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教材分析】
《墨梅》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组“人物品质”专题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元代诗人王冕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是首咏物诗,开头两句直接描写墨梅,最后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全诗构思精巧,一“淡”一“清”尽显个性,极富清新高雅之气。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有境界,有气魄,在元诗中别具特色。
人文价值:积累经典诗歌,感受诗歌表现的精神品格,即王冕的不媚俗,坚守内心追求的志向和品格。
语文要素:初步领会诗的表达,抓住关键词,感受墨梅的素洁、淡雅,理解“诗言志”的表达效果。
【设计理念】
古诗诵读课应该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和情感体验。教学设计宜突出朗读指导,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运用。因此,在教学中,要紧扣本单元的主题——感悟人物的品质,通过学生自主诵读,教师范读,材料补充,以诗解诗等多种教学策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从文字表面逐渐走进诗人的内心,感悟王冕高尚的人格,领悟“清气”的内涵。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墨梅》,背诵古诗。
2.通过“结合注释”和“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3.结合学习经验和资料,想象梅花的淡雅和清香,理解诗人像梅花一样不媚世俗的高洁品格。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读懂这首诗的意思。
2.初步认识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不媚世俗的高洁品格。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搜集王冕资料和描写梅花的诗句。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飞花令——含“花”字的诗句。
一、激趣导学,初识王冕。
1.简介王冕
你喜欢梅花吗?为什么?有一位诗人和你们一样喜欢梅花。
学生交流“诗人名片”,教师补充。
2.揭题,解题。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王冕的一首题画诗——《墨梅》。
【设计意图:适时的资料补充和经验勾连,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王冕这个人。通过交流初印象,层层推进,后面理解诗人的高洁品格就水到渠成了。】
二、多法朗读,理解诗意。
1.多种形式朗读。
①学习生字“砚、乾、坤”。指导书写“乾”。
②读正确。
③读节奏及平仄韵律。
2.互动学习,感悟诗意。
①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②运用学法自由读诗,和前后桌说说自己读懂了哪句诗的意思?同学之间互相补充。
③学生汇报诗意。
④梳理内容。
【设计意图: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在朗读古诗的环节中,模仿就是最好的学习,老师怎样读,学生就学着怎样读。在学生不会读或者读得不好的时候,老师及时指导、示范,学生的朗读就越来越好。】
三、品味诗言,感受“花格”
1.自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这是一树怎样的梅花?你从哪个词读出来的?
2.学生交流。
3.品读关键词,感受“花格”
图片预设1:“淡墨痕”
①对比《红梅图》和《墨梅图》,用一个词来形容它们的颜色?
②赏“墨梅图”。王冕为什么喜欢不着颜色的梅花?
③指导朗读。
图片预设2:“清气”
①联系上下文,给“清”选义项。
②补充资料,感受“清香”之气。
③联系《卜算子·咏梅》,感受“清高”“清白”之志。
④指导朗读。
4.这树墨梅有怎么样的精神品格?
5.让我们一起边读古诗边想象这株“色淡气清”的梅花。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进行品读,一个“淡”字和一个“清”字,将王冕的花格、人格巧妙地融合为一体,有境界,有气魄,淡中有味,别具特色。再辅之以以诗解诗、用经典学经典的策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体现文化集成的思维,多维度感知梅的精神品格。】
四、品味诗情,感受“人格”
1.有人说“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王冕写《墨梅》这首诗,仅仅是为了表现梅花的色淡气清吗?
2.补充介绍王冕的资料。
3.孩子们,读到这,你觉得王冕有什么精神品格?
4.配乐齐读。
【设计意图:王冕的《墨梅》,是典型的托物言志诗。所托之物在梅,所言之志在人。梅有格,实为人有格。反复引读,补充资料,一次次追问,一次次升华,由物及人,由表入里,诗意语文的魅力尽在教学艺术之中。】
五.聚焦咏物,体会表达
1.学习写法:这首咏物诗表面是在写墨梅,其实讲述的是诗人自己的志向、品格。这就叫托物言志!(相机板书:托物言志。)
2.回顾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咏物诗呢?
3.小结。
【设计意图:语文具有工具性,但又具有人文性,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步入人的心灵世界。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在学生精神成长的过程中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语文才能真正成为孩子们生命成长中的力量。】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熟练背诵《墨梅》,再认真地抄在花边格中。
2.从《唐诗三百首》《诗词飞花令》等诗集中找找咏物诗,试着背诵,越多越好!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加深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内化积淀。】
附:板书设计
21墨 梅
色淡 气清
托物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