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时间:2023-02-02 四年级 浏览:

 四年级下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认识“芙、蓉、洛”3个生字,会写“芙、蓉、洛、壶”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芙蓉楼送辛渐》,背诵并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体会诗意,感悟诗情,读出面。感受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激发学生从小立志做品质高洁的人的决心。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2.积累古诗。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趣导入,渐入诗境
 
1.激趣导入。
 
(1)出示课题:《古诗三首》。
 
(2)师引导:我们学过很多古诗,你记得最熟的是哪首古诗?可以背诵给大家听听吗?
 
(3)生交流,师适时点评。
 
(4)师导入: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尤其是唐诗,是古典文学中的璀璨明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古诗,看看这首诗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诗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情怀,带给了我们怎样的感受。
 
2.生自由朗读课文,在不懂的地方标注自己的疑问。
 
【设计意图】新课标将兴趣的培养贯穿始终,古诗的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视。因此,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诗句入手,让学生不畏惧,乐纳新。同时,通过老师的简要点评,向学生传达古诗句之所以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因为其中有情有理、有韵有味的理念,同时也紧扣本课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意,领会诗情”。这些都在“润物细无声”中流淌。
 
板块二  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初读古诗。
 
(1)课件出示《芙蓉楼送辛渐》。
 
(2)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借助课文注音读准字音,借助课文注释读懂诗句。难读的诗句多读几遍。
 
(3)师指名开火车读诗句,相机纠正字音;小组比赛朗读,读通、读顺每句诗;同桌互读,边读边互相指正;师指三名生读,引导读出诗的节奏。
 
2.学习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1)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师指名读带拼音的词语;全班齐读。
 
(3)师指名读去掉拼音的词语;全班齐读。
 
(4)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5)生小声认读,师引导:从字形的角度观察,这四个字要记住,难吗?你有什么好方法?
 
(6)师指名交流,相机讲解。
 
①讲解示例:“壶”,上下结构,由“士、冖、业”组成。注意上面是“士”,不是“十”或“土”。
 
②播放“壶”字的演变视频。
 
③看完视频后,师引导:“壶”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提示:上面的“士”要写正确)
 
④师指导书写“壶”,引导学生观察“壶”字在田字格里的占位,指导学生描红、书写。
 
【设计意图】正确书写汉字的基础是理解汉字的意思。视频演示“壶”字的演变,生动直观地让学生记住“壶”上面是士字头,从而做到正确识记、正确书写。
 
板块三  品读诗文,入情入境
 
1.诗题入手,了解背景。
 
(1)课件出示诗题《芙蓉楼送辛渐》。
 
(2)关注诗题中的事件——“送”。
 
①师引导:读诗先读题,你从诗题中的“送”字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还有哪些疑问呢?在提出疑问之前,可以看看文中的注释,看看能解决你的哪些疑问。
 
②生交流。
 
③师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元二使安西》
 
《送友人》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④师引导:读了这些诗题,你发现了什么?
 
⑤生自由读诗题。
 
⑥示例:这些诗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出写的是朋友将要远行,诗人在为朋友送行。
 
⑦师引导: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吗?(师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别董大》  《赠汪伦》  《山中送别》
 
(3)引导关注诗题中的人物、地点——辛渐、芙蓉楼。
 
①师引导生再读诗题,尝试用完整的句子说说诗题的意思。
 
②示例:作者是在芙蓉楼这个地方送别友人辛渐的。
 
③简介芙蓉楼、辛渐及写作背景。
 
(4)关注诗人王昌龄。
 
①师引导:这是一首很有名的送别诗。诗人王昌龄为什么会写出这么伟大的传世之作呢?
 
②课件出示王昌龄资料。
 
③生默看课件出示资料,快速地从中提取主要信息。
 
2.品读诗文,入境入情。
 
(1)课件出示古诗,生自由朗读。
 
(2)师引导:王昌龄的这首送别诗表达出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与依依不舍之情吗?它与其他送别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体会情感。
 
①师引导:静下心来看看注释,仔细读读,我们可以从诗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②生交流。
 
示例1:我从第1、2句诗中体会到诗人凄凉、伤感、孤独的心情。
 
示例2:我从第3、4句诗中体会到作者高尚、坚定的品格。
 
(4)学习诗句“寒雨连江夜入吴”。
 
①生自由朗读这句诗,师引导:对于这句诗,你读出了怎样的感觉?诗中哪个词向你传达出这种情感?(相机出示课件)
 
②师:什么样的雨能称为“寒雨”呢?诗人为什么要提到“夜”?
 
示例: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尤其是在下雨的夜晚,渲染了作者与友人惜别的黯淡气氛。
 
③(课件出示图片)师引导想象: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示例:秋雨蒙蒙,绵绵不绝,夜色渐浓。王昌龄和辛渐来到江边,抬眼望去,江面雨雾弥漫,凄清静谧。
 
④师小结: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
 
⑤师指名朗读诗句,引导读出自己的体会。
 
(5)学习诗句“平明送客楚山孤”。
 
①师指名读诗句,引导:你又从这句诗中读出了什么?
 
示例:从“平明”,即天刚刚亮,可以看出诗人和朋友很早就出门了,也许他们彻夜未眠。“孤”字直接写出了作者的心情。(板书:楚山孤)
 
②师指名读,要求读出自己的理解。
 
③师引导生继续看图:这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示例:诗人和朋友来到江边,依依惜别。远处的山,好像也见证着这惜别的情景。
 
④师相机引导:在作者的眼里,孤独的不仅仅是楚山,孤独的还有诗人的内心。(板书:孤独)
 
⑤师指导:让我们带着无限的离愁再来齐读这两句诗。(师指名读后全班齐读)
 
(6)学习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①师引导:王昌龄会和朋友说些什么呢?
 
②师指名读第3、4句诗。
 
③师引导朗读:诗人特意从江宁送朋友到吴地润州,然而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此时,诗人站在江边,只觉一夜秋雨,寒意连连,江中远山,孤傲耸峙,离愁别绪,溢满心头。诗人想到朋友马上就会到洛阳,会见到自己洛阳的亲友,诗人就想让朋友告诉亲友……
 
④生齐读第3、4句诗。
 
⑤师引导想象:好友辛渐就要回去,即将见到家乡的亲友,猜想一下,王昌龄的家乡可能会有哪些亲友?这些亲友见到辛渐后可能会问些什么?
 
⑥生交流。
 
⑦师引导朗读:王昌龄想让友人告诉亲友什么?这些王昌龄都想到了,但是他在送别辛渐时只有一句嘱托的话——
 
⑧生齐读:“一片冰心在玉壶”。(课件出示:一片冰心在玉壶)
 
⑨师生合作朗读。
 
(师)当友人问起时,王昌龄会豪迈地说——(生)“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当结发的妻子问起时,王昌龄还会深情地说——(生)“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当年迈的双亲问起时,王昌龄依旧坚定地说——(生)“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引导理解:冰、玉有什么特点?王昌龄一遍又一遍地在心底呐喊,是想表明什么?
 
示例:尽管两次被贬,可诗人仍然坚定自己的信念,仍然不改变自己冰清玉洁的高尚品质。
 
(板书:顽强纯洁清廉正直)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