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古诗三首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时间:2022-12-17 四年级 浏览:

 四上古诗三首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暮江吟》这首诗描绘了从傍晚到夜幕降临后江面上的景色:一半绿一半红的江水、像珍珠一样圆润的露珠、弯弯的新月,给人以安闲、舒适的感觉。
  《题西林壁》是诗人游览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了庐山雄奇壮观、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告诉我们认识事物要客观全面,不能主观片面。
  《雪梅》这首诗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雪和梅的特点,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进步。
译文:
《暮江吟》: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一粒粒真的珠子一样,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题西林壁》: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就成了耸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雪梅》: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词句赏析:
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这是诗人在夜幕降临时所见到的新月初升的夜景。“露似真珠”“月似弓”,诗人把地上天上的两种景象压缩在诗里,用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出秋夜和谐宁静的氛围。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两句诗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连绵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近高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赞美了庐山景色的雄奇壮观、千姿百态。
3.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这两句诗写梅雪争春,诗人难以评判高下。首句运用拟人手法,别出心裁、生动写出了二者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的情态,表现出早春梅花与雪花之美。
课文重难点探究: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就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2.《暮江吟》这首诗中,作者赞美哪些景物是“可怜”的?
“可怜”的意思是可爱。当作者看到弯弯的如弓一样的新月、珍珠一样的露珠时,他感到这一切都是可爱的。
3.《题西林壁》和《雪梅》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
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就是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题西林壁》先描写了看到的庐山景色,然后阐述了道理: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雪梅》在末句点明了雪和梅的特点,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进步。
4.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
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