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第12课清贫课文中常见的重难点探究笔记

时间:2022-05-31 五年级 浏览:

1.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课文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写的。
2.课文第一段运用了什么手法?不同的人对清贫分别有什么看法呢?
第一段运用对比手法,从正反两方面谈不同的人对清贫有不同的看法。国方的伟人们认为获得钱财是人的本性,经手巨额款项而不贪心,简直是不可思议;共产党员则相反,从事革命不为发财,必须把有限资金用在革命事业上,突出共产党员的矜持不苟,舍己为公。
3.国方兵士在搜找钱财的过程中有着怎样的心理变化?
热望——激怒——企望——失望——怀疑而惊异。这种心理变化表明了国民党兵士贪婪和爱财的本性,同时从侧面印证了方志敏清贫的人生信念和矜持不苟的革命情操。
4.本文主人公是方志敏,为什么详写国方兵士,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文中通过对国民党士兵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不仅刻了他们贪婪无耻的丑恶嘴脸,更重要地是侧面衬托了方志敏同志清贫廉洁、舍己为公的美德。
5.作者是通过描写哪些事例来印证“清贫是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的?
一是从自己随身所带物品的角度。两个兵士认为“我”是共产党的大官,仔细搜身后却无所得,继而用武器威胁,但仍找不到钱财。最后只是拿走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而这两个物品皆是工作所需,并非个人财产。
二是从家中财产角度。家中也只有几套旧的汗褂裤和几双缝上底的线袜,这便是自己的“传世宝”,由此可见“我”所代表的共产党员没有为个人谋取任何私利。
 

相关资料