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时间:2022-11-22 四年级 浏览:

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摩擦:碰撞思维,点燃斗志

拿到教材后便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一定要硬着头皮自己设计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这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考验,更是对自己心里的挑战,教师个人的独立思考才是教学设计进步的前提和基础。

着手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跟教材好好对话。第一遍阅读教材便产生思考:在经历一件事情时,人物的心情不可能一成不变,随着情节的跌宕起伏人物的情绪也会随之而变。学生容易集中于某一点的感受,往往容易忽略整件事情中自己心情的变化。而心情的变化又寓于情节的发展之中,所以经修改将教学目标定为“乐意分享自己独特的感受,能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及心情起伏的变化。”

心情的起伏变化如何生动形象地向孩子们展示出来?我首先想到的是心电图,但是至于如何把写作内容和心电图完美结合,我百思不得其解。偶有机会搜到了冯栎钧老师的教学视频,真有种“英雄所见略同”的欣喜。冯老师将事情的发展同心电图的变化结合起来,既有利于帮助孩子梳理事情的经过,又能重点突出人物心情的变化,可谓一举两得。受其启发,我将心电图融入到课堂例文的学习之中,内容清晰明了,目标突出重点。

 

二、磨合:同侪互助,整合资源

精心修改完教学设计后,我又深陷另一个瓶颈。我头脑中师傅的作文课是生动活泼的,不仅能让孩子们听得小脸儿通红、写得意犹未尽,还能让听课的老师开怀不已、拍手称赞。暂且不提这堂课能否完成教学目标,单从教学设计的趣味性来看,自己就很不满意,说不出哪里不好,但就是觉得很没意思。整堂课中规中矩,老师都觉得上起来没劲的课学生听起来只会更加索然寡味。尤其是导入,没有一点设计感,跟孩子们还不熟悉就直接问问题,不仅略显尴尬还容易冷场。此时的我已经深陷思维的桎梏,需要有个引路人给我来点新的思维碰撞。

师姐的帮助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原来自己教学设计最大的问题在不接地气、教师至上。起初我以一段极为蹩脚冗长又无聊的谈话导入:让孩子们猜想老师从接到上课通知到上课结束整个过程的心情变化,通过学生预测老师上完课后可能拥有好心情来引导学生上课积极发言……回顾自己的设计,我发现整段导入完全以老师为中心,迫使孩子走进老师的世界,还有诱导孩子为了配合好老师上课从而能赢得老师开心的嫌疑。至此才发现,原来熟记于心的“以学生为中心”在真实的教学中会被自己忘记得一干二净,真是心生羞惭。与师姐研讨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只有把自己的身段放低、主动融入到学生的世界中才能赢得他们的喜爱。所以在课前热场时我故作神秘让大家安静听“声音”,又配上心儿怦怦直跳的动作,既简洁明了、切合主题又拉近了我与孩子们的距离。

师姐还建议我设置情境的时候选择的图片一定要能激发全体学生的共鸣,我一开始选择的四幅图分别是“考试前”“改成绩”“坐过山车”“登上领奖台”,这四幅图的心情多有重合而且选取的图片不一定能激发所有孩子的共鸣。经过四次修改,最终选择了以“考试”为主题的三幅图。由考试前到考试中再到考试后的三个阶段将孩子们带回自己最熟悉的学习生活中,因为熟悉所以有话可说,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心情和感受。在图片呈现方式也由原来的横排图片变为竖排,这样PPT看上去更清晰大气。

这次教学设计最大的一个亮点在于和生活的联系,何以见得?在学生兴高采烈地分享自己的考试心情后,巧妙地与微信朋友圈发动态相结合,极大地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这样学到的习作小诀窍不是更多了一份实用功能吗?

 

三、琢磨:精益求精,字斟句酌

教学设计的精益求精是整个磨课过程中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当把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修改得逻辑清晰、有理有据时,才能发现上课早已变成了一件酣畅淋漓的享受过程。

对于一节课的完美追求,不仅要落实到每个板块的环环相扣,还要关注教师的评价语和体态,就连课件上图片的摆放和文字的样式等都很有讲究。教学设计如何精益求精?以本次教学中例文的选择为例:

在选择例文中我首先把目光投放在孩子们的身上:事先没有任何指导,让本班六年级孩子以“我的心儿怦怦跳”为话题,用一节课时间完成一篇小作文,在收上来的文章中我选中了“偷拿同桌黑笔”和“一个人在家过夜”两件事。因为六年级孩子的文章与四年级孩子的相对较长,所以我将两篇例文进行了缩减。其实在整理的时候就已经感到内容较长、文字较多,但是考虑到两篇文章侧重的描写方法不同所以都予以保留。在磨课的过程中,考虑到刚上四年孩子的写作水平,所以只保留一篇例文,至于如何在一篇例文中体现方法的完整指导,就要发挥教师的创造力了。为了突出作者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和“心理活动”三种方法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波澜起伏,我将《“整”同桌》这篇文章先后修改了四遍,不仅措词更符合四年级学生水平,而且文章更“套路”一些,直指训练重点。

除此之外,板书的选择、习作的要求、评价的标准、口诀的呈现……无一不是字字斟酌。

 

四、折磨:形容枯槁,坚韧执着

对于新手教师来讲,课堂临场的生成发挥是个巨大的挑战,所以修行还不到家的时候,要想让自己的课堂趋于完善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记忆模仿。

磨课的过程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就是逐字逐句的过教案了。

还记得刚入职参加区“春华杯”磨课的满脸费解:上课还需要一字一句地把老师要问的问题以及回复孩子的评价语全部准备好?经过两年时间的磨练,我意识到这种团队磨课的必要性。因为教学是一门严谨的技术,更是传递教育理念的艺术,而不是随便的行为。没有机智幽默的临场发挥水平,那只能勤能补拙,把课堂上可能会发生的所有情况一一预设。从你走上讲台说的第一句话开始,你就需要字字准确、句句达意。对学生说的话既要简明扼要又要指向明确,这个本事唯有在不断地试上和磨课中才能化为己有。这个过程异常“凶险”,不仅身负压、耗费团队成员的时间,还充满了烧脑的疲倦、苦涩的绝望;这个过程又满怀希望,前辈的指点、朋友的协助,也令其充满了顿悟的喜悦、不尽的感恩……

回顾磨课的过程,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一堂精彩的公开课少不了教师本人的呕心沥血和整个团队的精益求精。文章不厌百回改,好课不厌百回磨,磨课的“酸爽”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庆幸自己遇到了贵人,也感恩一路上有小伙伴的帮助,这不仅是我前进的动力,也将是我未来努力的方向。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