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时间:2023-02-02 四年级 浏览:

 四年级下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材分析: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是特殊单元——习作单元,单元主题是“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习作要求是“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过程,按游览的先后顺序,依次介绍去双龙洞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见闻感受及出洞情况。文中多次描述了作者行踪变化,游览路线是课文的线索之一。在不同地点,作者都写到了泉水。泉水流经的路线,是课文的另一线索。根据习作单元每项内容的不同功能,学习本文,重点是在阅读中学习习作的方法:学习按照游览的顺序写多处景物的方法;学习将直观描写与真实感受相结合突出景点的特色的表达方法。这是第一课时教学,学习的重点是通过阅读,借助游览路线,理清文章线索,抓住关键的过渡句,学习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为完成单元习作打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和四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学习了通过观察描写一处景物、介绍一个景点,而按照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则是第一次接触,它强调有顺序地写多处景物。因是多处景物,所以要指导学生把吸引自己的景物作为重点写下来。在前期借所见、所闻描写景物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留心身边的美,指导学生将直观描写和自己的真实感受相结合,写出美景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结合图片、语境以及生活实际,认识“蜿、蜒”等6个生字,会写“浙、簇”等15个字,会写“杜鹃、气势”等15个词语。
2.借助表示作者行踪变化的关键句,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
3. 练习运用过渡句,巧借表示行走方式的词,把景点之间转换的过程写清楚。
4.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 
    借助表示作者行踪变化的关键句,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借助表示作者行踪变化的关键句,了解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并结合自己的游览经历,尝试按照游览的顺序,练习运用过渡句,巧借表示行走方式的词,把景点之间转换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结合图片、语境以及生活实际,认识“蜿、蜒”等6个生字,会写“移、陆”2个字。
2.借助表示作者行踪变化的关键句,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
3. 练习运用过渡句,巧借表示行走方式的词,把景点之间转换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认识“游记”
1.同学们,我们的石泉素有“石泉十美”,你去过石泉哪些地方游玩过?(指名说)
师:这个地方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景物是什么?
2.介绍“游记”
是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游玩的过程中我们也会有不少收获,很多人都喜欢游玩,并把自己在游玩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这就是游记。
3.揭示课题
有一位了不起的文学大家——叶圣陶先生就记录了自己在金华的双龙洞的游玩经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叶圣陶老先生的脚步一起去金华的双龙洞游览一番。(读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检测预习,学习字词。
   叶圣陶先生说:“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我相信同学们都认真预习了课文,下面我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1.检测认读含生字的词语“浙江、 一簇 、 臀部、 漆黑、  蜿蜒”。
(1)“开火车”读词语
(2)去词认读生字
2.理解运用“蜿蜒”。
(1)观察“蜿蜒”的字形,猜猜可能和什么有关?
(2)“蜿蜒”一词再文中又是用来形容什么的?请大家找出文中含有“蜿蜒”一词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句子: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结合语境理解“蜿蜒”)
(3)填一填。蜿蜒的(  )(山脉、河流、道路等)
三、巧借行踪句,学习方法
(一)巧借行踪句,理清游览顺序。
    1.叶圣陶爷爷在金华的双龙洞都游览了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跟随作者的脚步看一看他都游览了哪些地方?用“  ”出表示行踪变化的句子。
2.交流句子。
3.读读表示行踪变化的句子,看看作者先后游览了哪些地方?
试着把游览的线路图补充完整:路上—(   )—(   )—(   )—(   )—出洞
小结:找到了表示游览行踪变化的句子,有利于我们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板书:游览顺序)
4.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时间、地点等关键信息,将路线串起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小结:课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4月14日在浙江金华游北山双龙洞的过程,依次介绍了去双龙洞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见闻与感受及出洞的情况。说清楚了作者游览的时间、地点、理清了游览的顺序,就把握住了游记类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巧借行踪句,了解移步换景
我们跟随叶圣陶先生的脚步,来到了不同的地方看到了不同的景象,这种随着游览步伐的移动,人走景换的写作方法,就叫“移步换景”。(板书:移步换景,相机指导书写“移”)
(三)巧借行踪句,体会过渡作用
1.这些表示行踪变化的句子不仅有利于我们梳理作者的游览顺序,它还有其他作用呢,再读读这些表示行踪变化的句子,你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2.引导学生体会描写行踪变化句子的过渡作用
(1)自由读句子,交流发现。
(2)指名都相邻的两个句子说发现。
(3)出示:句子间景点的衔接,体会过渡。(板书:过渡句)  
小结:这些过渡句将作者游览的多个景点很自然的串了起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巧借行踪句,学习行走方式连接词
1.比较发现行走方式的严谨和作用
师:同样是过渡句,我还可以这样说“出金华城就来到了罗店,过了罗店就到了山上,接着来到洞口,又来到外洞,又来到孔隙,接着来到内洞,最后出了洞。”
师:这样写好吗?为什么?
你更喜欢哪个?
2.出示标出行走方式的过渡句,体会行走方式连接词的作用。
小结:我刚才所说的过渡句是只是告诉了作者来到哪里,而文中的过渡句还告诉了我们作者是怎样来到这里的,这就是行走方式,它使过渡句变得更加严谨,过渡自然。(板书:行走方式)
四、阅读实践、巩固方法
师:这些表示行踪方式的句子是我们阅读的好帮手,也是作者写作的秘密武器。我们试着用找行踪变化的过渡句来学习《颐和园》一文,看看这一篇文章与《记金华的双龙洞》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不吧。
1.出示:请同学们默读《颐和园》,用“   ”画出表示作者行踪变化的过渡句,再把线路图补充完整, 
长廊—(   )—(   )—(    )
2.梳理完了游览顺序,你发现两篇文章的相之处了吗?
生汇报,师总结:都是按游览的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描写方法,用过渡句将多个景点很自然的连接起来。
3.再读过渡句,圈出表示行走方式的词语。
师:本篇课文中表示行走方式的词更加多样,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表示行踪变化的过渡句,圈出表示行走方式的词语。
五、初试身手,运用方法。
1.回顾方法
师:我们通过找文中表示行踪变化的过渡句,理清了作者游览的顺序,还了解了移步换景的描写方法,体会了行走方式连接词的严谨和作用。接下来就让我们用一首儿歌回顾一下所学的方法吧。
出示:小作家修炼手册:
学写游记有诀窍,有序表达最重要。
移步换景是妙招,巧借过渡路线好。
行走方式是个宝,搭好框架根基牢。
2.运用方法
(1)我们的家乡石泉素有“石泉十美”之称,就让我带领着大家一起去游览一下吧。
出示:老街图片
师:瞧这是哪里?(老街)
(2)逐一了解老街景点图。
我们要一起去老街游玩,你打算以怎样的顺序去游玩呢?(梳理游览顺序)
(3)巧借表示行走方式的词,尝试用好连接词,写一写表示行踪变化的句子。
(4)出示表示行走方式的词:
绕过     穿过    进了     来到
出了     登上    下来     上来
走过     路过    走进      过了
顺着     沿着     ……
生默读行走方式的词
师:老师整理了一些表示行走方式的词语,同学们可以选择运用,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积累选择恰当的行走方式试着说一说表示行踪变化的过渡句。
①同桌之间练习说一说。
②指导说两个景点之间的过渡。
③指导按浏览串出整条路线的过渡句。
(5)完成“任务单”
以“游     ”为题,按一定的游览顺序,写出行踪变化的句子。(一个句子一个自然段)
提示:可以先画出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6)交流评价
①指名分享自己所写的表示行踪变化的句子。
②有了这些表示行踪变化的句子,我们的思路、条理就清晰明了了,可是我们要想写好一篇游记,只写成这样可以吗?
生说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为学习写游记搭好了框架,怎样写好自己印象深刻的景物呢?方法也隐藏在叶圣陶先生所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中,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学习。
2.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田字格里的生字,一个字写一遍组一个词。
(2)完后课后第一题。
(3)继续读《记金华的双龙洞》把你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游        游览顺序
 
 记        移步换景
 
          过渡句 
 
           行走方式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