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三下纸的发明好词好句及不理解的词语
1、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基础上,默读课文。2、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3、明白“围绕着一个意思”构段的方法,正确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词语
造纸术 伟大 记录 保存 大约 吸收 经验 原料 朝鲜 半岛
日本 阿拉伯 欧洲 社会
字词解释
贡献:对国家或公众所做的有益的事。
创造: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
保存:使事物、性质、意义、作风等继续存在,不受损失或不发生变化。
普及:普遍地传到(地区、范围等)。粗糙:(质料)不精细;不光滑。
积累:逐渐聚集。 改进:改变旧有情况,使有所进步。
传承:传授和继承。 促进:促使前进;推动使发展。
词语搭配
一册书 记录事情 满足需要 得到原料 学富五车
一件事情 创造文字 铸刻文字 促进发展 才高八斗
一层薄片 制作丝绵 传承方法 改进造纸术 见多识广
一种方法 积累经验 吸收经验 影响全世界 博学多才
词句赏析:
1.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这是课文的总起句,点明了造纸术的发明的意义。
2.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这段写的是纸发明前人们记录、阅读、携带、保存文字的不便,表现出我国劳动人民在“纸”上的探索不断,也使得纸的发明显得非常迫切,正是因为这些探索使得后来的纸的发明水到渠成。也与后文“……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呼应,为后面蔡伦改进造纸术做好的了铺垫。(龟甲兽骨、青铜器都是坚硬的物质,不便书写;竹片、木片笨重,不易阅读、携带、保存;帛轻便,但叫个高,不能普及。)
3.考古学家发现,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
“两千多年前”说明时间久远,在那个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可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充满了智慧。
4.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这句话清晰地展现了造纸的过程,同时也体现了蔡伦的智慧。
5.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这里交代了这种改进后的造纸术所造的纸的有点,这也是造纸方法被传承下来的原因。
6.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这段文字总结前文,与第一自然段相呼应(首尾呼应),都写了造纸术对全世界的影响。同时,这句话也写出了我国是最早掌握造纸术的国家,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