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情感先于理性
心理学认为,人的成长从“身体——情绪——情感——理性”一路走来。如果说,情绪可以和知觉对应,那么情感就是和思想相对应的。这个知觉就是通过感官来观察的。上课伊始,夏老师煞有其事地让学生们“观察”颇为陌生的胖大海,学生们通过摸、看、闻、听、捏,甚至咬等动作,对胖大海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在学生那里调动了情绪,学生们喜欢上这个“家伙”,也喜欢上了这节课!这胖大海,让学生感到有点意思,并交流着他们的感受:形状像眼睛、像梭子,像小橄榄球,像花生,颜色像树皮,形状像硬核桃……学生们不仅看到了,还融入了联想,打开了思维,引发了好奇——这家伙那么瘦,怎么称作“胖大海”呢?因此,没有情绪情感的调动,就没有好奇;没有好奇,可以说就没有主动的观察。
二、发现重于观察
对写作来讲,观察不是目的,发现才是。如果让学生只是一味地观察,学生就会“闭塞”视听,“唯命是从”,因此课堂更应该是解放,解放学生的所有感官。怎样才能解放,答案是突出“发现”!“你发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发现?”“你是怎么发现的?”……“发现至上”,用发现激发、调动学生去观察,去记录,去总结,这样的实验,才是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实验,有期待的实验,能够突破自我的实验。
三、运用大于学习
作为单元习作,它是放在整个单元学习中的一个环节,更是从读到写的一个环节。从读学写,学以致用,是单元习作教学不可丢弃的拐杖和依傍。这个案例,不仅回顾和借用了《蜜蜂》的方法,还借助了书上的图表,把实验所得进行记录,在运用中学习借鉴,用“先……接着……然后……最后……”“像……像……又像……”等句式表达,实现了“把实验过程写清楚”。
四、内化强于外化
著名学者刘绪源先生说:内化,表现在自主性。本案例作前强调回顾整个实验过程,交流感受;作后强调同桌互改,推荐同桌作文;最后拓展知识,这些都是顺理成章,自主形成的。胖大海神奇的变化,促进了学生对这项实验的喜爱,让学生自主性增强;最后通过这一项实验,总结方法,即借助图表整理实验的基本信息,可以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实验过程写清楚;可以写自己做实验时的心情和有趣的发现。本堂课的高妙之处不仅仅停留在观察胖大海的样子和变化,更是要让学生亲历这次小实验的全部过程,总结观察和习作方法,从而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