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毛主席在花山听课稿,分享毛主席在花山听课感受和记录
毛主席在花山评课稿第一篇:
《毛主席在花山》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毛主席在花山》课文讲的是是1948年春末夏初,毛主席在河北阜平县花山村时几件事,表现了主席关心群众生活、时刻为群众着想的革命情怀,歌颂了毛主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与人民同甘苦、共命运,不搞特殊化的高尚品质。
文章依次记叙了三件事:
1、毛主席请乡亲们回到花椒树下碾米。
2、毛主席让警卫员给乡亲们沏茶喝。
3、毛主席帮母女俩推碾子。
作者选编这篇课文,是为了让学生体会文章记叙的顺序,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着想的高尚品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从毛主席与警卫员和乡亲们的谈话中,体会毛主席热爱人民、关心人民、平等对待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高尚品质。
3、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用具体事件和细节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和品质的表达方法。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细节(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
难点:通过三件事,体会毛泽东关心热爱人民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课开始,我先出示图片,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人是谁吗?对,他就是领导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领袖毛主席,然后在出示几个图片,让学生在心底产生对主席的尊敬和爱戴。有一首歌叫《东方红》,唱的是“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这首歌没有专业的词曲作家,是陕北的一位老农发自内心唱出来,唱出了陕北,唱遍了全中国。它的丰功伟绩,说也说不完。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1948年春夏之交,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从山西前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的途中,发生在“花山”的几件小事(边说边板书:毛主席在花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轻轻地读,也可以大声地诵读。由于课文较长,可以提示学生快速阅读。做到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在学生读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再浏览课文,按课件提示(按)找出课文记叙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情:请乡亲们回到花椒树下碾米。让警卫员给乡亲们沏茶喝。帮母女俩推碾子。然后让学生思考:从这三件事中,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主席形象?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出现了一个为群众着想、关心群众日常生活小事的伟人形象。
(三)、重点品读,品位主席对人民的深情
1、首先我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其次再让学生互相交流所画的句子,讨论自己对这些句子的体会;最后,在班级展开交流。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以下几个句子:
(1)、他严肃地说:“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就影响群众的生活。昨天傍晚,我们一起散步,你也看见了,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
毛主席的这段话有两层意思。一是从正面表明了他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关心,反映了他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和爱护;二是进一步从反面来说,说明如果照警卫员那样的做法,会产生的一些不良后果。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感到毛主席时时处处都在注意观察和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情况,时时处处都在关心和爱护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反映了伟大领袖体察民情,关心、爱护人民群众的崇高精神。
(2)、主席说:“同志,你想过没有?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讲,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了。”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毛主席精辟地阐明了人民群众与革命军队之间的鱼水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人民支持着革命,革命的目的也是为了人民,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革命就不会成功。而要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就要关心、爱护人民群众,时时处处为人民群众着想。同时,也表现出伟大领袖毛主席从来都将自己看作是革命队伍中的普通一员,从不搞特殊化,从不需要特殊照顾的伟大风范和高尚的人格力量。
(3)、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咱们好象在哪见过面。”毛主席推着碾棍,爽朗地笑着:“是吗?在哪儿?想想看。”
这位老人真见过毛主席吗?毛主席的回答是什么意思?要让学生明白,老人其实没有见过毛主席,但又似曾相识,说明毛主席时常出现在人民群众中;而毛主席的回答,更体现了他的幽默风趣,与人民群众亲如家人的深情。
在引导学生体会上面几个句子时,要把体会与朗读结合起来,作到在默读中体会,用朗读加深体会,在朗读中表达情感。
(四)、体味细节,深情朗读,丰富主席高大形象。
同学们,课文在叙述事件时,有哪些细节值地我们细细品位。找一找,大声的读出来,体现主席的关心爱护群众,与人们群众平等相处的美好品质?
这样,让学生再读课文并,找出课文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描写,大声朗读,有感情的朗读,同时要展开想象,在朗读和想象中,让毛主席的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形象在自己的脑海中丰满起来。
(五)、回顾阅读,学习课文表达方法。写小练笔。
毛主席在花山评课稿第二篇:
《毛主席在花山》说课
说教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毛主席1948年春夏之交住在花山村时的几件事,表现了毛主席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
文章依次记叙了三件事: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毛主席来到碾米群众中交谈并帮群众推碾子。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文章记叙的顺序;二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说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
2、知道本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能自己概括主要内容。
3、了解到毛主席平易近人和关心群众、一心为群众着想的美好品质。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5、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方法。
说重难点
了解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
2、学习毛主席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对领袖的热爱。
说教学过程:
一、 落实字词的教学
在这节课上,要落实的语文基础是生字的读音,碾米的碾容易读成zhǎn ,沏茶的沏容易读成第四声,而词语簸箕、笤帚的第二个音节都是轻声,在这里要做强调,否则学生在连读时容易出错。同时要求学生在教室里找到相应的东西:簸箕、笤帚、旮旯。
二、 理清情感脉络,树立主席形象
在默读课文后,要求学生找出毛主席在花山小住期间与群众相处的事件: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送茶水、帮群众推碾子,从这从这三件事中,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毛主席?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出现了一个处处为群众着想、时时关心群众日常生活小事的伟人形象。
三、细细研读课文,畅谈自己的感受
在交流第一件事情中,紧紧扣住“影响主席工作”展开深入地讨论:碾子的声音到底会不会影响主席的工作?为什么主席说“我习惯了在各种环境中工作”?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主席?
在学生深入课文后,明白这个碾子从早晨要一直碾到天黑,而且就在毛主席办公的房子的门口,不但有碾子巨大的声响,还有群众们在碾米时交谈的声音,从碾米时间长、声音响而且杂中,学生完全感受到了在当时的环境之下工作,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影响的。同时也请学生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表明,如果自己在专心做事时,旁边发出声响会有怎样的影响来再次证明碾米对主席的工作是有影响的。更何况那时的主席是在夜以继日的为解放全中国的也操劳着,每天休息不好,需要集中精力来思考问题。但这些主席全然没有考虑,只想到了群众的吃饭问题,要解决群众的日常生活。这样一来回,主席那关心群众、一心为群众着想的品质突显在学生眼前,主席的形象也一下子高大了起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表现非常优秀,每一位学生都能深入课文细细品味,找到重点词语,而且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A、“注意,抽着烟和群众说话是不礼貌的。说话态度要诚恳。”主席说。这是毛主席在请乡亲们回来时,对警卫员说的话,提醒他要注意工作方法。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毛主席与群众的情谊,可以体会到毛主席对警卫员的关心和教育。语气是那样和缓,态度是那么诚恳!学生就理解到了这是主席对群众的诚恳、尊重群众、没有官架子的具体表现。
B、一天早晨,毛主席正在看地图,忽然抬起头,问警卫员……,从中看出主席把群众放在第一位、他做的是解放全中国的大事,可他连群众碾米的小事也关心到了。
C、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学生就讲到了作为主席可以命令,却用了请,平等看待群众等等。
在第二件事情中,主席把自己都舍不得喝的茶叶拿出来给群众喝,和毛主席说服警卫员的话语,让学生再次深切地感受到了毛主席把群众当成朋友、亲人,和群众是一家人,并没有高高在的高大形象。在第三件事中,抓住半年多不推了、还挺在行、一边……一边……等词句,进一步看到了一个不但会领兵打仗还会干农活的主席,他的亲切他的和蔼,再次融合在了群众中间。经过一次次的理解,毛主席那关心群众、一心为群众着想的形象进驻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主要是抓重点词来概括本文的重难点,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毛主席平易近人和关心群众、一心为群众着想的美好品质的理解。
关注公众号:五年级学习 可以获取更多的相关学习资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