(3)教师引导、总结。
 
3.探究活动
 
(1)明确学习任务:默读第10—17自然段,想一想: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陶罐和铁罐各是什么结局?
 
预设:后来王朝覆灭了,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废墟上。许多年过去了,人们发现陶罐 依然是那么光洁,朴素,美观,而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2)提问:为什么人们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预设:因为铁罐容易生锈,经不起氧化,最终完全消失了,这是铁罐的缺点。而陶罐不生锈,这是它的优点。(板书:易生锈 缺点 不生锈 优点)
 
小结:陶罐和铁罐各自特点不同,使得它们的结局也截然不同。
 
(3)读了这个故事,你发现陶罐和铁罐各有什么长处和短处?
 
预设:铁罐的长处是坚固,短处是易生锈;陶罐的短处是易碎,长处是不生锈。
 
(4)小结: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预设:事物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人也同样如此,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进行比较,要学会互相尊重,和睦共处。在生活中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
 
(5)联系生活,深化理解。
 
①由物及物: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之间相比,既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请举例说明。
 
预设1:叉子吃面方便,但舀汤不行;而勺子吃面不方便,但舀汤却很容易。
 
预设2:风扇比较节能、省电,但制冷效果不佳;空调比较耗能、费电,但制冷效果很好。
 
②由物及人: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碰到过类似的人或事吗?请结合自己来谈,也可以谈谈周围的人。
 
预设1:我个子小,但动作灵活;我的同学很高大,但动作笨拙。
 
预设2:我绘画很棒,但唱歌不好听,我的同学虽然绘画不如我,但歌声十分动听。
 
(6)播放情境课文《陶罐和铁罐》(诵读版),学生齐读课文,感受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特点。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10—17自然段,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联系人物的特点,比较它们的不同结局,学生自然而然明白了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教学并未到此戛然而止,教师最后联系生活以帮助学生迁移运用。
 
三、课堂小结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每个事物都有长处和短处,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希望同学们扬长避短,越来越优秀。(板书: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四、拓展延伸
 
1.读懂故事,明白道理。
 
过渡:今天,我们还要阅读另一篇寓言故事《北风和太阳》。
 
(1)默读《北风和太阳》,想一想:北风和太阳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预设:北风想和太阳比赛,看谁能先把行人的衣服脱下来。北风使劲吹,行人越来越
 
冷,就把衣服裹得越来越紧了。而在太阳的照射下,行人越来越热,忍不住把衣服脱掉了。最后,太阳赢了比赛,北风悄悄溜走了。
 
(2)北风为什么悄悄溜走了?从中你发现了什么道理?
 
(3)全班讨论,交流看法。
 
预设:北风使了很大的劲,却在比赛中输了,所以就不好意思地溜走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仁慈、温和的劝说比强迫更有效,暴力是无法令人心服口服的,只有给人温暖和尊重才能让人心悦诚服。
 
2.比较阅读,深化理解。
 
想一想: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预设1:它们的性格相似。故事里的北风和铁罐都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认为自己最了不起。
 
预设2:它们的结局相似。最后都以失败告终,铁罐最终连影子 “也没见到”,而北风最终“悄悄溜走了。
 
3.教师总结:《北风和太阳》这个故事选自《伊索寓言》。《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总结了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课后,我们也可以从书中再选几个故事读一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分两个步骤指导学生学习“阅读链接”中的寓言故事。首先通过一组问题链,给予学生阅读的扶手,帮助学生读懂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其次,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的北风与课文中的铁罐进行性格与结局的对比,在找到相似之处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体会两个寓言故事要告诉人们的道理。
 
五、布置作业
 
1.积累相关名言,读一读。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故事新编。
 
(1)引导:如果陶罐和铁罐两个角色互换,变成陶罐奚落铁罐,它会怎样奚落呢?故事的结果又会怎样呢?
 
(2)提供开头,请学生续写,注意不能改变故事的寓意。
 
国王的橱柜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骄傲的陶罐看不起铁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跟我比美吗,铁罐子!”陶罐傲慢地问。
 
【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
 
                  铁罐  坚固 优点  易生锈  缺点
 
陶罐  易碎 缺点  不生锈  优点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