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25课挑山工教学设计

时间:2022-05-19 四年级 浏览:

课前思考

《挑山工》是一篇略读课文,写了作者在登泰山时,从挑山工身上悟出了做事的道理。

课文结构清晰:心生疑惑(1~2)——解开疑惑(3~6)——自我激励(7)。

 课文前面有自学提示,任务一:说说挑山工怎样登山的?这个不难,读、、说。难就难在第二个任务:读懂挑山工说的话,总结出话中蕴含的哲理。联系上下文理解挑山工的话前后跨度较大,需要学生整合信息,梳理、思考、总结。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词 划分层次

 1、板书课题,看图说说对挑山工的了解:一种专门帮别人挑货物上山的职责。

 2、出示生字词,检查预习情况。重点认读“包蕴、黑黝黝”,“包蕴”分开组词理解,“黑黝黝”注意读音,口头造句。

 3、由生词“不解之谜”引出:作者的不解之谜是什么呢?(学生可能会找到第四自然段,也可能找到第二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嗯,能找到这个词,联系下文理解,有方法。

 第二自然段:指名读,知道作者的疑惑是挑山工总是在相同的时间内走到前面去,难道是腾云驾雾赶上来的?

 4、提示课文可以分成三部分。从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和位置来看,一、二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如果列小标题,这一部分可以概括为?(心生疑惑)

 第二部分怎么分呢?提示学生,可以先将第三部分划分出来。从第七自然段的第一句可以知道作者从泰山回来了,由此可以划分成第三部分。

 中间(3~6),联系第一部分的小标题,可以概括为“解开疑惑”。第三部分是?学生可能会说画画,画画的目的是什么?得出:激励自己。

二、完成任务一

 1、认读了生字,读懂了主要内容,接着我们看看针对课文有哪些学习任务?指名读自学提示。明确:默读课文说说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山民朴素的话语中包含着怎样的哲理?

 2、根据提示,自读课文,思考:挑山工怎样登山?画出相关句,并在纸上登山行走路线。

 3、(提前在黑板上画好台阶)请学生在黑板上标出挑山工行走的“折尺形”。如果有问题,一起读句子提示: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从台阶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到了台阶右侧,就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左侧起步,斜行七八级,右侧转身、反方向斜行……)


 4、对比挑山工和游人走的路程,明白挑山工走的路程大约是游人的两倍。

 5、课件出示挑山工这样走的原因的句子,读一读,说原因:挑山工这样走是因为(货物不碰台阶,省力,护膝),尽量有条理简洁。

三、完成任务二

 1、出示挑山工对作者说的话,关注“我们和你们不一样。”怎么不一样呢?先看看我们一路登山时,和挑山工有过几次相遇。

 2、出示表格,请学生自读课文填写。

(相遇)次数     地点    (挑山工)干什么

   第一次           山下        挑东西上山

   第二次         回马岭       草地上抽烟

   第三次         五松亭        整理挑子

 3、这一路上,“我们”休息时和挑山工有过三次相遇,那我们上山和挑山工有什么不一样呢?

 4、再次出示挑山工说的话,读一读,思考。

 5、出示表格,给个范式,后面自己填写。

我们                   挑山工

没有挑子         沉甸甸的挑子

走走停停         一个劲往前走

   直线(短)     走折尺行(长)

(联系前文)

 6、根据表格演一演。师生合作,老师说疑惑,学生看表格有条理的答疑(挑山工的话)。

 7、和学生一起梳理小结:挑山工的一番话让我(心悦诚服),让我明白了他们的登山速度并不比游人慢的原因。虽然他们(走得路程长),虽然他们(挑着沉甸甸的货物),但是他们(认定目标 )、(一路不停)、(坚持不懈);不像我们游人(高兴怎么就怎么),一路上时而饱览壮丽的山色,时而(吟诵刻在峭壁上的古人的诗句),时而(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脚洗脸),怎能不被落在后面的挑山工赶上、超过?

 8、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挑山工说着原因,游客却悟出了道理。出示课文: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齐读。

 9、说一说“我”悟出了什么道理?(朝着明确的目标坚持不懈的努力,脚踏实地地前进。)

 10、出示句子: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重点指导理解“它”。(不仅指这幅画,还指挑山工的精神,作者需要“它”来激励自己。)


三、拓展延伸

作者需要挑山工的精神,你需要它吗?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

在学习上,我退步了,我应该___________。

在学习上,我遇到了难题,我应该_______。

在__________时,我应该_____________。


反思

这节课,方法和《黄继光》大体相似。首先解决生字词,然后梳理文脉读懂课文,接着解决自学提示里的学习任务。

《黄继光》抓的是人物动作“爬—匍匐前进—爬—站起来—又站起来”,以这些动词作为人物前进主线,再联系人物语言和环境描写读懂了人物形象。

《挑山工》抓的是挑山工对“我”说的话。由“这段话”引出挑山工的上山方式,在通过对比感受挑山工和游人的不同,通过两个表格和一段课文填空。帮助学生读懂挑山工的话,悟出道理。

两篇课文都关注了人物动作、语言,在课文的前后勾连中,反复思考、朗读,将本单元语文要素落到实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口语表达都得到了有效锻炼。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