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一句中的“一支”和“漫长”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因为“一支”指的是恐龙的某一分支,而不是全部;“漫长”指很长时间,而不是突如其来。去掉就和原文意思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的严谨性。
2.什么是“点睛之笔”?为什么说辽西的发现是“点睛之笔”呢?
“点睛之笔”是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 因为科学家们根据恐龙与鸟类骨骼结构上的相似之处,提出了鸟类是由龙演化而来的假说,但始终缺少强有力的证据。直至20世纪末,在经历了百余年的不努之后,终于有了辽西的重大发现: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这无疑为该项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此项研究的进程。
3.“一些猎食性恐龙”在哪些方面具备了鸟类的特征?
(1)体态——身体逐渐变小;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2)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3)
生活习性——一些种类转移到树上生存。
4.关于恐龙是怎样学会飞翔的,科学家们做了哪几种推测?
两种:(1)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2)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5.“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中“这一历史进程”指什么?
指的是恐龙家族中的一支——一些猎食性恐龙长出羽毛、学会飞翔、演化为鸟类的漫长历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