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泡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上午,我到小榄镇绩东一小学听研讨课,上课的内容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课文《肥皂泡》,这是我国著名作家冰心的一篇文章,其文笔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淳朴,意境深邃幽远。教学重难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文章,体会吹肥皂泡的乐趣和作者的情感。
本节课的朗读教学令我印象深刻,教师非常巧妙地、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一遍一遍地品读课文,激发、调动着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如教师导读第一自然段时,是这样说的:
师:吹肥皂泡可是冰心奶奶小时候最喜欢的游戏,每当下雨的时节……
生读:下雨的时节,不能到山上、海边去玩儿,母亲总教我们在廊子上吹肥皂泡。她说阴雨时节潮湿,肥皂泡不容易破裂。
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意境,想象肥皂泡的美,体会吹肥皂泡的乐趣,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朗读的:
师:我们用扇子轻轻扇送,肥皂泡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会……
生读: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会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分飞。
这样的导读语亲切自然,胜过“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请你读一读这一句话”,胜过教师用“让我们边读边想象”去驱动学生朗读。在这节课中,学生常常不知不觉跟随教师的语言,不断地投入文本品读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亲切的交谈,将朗读要求融于阅读交流中,引领学生进入文本,使学生谈着谈着,不由得想继续了解下文,迫不及待地通过朗读探究文本。
再如教师导读第3自然段时,是这样过渡的:看看冰心奶奶吹得多专注啊,那这些美丽的肥皂泡,是怎么吹起的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生读)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语言中,明确了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的目的,那就是要了解冰心奶奶是怎么吹起泡泡的呢?这样的问题很容易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好奇心,学生在朗读中关注做肥皂水、吹肥皂泡的动作,感受孩子们吹肥皂泡时投入而专注的状态。
朱自强教授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朗读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和理解,朗读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种阅读讲解,一种偏重于感性化表达的特殊形式的讲解,教师要把朗读作为一种阅读教学的方法来理解和运用。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常遭遇朗读困境——课堂上书声琅琅,我们一遍遍地引导学生读,学生以不同的形式读,小组读、分角色读、个别读、齐读等,朗读却并未真正成为阅读教学手段,朗读教学不如我们所预设的那样,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课上频繁的朗读与阅读理解始终像两条平行线,二者难以交集,无法相辅相成。我们因此未能从朗读中了解学生的阅读层次究竟到了哪里,也未能帮助学生体会文本。本节课教师并没有陷入“为读而读”的理念之中,她从文本实际出发,关注学生个体感受,教师的导读语始终联系着文本语言,温和的恰当的语言如涓涓细流,源源不断地向学生表述自己的文本感受,让学生思维跟随文本语言而活跃、而想象,感受着文本的思想情感,体会着语言蕴含的意境。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落实了学生在读中展开想象、体验情感的目标,让学生始终“为己而读”。
学生的朗读活动,也是阅读活动。阅读教学时,选择哪些句段指导学生朗读,关乎是否能推动学生的阅读理解。本节课中,教师多选择课文的关键词句指导朗读。如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现吹肥皂泡动作的轻柔,引导学生感受肥皂泡在不同动作下的形态美:
师:谁来轻轻一提?还能再提得高一点,提了以后……
生读: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软悠悠地在空中飘游。
师:如果我们想要让它飞得很高很高,还要用?
生读:还要用扇子轻轻地扇动。
师:是啊,冰心奶奶就是这样慢慢地轻轻地吹起了肥皂泡。
小组读。
这一段描写了冰心奶奶童年时期吹肥皂泡的一系列的动作,如何让学生在朗读中想象动作?让学生感受不同动作给肥皂泡带来的不同形态?教师先让学生做一做动作,似乎肥皂泡就在学生的眼前,抓住“慢慢地吹起”“轻轻地一提”“轻轻地扇送”等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继续往下朗读,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出肥皂泡的形态之美来。
再如,在引导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时,教师让学生先找出文段中觉得难以理解的词,学生很快关注到文中独特的词语,如“轻清透明”“玲珑娇软”“脆薄”等词,这些词语虽美却离学生生活遥远,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却又无需到达细究词语并运用的层面。教师首先通过图片欣赏的方式,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肥皂泡的美丽,学生想象肥皂泡在阳光下飞起的样子,想象光在肥皂泡上流动的情景, 当学生借助多媒体播放的肥皂泡感受到冰心奶奶笔下的那份绚烂美丽时,教师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朗读。
师:是啊,冰心奶奶就是这样,用这样美好的词语来描写肥皂泡的,当我们把它放到文段中去读,就更能体会到它的美了。
生读文段。
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肥皂泡的美,从最初文段中一个一个的词语,到图片感知,最后又通过朗读进入文段,展开想象,肥皂泡在学生的心中不再是静止的,它们在学生脑海中呈现美好的动态,学生边读边想,读悟结合,被带入文本的美妙意境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充分重视朗读,提出了朗读的具体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年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这一朗读教学目标的落实,离不开教师对文本的正确解读,对学生学情的准确把握,教师具有良好的朗读教学目标意识,因而能把握时机,在关键词句处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想象体会,由浅入深地推动学生的阅读活动,使学生获得深层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