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评课稿

时间:2018-10-27 四年级 浏览:

 四年级语文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听课稿,分享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听课感受和记录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评课稿第一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评课 

听了xx老师执教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觉得李老师有着深厚而真实的文化功底。在这节课中,教师的导语自然,教学中紧抓教材内容中关键词语来理解;依托文本,抓住主线理解课文的教学方法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一、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李老师在导入时结合生活实际——现在甲型疫情十分严峻,注意防控(出示:甲型疫情的最新资料)让学生谈感受,引起学生了解故事的欲望。接着老师以故事的形式揭示课题,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二、紧扣文本,利用关键词理解文本内容。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本次教学中,李老师紧抓“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苍白的脸上红润起来„„唯有骨髓的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这句话。在本句中,教师紧扣“含苞、绽放、凋零”三个词语,很巧妙地将文本的深刻含义——生命的成长经历结合起来,使学生真实而深层地走近文本的内涵,理解文本内涵。 

三、注重落实了双基教学,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也特别注重了双基的落实。如:教师教学词语时,利用链接百度资料,充分落实好词语的理解这一块,同时注重教学中的朗读,有初读、再读,抓句子读等。

总之,从这堂课中,教师的教学获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从这堂课中获益良多。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评课稿第二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评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以及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现在让我们四年级的孩子来学习它,揣摩、体味人物的高尚品质,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在今天的课堂上,孩子们在 李老师的引导下,反复研读,层层深入,也深刻感受到台湾青年和李博士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更深刻感受到海峡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血脉亲情。我想,这与李老师平日对语文教学的钻研是分不开的。下面我谈谈我听课学习后的点滴感受。

1.教学思路设计巧妙

我觉得好的教学思路在教学成功中占到50%的比重。在李老师的这节课上,李老师设计了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的内心能平静吗?二是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的内心能平静吗?外加“对白血病与骨髓移植的来了解”作为过度,就囊括了整篇文文章的内容。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简单。

2.整合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入情入境。

   李老师充分整合教学资源,如课开始,利用课文插图,创设情境,巧妙地带领同学学习课文的第一个场景: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绽放。适时播放“地震后的情景”面,出示“地震资料”、李博士送骨髓过程的路程表、许多人静静奉献等资料,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反复朗读,探究人物内心的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人物的高尚品质和两岸的亲情。这些资料的选用,能真正为教学服务,为教学增添活力。

3、紧扣重点词,重扩展  

     语文阅读既要培养学生走进文本研读的本领又要培养学生走出文本拓展的能力。文本是死东西,它只有经过学生的理解、接受、反思后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栩栩如生的形象,文本才有生命,也只有这样的阅读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智。如理解“辗转”一词,学生先自己找到“辗转”所在的句子,反复诵读理解,并联系这个句子的上下文。同时,教师引领学生依照文本扩展,再理解。医生首先会从哪些人中去寻找适合的骨髓?最后在哪里找到了骨髓?学生随着老师指明的方向,反馈:医生在小钱的家人中找──整个杭州找──浙江省内找──找遍中国大陆,最后在中国的台湾同胞中找到了。老师总结;刚才大家寻找的这个艰难历程就是“辗转”的意思。就这样理解“辗转”水到渠成。同时让学生感悟到了寻找适合移植的骨髓困难重重。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

4、搭建想象平台,落实表达,体会不平静 

在这堂课中,李老师为了让学生读懂捐献,感悟爱心,在交流“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这个重点句后。老师用语言描述台湾灾后情况,创设情境:“在大地震过后,在剧烈的余震中,这位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此时此刻,青年完全可以             但他却                  。

 

  几点思考

1、课堂上老师导得太多,说的太多

2、资料的处理可以变成学生的话说说

3、课堂上留给学生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